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王安忆女性主体意识分析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50KB
约13页
文档ID:205520978
王安忆女性主体意识分析_第1页
1/13

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主体意识分析(2007-07-27 17:08:55)转载▼摘要:王安忆的代表作《长恨歌》,曾获茅盾文学奖,引起当 代文坛的广泛关注作品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是女性 主体意识的体现女主人公王琦瑶的生命经历、“生命的韧性” 等使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关键词:《长恨歌》;王琦瑶;女性主体意识所谓女性主体意识,就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 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具体地说,是女性能够自觉的意识 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的知道自 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 己的需要和价值女性主体意识是激活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发 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是女性解放的关键2()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已初步觉醒鲁迅《伤 逝》里子君的言说:“我是我自己的”,开始了对女性主体意识 的探寻丁玲、萧红、张洁等女作家也力图找回缺失己久的女性 主体意识同样,作为有着独立思想的当代女作家王安忆,其女 性意识在文中的女性人物身上也自然有所体现与台湾作家李昂关于“妇女问题与妇女文学”的对话中,王安忆 认为在男女平等的口号下中国妇女忍受着体力和精神上更多的 消耗和负担,“我现在特别想回到一种自然状态,男人在外面赚 钱,而女人操持家务。

[,]“让女人回家去这句话孤立起来 看,完全是男权思维方式下的男性话语,是对五四妇女运动的反 动但王安忆强调女人是女人是在不否定已经取得的男女平 等权利之下对男女都一样这一•新传统理论的挑战,解构了传 统的平等观念,从而揭开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篇章,显示了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⑵长篇小说《长恨歌》正是王安忆以女 性的视角对“女性主体意识”这一问题的严肃思考与积极探索《长恨歌》采取了一种纯粹女性的叙事策略,讲述了一位典型的 上海弄堂里的旧式女子王琦瑶的生命故事故事以王琦瑶的一生 为线索,她的一生是由无数生活琐事组成的,虽然其中也当过“上海三小姐”,做国民党要人的情人,经历过未婚生子等人生 大事,但她都凭着女性的直觉安稳的度过了不管是战火纷飞的 解放前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五十年代,黑白颠倒的文化大革 命,还是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半个世纪的历史沧桑就在她举手 投足间的日常生活琐事中流逝作品呈现了不同于男性严肃政治 生活的女性琐屑的人生轨迹,展示了女性远离政治生活的真实生 命图景《长恨歌》始终在大上海的背景下写了王琦瑶坎坷不平 的一生,但她凭着女人生来具有的那么一股子生命的韧劲儿一次 次走出生命的麦城。

作品的女性主体意识首先体现在王琦瑶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女 人生来具有的生命的韧劲生活让你一百次倒下,你能一百零一 次地站起来,重拾生活的信心,继续你的人生,这就是生命的韧 劲王琦瑶坎坷的一生经历无不以这种生命的韧劲作支撑她本 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但“三小姐”的花冠,结束了她平凡 的小户人家女儿的生活,被迎进了豪华的“爱丽丝”公寓可是 这种奢华没过多久,在王琦瑶刚被吸引得心里活结的时候,上海 解放了,结束了她衣食无忧的“金丝雀”生活她好比从天上掉 到地下,梦被打破了,而她本来以为那梦是花好月好,长聚不散 的对王琦瑶来说梦破了,心却不会止,疼过了,痛过了,又会 抬头她在平安里弄堂做了一名护士,工作单调无趣,生活刻板 清苦可是,就在这种生活中,王琦瑶又有了做人的兴趣从箱 底翻出旧日的好衣服,她开始化妆,她一点一滴地收I口I自己的美 丽,一针一线地拾掇生活社会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王琦瑶 却依旧有耐心地生活着、等待着在这种漫长的等待中,她顽强 地忍受住一次又一次来源于那些一次次走近她又远离她的男人 的伤害李主任、康明逊、莎沙、老克腊、程先生、阿二这些男 人在她身上得到不同的满足后便决然地离去。

她的心一次次被撩 拨了起来,可事情刚起头就结束了,之后更长久的寂寞必须她一 个人承受日子还是靠王琦瑶自己过下去,谁也不能真正拯救 她 “人都只有一生,谁是该为谁垫底的呢? ”[3]王琦瑶只 有自己想法救自己她冷静平和地生活着,咬牙忍受痛苦,她有 足够应付生活的聪明,这聪明让她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会得到什 么、将付出什么她能够忍受委屈,懂得勇敢争取这种女人也 许会受命运捉弄,以及受岁月的侵蚀,但是她们真正懂得生活, 是生存的强者任何时候她们都不会折倒,因为她们的生命中有 一股韧劲这种韧劲说不上有多么伟大,却能使她们在最琐碎的 生活中历经磨难而不折对王琦瑶来说,不管命运将她逼到哪一 步,她总是为自己留着后路,不仅是那一匣金条,每一个于她有 恩的男人,都被她视为无路可退时的“底",也可以视作一种以 攻为守按王安忆的话说就是“那就是一个女人极其温婉的争 取,绵里藏针的”关于王琦瑶式的“绵里藏针”,王安忆有这 样的精彩分析“上海的女性心里都有那股子硬劲的,否则你对付 不了这城市的人和事”,“她们的硬不定是硬在攻字上,也王琦瑶身上的这种生命的韧性,最主要体现在她直面人生、与命 运抗争鲁迅先生曾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王 琦瑶这个女人也是敢于直面人生的勇者。

她敢于面对坎坷的人 生,首先体现她对爱情婚姻的温婉争取上拜伦说得好:“男人 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对女人 而言,去爱一个人就是完全抛弃其他一切,只为她爱人的利益存 在王安忆在《荒山之恋》中的议论也几乎可以成为自信坚强的 女性的宣言:“女人实际上有超过男人的力量和智慧,可是因为 没有她们的战场,她们便寄于她们的爱情她们意愿被他依赖, 他的依赖给她一种愉快的骄傲的重负,有了这重负,她的爱情和 人生才充实⑸《长恨歌》中王琦瑶一生感情生活多有波折, 她想好好地生活好好地爱,但命运总不让她如意在世界上, 最具悲剧性格的是爱爱是幻象的产物,也是醒悟的根源[6] 王琦瑶有过爱,但正是这爱将她一步步推向了不幸的深渊,使她 不得不挣扎、抗争当上了 “上海小姐”之后,王琦瑶就被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看中, 并住进了 “爱丽丝”公寓,在李主任看来,“女人还是那么不重 要,给人轻松的心情,与生死沉浮无关,是人生的风景在他 的生命中,爱不是人生大业,王琦瑶只是他暂时求得精神安慰的 栖息地被李主任暂时依赖,也是王琦瑶选择他的爱情的充实 她明明知道李主任是不可能给她以真正爱情的,但她等待着他“将她的命运拿过去,一一给予不同的负责。

王琦瑶要的就是这 个负责她渴望在李主任的庇护下生活,因为她每时每刻都很 明白自己的处境当选成“上海小姐”之后,她虽身处浮光掠影 —•片的繁华之中,沉浸在极致的风情和惊艳之中,但也敏感的意 识到“这是最后的出场,所有的争取都到了头,希望也到了头”,“这一刻的辉煌是有着伤逝之痛的,是命运感的,良宵有尽的含 义⑺她已清楚地感受到时间的成功,眼前的繁华也可能只是 昙花一现再者,在解放前夕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人的命运是 没有定数的,她依附于李主任,并非仅仅贪慕荣华,而是她对无 常命运的女人式的无奈抗争,她只是想求得一个真实的落定,是 像孩子对父母一样的全盘交付王琦瑶后来与老克腊的交往也是凭藉了在精神上的各取所需,无 利亦无害的一个向往旧式情调,一个却是真心怀旧,在共同感 兴趣的话题中不由地假戏真做了当无亲无故、内心极端寂寞的 王琦瑶意识到这唯一的精神寄托也快要弃她而去时,她的唯一反 应是用守护了一辈子的金条乞换老可腊留驻身边,表面上是一次 双方货真价实的利益交换,实际上是王琦瑶对爱情的最后争取, 对以后几年生活希望的争取,也是与命运的抗争王琦瑶这种明 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争取,体现了人的悲剧性精神,更体现了她不 臣服于命运的生命的坚韧。

求生存的本能让王琦瑶以那种较温婉的方式争取爱情,抗争命 运,追求实在的有内容的生活虽然她没有争取到任何名义上美 满的爱情婚姻,但她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因为她是 芯子里做人的人,是自知的女人,是属于她自己的人王琦瑶敢于直面人生,抗争命运的生命韧性还体现在她对家庭的 独立与依附上从《长恨歌》的后半部我们看到,当社会灾难袭 来时,轻易地改变现有秩序甚至颠倒秩序时,男性会受到重创, 女性却凭着其生命的韧性浮出地表,成为呵护男人的温馨港湾和 避难所李主任死了以后,王琦瑶也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对生 活失去信心,她平静地接受了生活中的不幸她很清楚,无论李 主任曾经给她带来过什么,但以后的日子还得自己过下去,没有 谁能拯救她她信守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生信条,开始依靠自己的劳力吃饭 在平安里靠打针维持生计,并结识了康明逊康明逊是王琦瑶一 生中唯一爱过的人,但是全无结婚的希望他们都期盼两人能够 走到一起,但两人都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都不甘于损伤自己的 利益他们是你猜我藏、你进我退地互相猜测试探,相持很久谁 也不愿妥协最后到底是王琦瑶先做了让步,“王琦瑶发现自己 真是很爱这个男人的,为他做什么都肯甚至还怀上了他的孩 子。

然而,在解决孩子的问题时,王琦瑶用女人的柔韧和无助支 撑了男人的“没办法”,王琦瑶“说她反正是逃不了的,何苦再 赔上一个;她这一生也就是如此,康明逊却还有着未尽的责任” 于是她为了保护一个男人而和另一个男人莎沙周旋,莎沙的逃离 最终使她…个人生下女儿薇薇,并抚养她长大成人受了那么多 委屈,遭了那么多罪,吃了那么多苦,她都无怨无恼王安忆 让王琦瑶这样普通的女性经历了实际为生存而奋力斗争的平凡 人生,曾养尊处优,曾轻松自在,曾欢愉兴奋,然而历史和命运 又把她们推到生活中突然鲜明暴裂出的缺口前,女人们坦然地接 受了变故,一改对丈夫、情人的依赖,独立地担负着由家庭(或 事实上的家庭)带来的责任,饶有兴味地品尝人生五味,”[8] “比 以往任何都更爱家庭,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她觉得自己是他 们的保护人,很骄傲,很幸福"191王琦瑶就是用女性的坚忍、 宽容、柔韧保卫了自己所爱之人,保卫了自己所谓的家庭,坚强 地独立于家的屋檐下与“生命的韧劲”相连的是孜孜于人生的安稳这安稳是人生最 朴素的底子,带些妇人性,是些小挣扎、小把戏张爱玲也曾说 过人生的安稳具有永恒的意味,虽然常要遭破坏,但仍是永恒的, 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带有神性和妇人性。

王琦瑶人生最辉煌的时 候是被选为“上海小姐”,可也只是“三小姐”,这“三小 姐是专为对内的,后方一般的,……她是真正代表大多数的, 这大多数虽是默默无闻,却是这风流城市的艳情的最基本元素 马路上走着的是三小姐 大小姐、二小姐是偶像,是我们的 理想的信仰,三小姐却与我们的日常起居有关,是使我们想到婚 姻、生活、家庭这类概念的人物 "0]王琦瑶的这种“三小姐” 性就代表着人生安稳的一面这和她生命中的那点韧劲有绝大关 系文革”把稳重的程先生逼死,把诗人般的蒋丽莉变成革命 女将只有王琦瑶不变,她似乎没有年龄,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把 人们带回旧日的上海对生活,她无比认真这认真是一种力量, 正是这力量使她那小房间成了吸引人的地方康明逊、严家师母、 莎沙每日在她的房间消磨时光,躲开生活中的失意这样还不够, 王安忆甚至在小说里直接对“安稳”作理念的阐述这安稳是 漫长的朴素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要很仔细地过上海屋檐下的日 子,都有着仔细和用心的面目倘若不是这样专心致志,将注意 力集中在这些具体琐碎的细节上,也许就很难将口子过到底…… 在这些仔细的表面之下,是有着一股坚韧这坚韧不是穿越急风 暴雨的一种而是对付江南独有的梅雨季节……它是供那些小人 物的切碎了的平均分配的小日子和小日标。

正是这种人生的安 稳,使王琦瑶在任何社会变迁中都能够继续自己的生活作品的女性主体意识还体现在对女性生命本真状态的描绘上女 性生命体验也是女性主体意识的重要一方面正如张爱玲所说:“女人是最普遍的,基本的,代表着四季循环、土地、生老病死、 饮食繁殖[⑴女人总是与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