《登幽州台歌》教案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注意停顿,特别是“之”和“而”的作用1. 了解新的题材——“歌”(乐府诗)2.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3.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注意停顿,特别是“之”和“而”的作用2. 了解新的题材——“歌”(乐府诗)3.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预习1. 背诵诗歌2. 查一查“幽州台”的历史典故?第一课时教学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学生活动预设导入让同学背诵《敕勒歌》和《登幽州台歌》复习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等,问同学,《敕》和《登》属于什么题材?你根据什么判断板书:登幽___台歌1. 复习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2. “歌”属于古体诗中的乐府诗适当介绍乐府诗: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题解1. 让学生补全板书上的题目并辨析“州”和“洲”的区别设计问题:中国又叫___州?这里的“州”是什么意思现在中国又几个省?“州”和“省”有什么相似之处?2. 介绍“幽州台”的历史背景 1. 比较“州”“洲”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中国的别称是九州如:冀州、衮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青州、梁州再如:兰州、杭州、广州洲——①水中的陆地 如:橘子洲 天兴洲 珠江三角洲 ②大陆 如:亚洲、欧洲2. 了解“幽州台”的由来,便于理解作者以此为题目的意图所在,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洲”和“州”是学生在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如“鹦鹉洲”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一位同学背诵诗,注意停顿如果去掉“之”和“而”,会有什么影响?)2. 想象你是诗人,站在幽州台上,你所看到的景象是如何的3. 介绍诗人写作背景结合诗人背景,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是怎样的1. 检查背诵,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体会“之”和“而”在朗读中的作用2. 让学生想象居高临下俯视一切的景象3. 写作背景:陈子昂的政治主张常不君主采纳,并一度因为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他写诗之时,正逢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悲愤之极)1. 注意“怆”读音2.心旷神怡、豪气、空旷等 再读课文,重点赏析1. 找出交代时间的词2. 并说说“古人”和“来着”是谁?3. 找出空间的词语4. 第4句描绘了作者怎样的感受?1.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2. 贤明君主3. 登楼远眺,写出空间辽阔4. 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板书作业1. 结合陈子昂的身世遭遇,反复诵读诗句,写下当时陈子昂的心理感受150字2. 《点击》3. 预习作业:(1)背诵《黄鹤楼》(2)预习本作业:①《黄鹤楼》属于近体诗/古体诗中的哪一类?②“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崔颢何时何因在黄鹤楼写下这首诗?③选一句你最喜欢的诗句,试做分析幽州台,又称蓟北楼,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不是真的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kuí )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赶来的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
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有齐国的阴阳家(yǎn),还有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