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1 1 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美术”这个专门名词,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它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 ” ,原意是指相对于 “自然造化” 的“人工技艺” ,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广义的还包括拳术、魔术、医学等中国古代所谓“百工技艺” ,也是包括同样广泛的范围在欧洲,“艺术”和“美术”这两个概念,直到文艺复兴之际才确立并被公认欧美拉丁语系国家,“art ”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蔡元培早期运用“美术”这个术语时,也包括诗歌和音乐其后,中国的文艺界、教育界把“美术”和“艺术”逐渐分别开来本质论一、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一)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1、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流行同欧洲19 世纪浪漫主义艺术运动相关,如法国美学家维隆给艺术下的定义就是“情感的表达” 情感说的代表人物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05 ) : “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 ” “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 是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也很重视情感的作用,如清代画家孔衍栻在其 《石村画诀》中说: “余不论大小幅,以情造景,顷刻可成应该指出,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2 2 情感不是艺术的唯一特征,把其片面化绝对化,不能正确解释艺术的本质普列汉诺夫曾对其有一针见血的批评2、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等,其影响波及西方近现代美术以至20 世纪世界美术的发展克罗齐《美学原理》中主张:艺术是主观精神的产物,是直觉的创造⋯⋯“艺术是幻象或直觉” ,他的理论核心是直觉,把直觉与表现、创造、艺术和美看成是一种东西,而直觉又是表象以下的, “毫不带理智的关系” , “也还未成为理性的概念”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伯格森也是直觉之一的代表之一,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理论鼻祖,也认为直觉即是创造,即是艺术,不过他认为直觉的境界是与上帝合而为一的境界,而“绵延”是自由的创造意志,其向上的运动创造精神,也创造生命的形式,物质只是“绵延”这种意志的结果科林伍德继承和发展了克罗齐的理论,把主观的表现看作是“真正艺术” 的特征, 是艺术的本质, 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艺术原理》 ,他的表现是一种无意识的主体的情感表现,他所谓的艺术就是“自我表现” 。
自我”本是德国18 世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费希特的用语3、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此说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和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此说对20 世纪西方现当代美学和美术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对20世纪超现实主义等现代派美术的影响更是直接的无意识说也认为艺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3 3 术是一种表现,但不是情感的表现,而是人的本能欲望即“无意识”的表现 “无意识” 是弗洛伊德学说五大支柱的核心,他认为艺术家是一种能够借助艺术创作是被压抑的性本能欲望表现出来并转移到作品中去的人,而艺术创作则是艺术家的原始性本能欲望转化到一种新的方向上去的升华过程荣格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思想,用“集体无意识( 05M ) ”取代“个人无意识”他认为,“集体无意识”并不是由个人所获得,而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普遍性精神,是人类原始心理经验历史积淀的结果,而艺术所表现的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4、游戏说( 03M ) :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康德( 《判断力批判》 )提出来,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 )加以系统化,又由斯宾塞( 《心理学原理》 )等作了进一步发展5、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宋代郭若虚从人品修养来看待画品:“人品既已高矣, 气韵不得不高,气韵即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孔衍栻最著名的是倪瓒“自娱说” ,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1、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西方,理念说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 柏拉图认为, 现实是美术的直接根源, “理念” ( “理式”、“真理”)是美术的最终根源;只有“理念”才是最高的真实;一切现实事物都是模仿“理念”的,而美术又是模仿现实事物的,因此美术离“理念”隔着三层,是“理念”的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黑格尔认为, 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是“理念” 的感性形象的显现,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4 4 比之自然是具有真正的美的艺术的最终根源却在于“理念” 他的“理念”是所谓的一种客观实在,是概念和实在的统一,也就是他所说的“客观观念”或“绝对精神”宗炳《画山水序》主张画家创作应“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认为美术应真实反映自然山水的形和色;又认为“道”才是绝对真实,所以美术最终根源于“道”,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2、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古希腊时期 “摹仿说” 或“再现说”,认为美术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模仿,实际上也就是承认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
赫拉克利特曾说:“艺术模仿自然,显然也是如此⋯⋯”苏格拉底认为“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亚里士多德肯定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艺术“实际上是摹仿” 达·芬奇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也主张美术是对自然的摹仿或再现,如狄德罗;俄国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再现生活”(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 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师造化”说,认为现实是绘画的根源,强调画家要像自然学习,要真实地反映现实 “师造化” 说是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的一条主线, “造化”泛指天地、自然界和一切主体之外的事物如隋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倡“心师造化”;唐张璪主张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主张“度物象而取其真”;明袁宏道在 《瓶花斋论画》中写道: “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5 5 不师道,善为师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王履在《华山图序》中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等3、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詹姆士·弗雷泽,以及法国考古学家萨蒙·雷纳克巫术说认为,原始艺术是一种巫术摹仿,是作为一种控制狩猎的手段发生的,目的是祈求狩猎的成功。
该说由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弗雷泽《金枝》将原始巫术分为交感巫术和摹仿巫术,摹仿巫术通过对某物的摹仿以对该物施行巫术影响,艺术起源于摹仿巫术雷纳克等人在此说基础上分析了大量欧洲原始洞穴壁画和原始雕刻,认为原始人是通过描绘刻画动物轮廓的图形达到对这些动物在巫术意义上的占有,所以原始美术不是观赏对象,而是巫术摹仿三)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在西方形式主义美学有很悠久的传统,前6 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用数与节奏的和谐的原则解释美术,发现黄金分割的比例(1:1.618 ) ,并认为圆球形是最美的图形,这种偏重形式的探讨是后来西方美学里形式主义的萌芽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家18 世纪英国, 哈奇生说:“在对象中的美,用数学的方式来说,仿佛在于一致与变化的复比例” ;荷加斯 《美的分析》 中称波状线和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塞尚,主张用纯粹的形和色来表现画家的情感与观念1、 “有意味的形式”说:这一理论是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和极力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6 6 倡导的,开了视觉艺术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20 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贝尔在其《艺术》 (1913 )中首先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些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 ,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弗莱, 《视觉与图像》(1920 )反复论述了绘画的色彩和线条组合构成的形式高于再现性内容并规定了艺术的根本性质贝尔和弗莱的形式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对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以来的现代主义美术的阐释和颂扬的基础上的2、媒介说:(艺术媒介, 04M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美国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走向更新的拉奥孔》) ,首先对贝尔和弗莱的理论进行了清理,他继承了他们的艺术本体论思想,但把艺术本体——形式的方向从艺术自身内部的“有意味的形式”,转到了艺术媒介的物质实在方面,提出“艺术是媒介” 的现代主义艺术命题他认为,现代艺术的本质依赖于它所传达的媒介手段的“客观实在的本质”的能力他的理论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以来的现代主义美术发生了世界性的影响3、情感符号说:这是西方符号论美学对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本质的解释,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 卡西尔是符号学的创始人, 《人论》。
提出“艺术是一种符号的形式”,但他又深刻地看到了艺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7 7 术的外部前提,同时他又看到艺术与科学、历史、 宗教、 语言的异同苏珊·朗格,她仅把艺术限制在情感形式上,在《哲学新解》、 《情感与形式》、 《艺术问题》等著作中,把艺术定义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07M ) , “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 ”她的理论核心是:情感意象= 艺术符号 = 艺术形式 =情感形式4、 “异质同构” (03M )说:“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的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正是在这种“异质同构”的作用下,人们才在外部事物和美术品的形式中直接感受到“活力”、 “生命”、 “运动”、 “平衡”等性质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1954 ) 阿恩海姆所谓的 “形式” 是一种“完形”,一种“格式塔” ,它具有完整性,是视知觉经验中的一种组织或结构,而“简化”和“张力”是他的特征。
四)马克思主义的解释首先宏观的确定美术在社会历史中的位置,把它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生产形态,看作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的产物;进而指出艺术以它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即它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审美特征和不同于其他认识方式的形象思维特征,最终科学地揭示了包括美术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8 8 在内的“艺术”的根本性质和它的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二、美术的社会本质社会性是美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一)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1、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2、美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决定的,表现在美术的发生与发展上,就是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个历史阶段美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同时美术还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各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影响3、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美术以及宗教、哲学等和经济基础的距离较远,不太直接,与经济基础之间有“中间环节”——政治、法律、道德等4、美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美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1)美术与政治: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主要偏向:一是认为美术是从属于政治的,是政治的附庸;一是认为美术是完全独立的,不受政治的任何影响。
这两种偏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有所表现ⅰ.政治对美术有巨大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ⅱ.美术与政治不是平行的关系,美术要通过政治这一中介联系经济基础,必然要受到政治的强大影响,不可能是完全脱离政治的美术理论知识点综述9 9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