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在贵州喀斯特地区高速公路应用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8.30KB
约8页
文档ID:226026157
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在贵州喀斯特地区高速公路应用_第1页
1/8

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在贵州喀斯特地区高速公路应用摘要:目前,贵州借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机会,大力 发展便捷的交通系统路网现已完成《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 划》(一下简称《规划》)《规划》可以归纳为“6横7纵8 联”及4个城市环线,总规模6851公里,到2020年前将基 本形成贵州省高速公路网框架受地貌及构造地质条件的制 约,山高坡陡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并不方便开发与修路,从生 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项目特点,因地制 宜地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项目建设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可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章以《规划》 中的国家高速公路杭瑞线遵义至毕节段(下简称“遵毕 线”)为例,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在喀斯特地区的应用关键字:公路;喀斯特;水土保持;措施一、喀斯特地区保持水土的重要性贵州碳酸盐岩的分布面积为12.96万平方千米在贵州 气候条件下每千年通过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能降低地面30 毫米一80毫米每千年溶蚀碳酸盐岩只能形成4毫米厚的土 层,既要形成1米厚的土层至少需要25万年贵州全省都 体现出土壤层极薄的现象,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严重性和难 恢复性遵毕线经过的遵义市和毕节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之一。

路线经过的四个县(市)喀斯特 积比重均较大,遵义县喀斯特地貌占了全县面积的83. 84%,金沙县喀斯特地貌占了全县面积的78. 85%,大方县喀斯特地貌占了全县面积的81. 54%,毕节市喀斯特地貌占了全市面积的69.7%该公路大部分路线均处于喀斯特地形之中喀斯 特地形区植被少、土层薄,且土被不连续,漏水漏肥现象十 分严重,使得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保水、保肥性差加之喀斯 特环境中地表水下渗以后,即很快在这一接触面上产生侧向 径流,使得土层更加松散,最后很快整个土体被地表径流所 侵蚀二、建设高速公路对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土流失,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导致地面大量的肥沃表土随水流走,土层日益变薄,土壤中的氮、 磷、钾等有机质也随之流失由于项目建设区土壤条件差, 经水土流失后,耕作层变薄,有些地方甚至岩石裸露由于林草植被日益减少,表土裸露,持水能力大幅 度降低,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频繁的洪涝灾害由于森林植 被的破坏,削弱了水源涵养和土壤蓄水调节能力,造成大雨 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人畜 饮水困难水土流失的加剧使溪流含沙量不断提高,河床也不 断抬高,水位变浅,水利设施淤毁、两岸农田亦受其害。

三、 水土流失的预测公路经过的区域地貌类型以喀斯特地貌类型为主,该地 区植被少、土层薄,公路滋工对地表扰动后,可能导致扰动 区域植被永久性丧失,且恢复生态较难,因此须重点防护, 降低因公路建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遵毕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总 量约为95. 65万t,其中,新增土壤流失量约为87. 86万t 施工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施工期产生的土壤流失 量约占整个预测期总流失量的9& 85%而在施工阶段,路基 填、挖方边坡、弃渣场则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工程单元, 另外表土堆放区的土壤流失也不容忽视因此,遵毕高速公 路建设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治,特别是 挖、填方路段、弃渣场、表土堆放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四、 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4. 1路基路段1. 沿线路纵向每间隔30〜50m在路基边坡上设置一临时 性边坡排水沟边坡排水,沟下方视需要可以修建沉淀池, 以阻留从坡面冲蚀的土壤临时性边坡排水沟可以与路基排 水工程中的边坡排水结合修建2. 路基填筑前,在放坡线两侧开挖边沟,临时边沟的开 挖要与永久性路基排水边沟相结合修建,边沟出口处修建沉 砂池3•路基施工结束后,进行边坡防护工程,遇雨季可采用 彩条布或草栅对路基边坡进行覆盖,以防降雨径流对路基边 坡形成冲蚀。

4. 2弃渣场1. 弃渣场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弃土前先在下游设 置重力式挡渣墙挡渣墙按五级建筑物标准设计,地基设计 应力为250kPa,采用7. 5号砂浆砌筑为排除弃渣场内的渗 水,保证挡墙的稳定在挡墙上设置泄水孔,孔眼间距2〜3m, 上下排泄水孔错开设置2•弃渣场占地类型有水田、旱地、地等建设区“山多地少”,因此渣场恢复原则是:弃渣场使用结 束后,按照原有占地类型予以恢复,所有农田均进行土地整 治达到耕种条件后交还地方复耕,占用的林地和荒山等采取 草、灌、乔结合的形式恢复植被必须在施工前将有肥力的 表层土剥离(剥离厚度40cm),为后期植被恢复和农田复耕 提供必要的土源3•对于拟复耕利用的弃渣场用地,首先撒播豆科类草籽 进行植被临时恢复后交还地方管理和使用;对于拟进行植被 恢复的用地,采用马尾松与胡枝子或野蔷薇混交的方式进行 绿化,树下撒播豆科类植物草籽4. 3表土堆放区1•对于原始表土层,应在工程施工前预先对其进行剥 离,并在用地范围内进行临时存放,以备工程后期用作本防 治区的土地整治用土2. 表土堆放高度3〜5m,采用编织袋装土作临时挡墙,拦 挡在集中堆放的表层土外围,防止散土随地表径流流失。

临 时挡墙采用梯形断面,断面尺寸采用1.5m (下底)XO. 5m (上底)Xl.Om (高),土堆坡面坡率采用1:1.5,表土堆应 进行压实(不小于75%),堆顶及坡面覆盖原地表植被以防雨 淋和冲刷2. 对于工程征地内原土地类别为农田、林地的土地其有 肥力的原始表土层,应施工前对其进行剥离,并运送到附近 的立交区或弃渣场等进行临时存放,以备工程后期用作公路 绿化及取、弃渣场复耕用土表土堆周围采用编织袋装土作 临时挡墙,拦挡在集中堆放的表层土外围,防止散土随地表 径流流失临时挡墙采用梯形断面,断面尺寸采用3m(下底) Xlm (上底)X2m (高)3. 工程施工结束后,为了使损毁的土地恢复到可开发利 用状态,需采取平整、改造、覆土等土地整治措施首先根 据地块、其大小和平整程度,沿等高线方向标示地境线,分 块将各单元的平地和边坡初步整平、压实,待沉降初步稳定 后,再对沉陷穴进行补填,进一步对土地进行细致的整平, 以便后期覆土将整平后的土地压实后,恢复为耕地,采用 均匀覆表土的方式进行覆土,覆土厚度60cm恢复林地,采 用均匀覆表土的方式进行覆土,覆土厚度50cm,对于植树穴 按植树类型进行深坑覆土,覆土主要来源于预先剥离的耕地 表层熟土,不足部分取自路基清表土。

五、水土保持的防治目标通过水土保持方案措施,设计水平年拟达到的目标具体 为: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7%;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7%; 土壤流失控制比控制到0.9;拦渣率达到90%;林草覆盖率 达到27%;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9%o参考文献[11周素萍张兴奇等,《贵州农业科学》•贵州省水土 保持监测站,2010.6[2] 彭琴,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特征与水土保持研 究进展,《贵州科学》.2006. 9[3] 杨汉奎,脆弱的喀斯特环境[J].贵州喀斯特环境 研究,1988, 15-18[4] 陈林,屠玉麟,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 对策[J].贵州环保科技,2000 (6) 1: 16-20[5] 河才华,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工程建 设的探讨[J].贵州林业科技,1988, 26 (4) 1-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