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搭积木比赛|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比例运算2. 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3. 能够团队合作,交换意见并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的内容,对比例概念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复习例如:Q: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A: 学了什么是比例,怎样用比例求解问题2.2 自主学习教师将让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搭建积木比赛的规则,并组织小组根据规则命名队伍名称主要规则如下:• 每个小组可以有5个人参加• 每个队伍需要确定一个标志性颜色,并准备相应颜色的积木• 积木数量不限,但每个队伍必须有相同数量的积木(例如:100个积木,200个积木等)• 每个队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搭建出一个有创意、实用性强的作品,例如:房屋、公园、城堡等2.3 课堂探究在课堂探究环节,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多次操作比例的运算,从而达到加深认识并掌握运用比例的能力例子如下:假设一个小组有100个白色积木、200个红色积木、300个黄色积木,请问它们的比例分别是多少?答案:白色积木:红色积木:黄色积木=1:2:32.4 讨论环节进入讨论环节,学生需要将自己小组与其他队伍的作品进行对比,并展示自己小组所搭建的作品。
进而为其他队伍提供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以及对其作品的感受等2.5 总结评价环节在总结评价环节,教师将会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小组搭建作品的质量•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及思考能力• 小组之间的协作及其对学习达到的贡献三、教学方法1. 导入:在导入环节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复习,例如:提问式导入、图片导入等2. 自主学习:提供问题和规则让学生自行探索答案,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3. 课堂探究:引导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讨论环节: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互动,分享注意和成果5. 总结评价环节:在教学结束后,进行质量评估和总结,让学生反思提出建议,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式发展四、教学意义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搭建物品,感受到创造的快乐,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学生在比例的运用中,进一步明确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3.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个人相关能力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锻炼4. 整个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发扬了“启发式教学”的特点,通过富有趣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基本技巧。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进一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式交流,提高主动性和创造力,创设更多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