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及其训练价值-权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摘 要:身韵的出现是中国古典舞一项重要的教学成果,它使中国 古典舞的训练走向了自身形式的规范化,在教学中有着非常深 远的影响就目前的教学而言,学生对古典舞身韵的作用与价 值的认识,应该说在观念上仍然处在模糊的状态,在学习中还 没能摆正它的位置,舞蹈作品完成程度还停留在“形似”而缺 乏“神似”的误区因此在古典舞的训练中,除了解决学生身 体基本素质和技巧的问题以外,还必须通过身韵训练来加强学 生身体的语言性和艺术表现力,明确基训与身韵相结合的最终 指向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身韵 教学训练 J70 A 1006-026X(2013)03-0000-01 一、古典舞的发展 中国古典舞产生于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至今历经了半 个多世纪对于中国舞蹈的历史而言,不论在历史文物,文字 史料到戏曲的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和遗存,在中 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 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
根据中国舞蹈史的发展历程,传统历史舞蹈的古典舞通常是指 宫廷舞,是在宗教舞蹈和职业化的条件下发展起来,走上商业 舞台的自宋代以后,古典舞从宫廷文化转变为市民娱乐文化独立的舞蹈表演形式兼容于戏曲舞蹈中,然后转化为戏曲“唱 、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形式中的一个部分而存在欧阳老 认为:戏曲中那“鲜明的节奏、幽雅的韵律、健康美丽的线条 、强大的表现力,显然看得出中国古典舞特有的风格,这是世 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所没有的”但从发展而言,舞蹈的艺术活 力,及其表演、生存、传承等都受到限制直到新中国成立之 后,在欧阳予倩先生的倡导和政府的扶持下,以前人的实践, 以中国戏曲舞蹈为基础,以中国历史舞蹈文化为源泉,以中国 古典舞的名义,开启了对中国传统舞蹈文化重振的历史使命和 重构的建设历程中国社会经历了十年政治封闭和文化动荡之 后,在北京舞蹈学院,由李正一教授、唐满城教授创建了《身 韵》课,使中国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舞蹈的模式,形成了古典舞 自身的动作审美特性和风格伴随着舞蹈事业的多元、开放状 态,中国古典舞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向新空间拓展 二、 身韵教学的产生及其对古典舞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催开了艺术实践之花。
人 们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北京舞蹈学院在两位资深学者、 中国古典舞系学科带头人李正一、唐满城教授的带领下,运用 科学方法对中国古典舞进行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拓展在舞蹈 教学中不仅使中国古典舞从从外部形态的认识切入内部神韵的 认识,还解决了中国古典舞在从戏曲中产生时就存在的风格化 舞蹈与功能性训练的矛盾,改变了在戏曲与芭蕾之间进退不成 的局面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动作形态,古今适用的时代风格以 及舞蹈性与民族审美特征相结合的特点,充分发掘了人体潜在 的表现力,以全新的方式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舞台形象,进一步 确立了古典舞的艺术规范性和审美特点,也为古典舞作品的创 作开拓出更具有时代性的崭新空间 三、 舞蹈演员的身韵训练 1、呼吸的重要性 在古典舞身韵的训练中,呼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舞蹈 动作相结合,成为训练的重要部分贯通始终,学生在练习中逐 渐对呼吸与身体的关系有了体验和认识,并掌握呼吸与外部形 态的结合,使动作赋予生命力,展现出古典舞特有的身韵我 们在舞蹈训过程中如果忽略了呼吸训练,就会导致动作僵硬缺 乏美感,无法完成舞台角色的塑造更无从谈及和观众情绪的共 鸣初学舞蹈的学生往往只留心了舞蹈动作的外模仿,不重视 呼吸的练习和运用,动作也只能在“形似”而无“神似”的水 平上徘徊,难以提高。
舞蹈动作是人有意识的情感活动和人体 表现,要达到舞蹈动作与情感和谐统一,只有靠呼吸才能使二 者完美的结合起来 2、掌握“形、神、劲、律” 一个成熟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 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完美融合, 也就是说具备了中国古典舞的重要表现手段──“身韵”身 韵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它们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 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精髓学生在训练时,必须 从动作变化规律的规律中掌握“形、神、劲、律”的表现特点 ,并在自己的舞蹈艺术表演实践中达到四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才能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舞蹈形象 四、 身韵训练与基训课的结合 身韵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和训练要求,它训练学生“以神领形, 以形传神”有着很高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身韵课教学成为 了整个中国古典舞教学诸环节的精髓和有机组成部分身韵教 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身韵而身韵,它的目的是要将韵律融 化在古典舞每个环节和训练的内容中,这一点集中表现在节奏 处理和动作的连接上,例如:点线的处理、动势的渲染和内在 感觉等方面 身韵的训练不是独立存在的单一模式,它需要与其他综合训练 相结合,才能达到中国古典舞训练的最终目的。
在基训课堂的 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有浅入深地将身韵训 练贯彻到基训中将低年级基训与身韵课结合起来,先在身韵 训练上进行简单地呼吸,然后再配合提沉等单一元素进行练习 ,让身韵从开始就在低年级学生头脑中扎下根在高年级阶段 ,可以把身韵逐渐揉进把上练习中,特别是在做控制、单腿蹲 及腰组合时,更因该加强气息韵律的配合,这样不但能解放肢 体动作,而且加强了拧倾、圆曲的训练效果,突出了古典舞的 特性 身韵课与基训课的结合,有助于学生身体各部位的解放,使动 作松弛流畅,肌肉线条拉长,表现力明显提高,尤其在高难度 的技巧完成上,更体现其训练的实用性另外,身韵训练还应 和基本技巧、能力训练相结合,因为舞姿、技巧和各类基本能 力的训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把能力、技巧训练和风格 、韵律训练对立起来,或分割开来的教学是不足取的 五、 结论 身韵的出现做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 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它不仅是完整的训 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 特征的体系 现在的舞蹈教学一般是将古典舞基训和身韵做为两门课程安排 ,不免会给人一种错觉,误认为基训是主科,而身韵是副科, 基训才是训练的关键,身韵只是为了强调风格而设立的点缀课 。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形成片面追求古典舞的“形 ”,却忽略了古典舞的“神”的这种现象其实在教学中的关 键问题不是在设置的是一门课程还是两门课程,而在于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实质是什么?如何让学生了解身韵训练的重要作用 及重视这门课程,是培养优秀舞蹈演员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 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身韵训练的魅力所在,还要强 调它在古典舞训练中的重要影响,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地将身 韵渗透到基本功的全过程中,全面地达到训练的要求,突出古 典舞基训的训练目的 总之,身韵不是为了点缀古典舞而设立的一门课程,深刻的了 解它对古典舞带来的重要影响,从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 重视基训课与身韵训练的结合,着要求从“形”似上升为“神 ”似,以神形兼备为标尺来达到古典舞的训练目的,才能更好 地体现中国舞蹈的风貌及其审美精髓 阅读相关文档:以“两个三角”谈网络流行语“正能量”、“走你” 论原始宗教对《诗经国风》的影响 以阿伦·雷乃作品为例浅谈法国左岸派电影 试论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浅析罗素的哲学史观 浅析林权泽作品《汲取月光》 庐剧的价值现状及对其发展的浅思 郁达夫和他笔下的“零余者” 提高钢琴视奏能力的策略 论普契尼歌剧的音乐特征 试论琵琶基本技法弹挑的技术特点 极致的唯美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理论 当代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研究 传统文化在造型基础设计中的创新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反思 浅析撒尼大三弦及其艺术功能 简析民间文学的文献价值 论莫言乡土小说的民间特征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