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蚯蚓的日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1.42KB
约9页
文档ID:220372289
《蚯蚓的日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_第1页
1/9

《蚯蚓的日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彭萍《蚯蚓的日记》是一本极为有趣的有关动物文学的图画书,文字作者是朵琳克罗宁(美),插图作者是哈利布里斯(美),翻译是陈宏淑这本书以日记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记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很能得到孩子的认同围绕这本绘本,笔者共进行了两次不同类型的授课——阅读课和写作课,随着这两次不同的授课,笔者对这本书,对绘本教学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第一阶段:阅读课一、选它还是不选它这本书内容丰富,体裁独特,全书以18篇日记串联起来,而且语言诙谐幽默,准确把握儿童的心理即使教师不讲,学生也能津津有味地看,因为它太有意思了,拿孩子的话说就是太搞笑了,太有趣了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一些看图画书的技巧,读起来更好玩,更生动,也更深入”,从而感受到绘本的魅力,并形成阅读的能力,对学生而言无疑更有意义因此,笔者选择从图文结合读绘本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二、片段描述——图文结合,更多发现课堂的主体教学由哪篇日记切入,最能体现图文结合的绘本特点呢?在反复斟酌之后,笔者决定进入7月28日的这篇日记师:让我们走进7月28日这天的日记,看看蚯蚓小弟写了什么内容?现在我就是这个蚯蚓小弟(戴头饰)。

7月28日我是一条蚯蚓,我住在泥土里,我喜欢写日记,几乎每天都写可是有三件事情我不喜欢:第一,我们蚯蚓不能吃口香糖和泡泡糖,要是有人把它们吐在地上,被我吃了,你们看看我会怎么样啊?(看图,蚯蚓什么表情?)生1:很难过的样子生2:很不舒服师:是的,我会很不舒服的所以,你们人吃完口香糖和泡泡糖后还是用纸包起来放进垃圾桶吧师:第二,不能吃泡泡糖,那就养宠物吧我跟妈妈说,“妈妈,我们养它好不好”,“它”是指什么呀?生:小狗师:妈妈同意吗?你怎么看出来的?生:从妈妈的表情师:观察妈妈的表情,请你想象一下,妈妈会说什么?师生对话分角色对话……师:你们看,绘本的图画也会说话,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板书:表情),想象人物的语言,你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地方师:第三,(先出示文字,生读)功课那么多(指导朗读,读出功课多的语气)猜猜看,我会用怎样的图画来表现功课多呢?学生表演蚯蚓小弟使劲儿用叶子拉功课的动作,之后出示图片师:正如刚才同学的表演,我们来看这幅图就是突出了蚯蚓小弟的什么来体现功课多的?生:突出了蚯蚓小弟的动作师:你看,除了观察人物的表情,还可以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板书:动作),你也能发现精彩的地方就是这样,仔细观察图(板书:图),读读文字(板书:文),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三、分析——图文合奏的美妙上述教学片段的目的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感悟到绘本是既需要读图也需要读文的,图文结合阅读会发现许多美妙的故事利用这个方法读懂故事的奥秘,获得更多的乐趣《蚯蚓的日记》中7月28日这篇日记,典型地体现出图文共同参与叙事的特点,适合引导学生不能养狗”这一片段,书中只有小蚯蚓说话的简短文字——“妈妈,我们养它好不好?”而妈妈说了什么了,没有文字,但从妈妈夸张的表情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妈妈的态度如果只看文字不看图,这件事情的表述是不完整的妈妈怎么说?说了些什么?这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地方,也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师生分角色共同演绎这个对话,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非常有趣那么究竟是先观察图,还是先读文呢?作者在创作绘本时,会考虑让读者先看图还是先读文,继而进行精心的设计从上述教学片段可以看出,这篇日记适合先读文例如,“作为一条蚯蚓,有三件事我不喜欢:第一,不能吃口香糖第二,不能养狗第三,功课那么多这三件“我”不喜欢的事都有非常清楚的文字说明,而至于为什么不能吃口香糖,为什么不能养狗,读者在读文之后可以进行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学会图文结合读绘本的方法后,在后面的学生实践活动环节,就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5月28日的日记只有简单的文字:“昨天晚上我去参加学校的舞会把头向前摆,把头向后摆扭扭身体转个圈,我们只能这样跳而图中蚯蚓们跳舞的各种动作和表情,学生观察得很仔细;蚯蚓们当时的心理活动,学生想象得非常丰富因此,学生的表演非常精彩,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俊不禁,收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阶段:写话课继阅读赏析课之后,笔者发现这本书还是激发学生写话兴趣,教会学生写话方法的很好的教学资源于是,笔者又尝试着从绘本写话的角度,进行了第二次授课一、挖掘其独特价值,确定写话教学点1.题材对接小学低段教学目标《蚯蚓的日记》采用日记的形式,从小蚯蚓的视角看世界,记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很能得到孩子认同同时,故事趣味性较强,将普通小男孩的天真与快乐借助小蚯蚓的生活通过图文的巧妙结合生动有趣地描述出来,激发孩子的强烈共鸣日记从3月20日开始讲起,到8月1日结束,截取了近五个月时段里的18篇日记,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毫无疑问,这是孩子非常喜欢阅读的绘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写话部分的第一点提到:“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根据学段目标要求,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使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引导学生会观察自己生活的周围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对写作教学的学段目标提得更明确,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学完拼音之后便可开始让学生尝试用汉语拼音写话从学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话,再到写一段话,最后学会写简单的日记甚至短文可以说,日记是把学生引向写作的必要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教会学生写日記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事情绘本《蚯蚓的日记》里的内容如此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是日记的题材,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好资源2.挖掘文字描述规律对接小学低段写话训练点《蚯蚓的日记》这本书图文之间互为补充,文字简短,画面信息丰富,是锻炼学生自主观察画面并概括表达的好素材学生在入学后就开始了对规范语言的学习教师在课上训练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往往会进行什么东西怎么样、什么人怎么样、谁在哪儿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等句式的训练《蚯蚓的日记》中的文字虽然简短,但也离不开上述句式的表达结合这个绘本本身图文叙事的特点,以及“课标”对低段写话的训练要求,笔者确定了这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分享阅读蚯蚓的日记,体会图文结合记日记的趣味,知道日记怎么写。

2.通过感受蚯蚓日记的丰富有趣,能迁移到生活中,知道留心周围事物,知道写什么3.尝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写日记重点是前一、二项,第三项仅仅是尝试写,在课后还会延续指导孩子去多次训练和巩固,直到会写二、激发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打开生活大门只有说清楚了,学生才会写因此要先说后写写话课上,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日记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说的过程通过一个主问题“找你最感兴趣的一篇日记,说说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分享内容,目的是在师与生、文本与生对话过程中体会以小蚯蚓的视角如何写日记,写了哪些内容师:之前,我们阅读了许多绘本,上次课我们也阅读过《蚯蚓的日记》,你一定知道了绘本怎么读生1:可以先看图,也可以先看文字看图时,要注意观察图上人物的表情,动作一边看图一边想象生2:读文字的时候,读出感情师: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再来读读《蚯蚓的日記》,找你最感兴趣的那篇日记,说说都写了什么?学生自主阅读3分钟之后汇报分享生3:我最感兴趣的是4月15日这篇日记今天我忘记带午餐了,肚子实在太饿了,只好吃回家功课老师叫我写十次‘我以后不吃回家功课写完以后,我把那张纸也吃了图上有的在扔球,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在说话,有的在看着他吃回家功课,很恶心。

老师在后面盯着他,让他写“我以后不吃回家功课”师:看来她真会读绘本了,既说了文,也观察了图孩子们,你们听明白了吗?她刚才说什么了,谁能来重复一遍,这篇日记写什么了?生4:这篇日记写了蚯蚓小弟忘记带午餐,吃了回家功课老师在后面盯着他,让他写十次“以后再也不吃回家功课”师:她刚才说:“今天我忘记带午餐”,从这句话你知道什么了?(趁机把“谁”“干什么”“接着发生了什么”“结果怎样”这些句子要素贴在黑板上)生:蚯蚓小弟师:干什么了?生:忘带午餐了师:接着发生什么了?生:他把回家功课给吃了师:然后呢?生:老师叫他写十次“我以后不吃回家功课”师:结果怎样?生:写完以后,又把那张纸给吃了师:你们看蚯蚓小弟这么写,是不是就把这篇日记写清楚了?生:是师:两个同学说也说得非常清楚、连贯同学们在观察图的时候,观察到了图上人物的表情,对于图上内容,你还有补充吗?生:这篇日记中,那个老师站在蚯蚓小弟的后面,有的看着蚯蚓小弟吃报纸非常惊讶,有的在看信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首先,教师循循诱导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把一篇日记说清楚学生3前段话直接用了日记中的文字说明,后面看图接着还说了一段,这段话说得清楚连贯这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很不容易。

这时,教师让学生重复,进一步训练学生把日记说清楚,学生4的水平更高了一些,她间接叙述了日记的内容,也很清楚其次,让学生明白日记就是按照这些要素写清楚的,“我手写我口”,怎么说就怎么写,帮助学生跨越从口头到书面的障碍最后,教师点出这篇日记写的是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地方也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后面,再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得出小蚯蚓的日记的内容就是按照“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接着发生了什么、结果怎样”这样的方式来写的,写的就是发生在学校、家里的事情教师用“你觉得哪些地方你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呢?”这个问题点醒学生,其实小蚯蚓的日记就是一个普通男生的生活日记,更像是我们自己的日记,帮助学生明白日记可以写什么内容,应该怎么写一气呵成,达到目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帮学生打开生活之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生活,就是把学生领进写作之门通过课上最后一个环节的指导,学生初步尝试了这种图文结合写日记的方式,课后我们跟进了三四次,保证每个学生都学会了这种写作方式,包括格式、写绘结合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提笔写日记不愁写什么了,写得也通顺连贯了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责任编辑:胡玉敏huym@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