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法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共4篇)

Wo****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KB
约32页
文档ID:342323150

法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共4篇〕第1篇:法院院长先进典型事迹参加市里妇代会的选举,错过了旁听院长亲自主审的一个案件,晚上看了此案审理的录相,又一次为周院长娴熟的驾驭庭审才能、睿智的释法析理、务实的工作作风所折服和感动周院长是一位对工作极认真负责,对干警要求严格,对业务孜孜以求,始终保持着旺盛精力和积极向上态度的人外表温文儒雅的他有着金墉笔下的“侠客”风范,有一股敢于坚持正义的正气,有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侠客剑胆”的周院长,更有“文人琴心”,他有着一份对当事人朴素温暖的情怀每天要找院长的当事人有许多,尽管院长的工作非常忙,然而他都一直坚持热情地接待每一个法律求助者,用其细致的工作,深沉的法律功底,为当事人答疑解惑,诠释一名法官应有的职责他说,一方面可以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另一方面又可以了文秘杂烩网解到法官的执法程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2023年2月底的一天黄昏,一位非常孱弱、手杵木棍、全身浮肿、穿着单衣薄裤的老人瑟瑟卷缩在凤仪法庭门外,当得知老人是楚雄州大姚县农民,因患脑溢血引发中风,丧失了劳动才能,生活没有着落,而在海东镇某村和湾桥镇某村“上门”的两个儿子却不尽赡养义务后,庭长及时将情况向院领导作了汇报。

院长高度重视,随即与有关部门协调,安排老人当晚暂时住进凤仪镇敬老院,在妥善安排好一切并对下一步工作进展了周密安排部署后,已是晚上12点多了第二天,虽是周末,但在院长的指挥下,启动了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周院长亲自带着30多名法官、法警分两个组分别赶到海东镇、湾桥镇寻找老人的两个儿子,同时积极争取辖区党委政府、村社干部及村老年协会老人们的支持配合周院长亲自做当事人的工作,对老人子女及家属从法律角度,从亲情角度给他们讲解人间真情经过做大量的调解工作,最终化解了子女多年的积怨,达成赡养协议,非诉调解了纠纷当看到儿子背着老人回家时,在场干警们的眼睛都潮湿了……这一桩看似简单的小事表达了院长深情而执著的为民情怀,被深深感动的不仅仅是当事人,还有我及我的同事们2023年12月8日,市法院接到线索,得知长期在外从事运输,并采取抵赖等形式躲债,拒不还款的被执行人傅某在南涧县某工地从事工程运输,借款所购车辆也均在工地,由于运输施工,车辆只有在晚上才集中停放,而该处工地距大理市有200多公里,开车需5个多小时,情况非常紧急周院长得知情况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预案一个小时后,在周院长的带着下,50多名干警紧急集合后就出发了。

干警们冒着深夜冬日的严寒、顶着能见度缺乏十米的大雾直奔工地……第二天凌晨6时许,建筑工地一片寂静,而在院长的带着下干警已将傅某所在建筑工地8辆汽车扣押至此,3年多的贷款拖欠案得以强迫执行,保住了60多万元的国有资产类似的突击行动周院长不知参加过多少次,法院干警对周院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精神无不表示钦佩在院长面前,同事们常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拘束,向院长呈报待批的法律文书,请示、汇报案件、事情,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忐忑,因为院长对各个工作环节的要求向来都很严,小到法律文书的一个标点符号假如略微偷懒应付了一回,就会进展“大手术”或“推倒重来”当然,每一位同志对周院长的修改或意见都是心服口服的所以,同事们已养成了对制作的每一份法律文书、对请示的每一个案件,事情都要字斟句酌,都要有明晰的思路意见,才敢呈报到院长那儿每一位干警心中都有这样的感受,要想摆脱在院长面前的拘束和害怕,只有增长工作的信心和才干……在一次审讯委员会上,审委会记录人员、合议庭书记员都以为只是记录一下,也没有什么压力可是没料到的是,审委会委员们案情分析^p 完毕后,院长点名让参加会议记录的人员、合议庭书记员谈一谈对这个案件的看法,第一次在这样的会议上发表见解,书记员们不知所措,红着脸磕磕绊绊地表达着不成熟的意见。

院长一面指正书记员们法言法语表述不标准之处,一面强调说:“法院工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工作,任何人假如停顿不前就会被现实抛弃,因此,必须使学习成为常态,考虑成为习惯希望我们都能从每一案件的办理中得到锻炼和进步周院长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敏锐与犀利,常常让同事惊叹不已——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中抽丝剥茧,一针见血地抓住主要矛盾;有时当事人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剑拔弩张”时,他仅用寥寥数语就平复双方的情绪……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发生在周院长的日常工作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而这其中所蕴含的深沉的理论功底以及娴熟的法律运用才能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一次听一位领导说,政法委员会讨论案件,假设有周院长在就感到踏实那语气中的尊敬和钦佩是如此明显,让我联起到国外那些银发皆白的首席大法官们在与周院长的接触中,让人不仅叹服于周院长法律功底的深沉,法学知识的广博更惊叹于周院长对哲学的研究、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在与院长一同创作、修改以本院干警工作、生活的真实素材为原型的《法官颂》颂词时,让我感受到院长文学深沉的积淀和底蕴;在周院长对音乐乃至舞蹈动作的提议、修改中,更让人惊叹于他的博爱和对艺术的灵性,就连专业教师都不得不为之叹服。

我想,这自于他永远地追求,永远的创新变革,始终追求尽善尽美、至真至美的心灵高地其实,作为党组书记、院长,没有多少时间能让这种爱好、天赋尽情的施展,但这并不阻碍他用各种视角在茫茫人海中直面冷漠和弱小,在剑拔弩张的纠纷中发现调和的契机,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瞄准明晰的应对主线周院长走路特别快,与他同行过的人都有个共同的感受,稍慢一点就落到了后边他办事一如他走路,雷厉风行他常对法官们说,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近年来大理市法院年均受理案件达3000多件,而干警却几乎没有增加,为克制人少案多的矛盾,他常常给法官“打气”:“只要信心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在他的带着下,党组一班人大刀阔斧抓改革,通过主审法官的选任,将理论经历丰富、理论功底深沉的审讯人员选拔到审讯和执行第一线,严格审讯流程管理,建立严格、标准的案件评查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从各个细微环节强化监视,从每一细微之处认真践行公正为民的主题富有远见的治院理念,雍容大度的治院风范,无不闪烁着崭新的智慧之光,使我常常禁不住生出有幸能在这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气氛中的感慨!“头雁先飞,群雁齐追法院这几年工作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这个‘头雁’领得好!”这是发自一位退休老法官的感慨。

面对成绩、面对赞誉,周院长只是淡淡一笑,一如既往地出如今前方……第2篇:法院副院长先进事迹材料法院副院长先进事迹材料个人感言:我以为工作就像登山,只有不畏崎岖、不惧困难困苦,才能登上事业的巅峰我们是人民的法官,人民用血汗滋养着我们,我们理应为人民而工作所以,在当事人面前,我们绝不能讲官腔,摆架子,耍态度,当“官老爷”只有不断学习的法官,才不会在前进途中“抛锚”每个人,不管是星星、月亮、还是太阳,有多大的光,就应散发多大的能量假如我们每一天都能认真地工作,勤奋地学习,快乐地生活,我们就会是人生舞台上优秀的演员在鹿塬法庭任庭长,该庭连续五年为县法院工作先进庭室;负责经济审讯庭工作,案件发改率由上年的47%下降至10%,质量由上年的全市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市第一;分管执行局工作,县法院连年被评为“市先进执行法院”、“省执行工作良性循环法院”;分管民二庭工作,商事案件调撤率屡次打破法院历史记录;分管基建工作,为县法院赢得“市基层法庭建立先进法院”荣誉他被市委政法委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荣誉称号两次,被市中院荣记“三等功”一次,被市委政法委评为“市集中排查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先进个人”《日报》、《法制周报》、《西部法制报》、陕西省人民播送电台等媒体均对其事迹进展了特别报道。

一、扎根基层的艰辛“奉献者”同志1986年9月从陕西省司法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县鹿塬法庭工作法庭房屋危漏破败,阴暗潮湿,老鼠经常出没宁可给你一个馍,也不给你一碗水”,道出了当地吃水的困难在这偏僻的黄土地上,他默默地奉献了十三个春秋年来,全庭办结案件1653件(他亲自审理781件),无一起发回重审、无一起超审限、无一起错判和矛盾激化案件,件件成为“铁案”,而每起案件他都要严格把关身患癌症的父亲病危,家里托人专程赶往法庭,催他回家因忙于工作,他终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妻子下岗后,开起了服装店,别人问她“咋不见你再民星期天回来帮个忙?”她说“再民已经‘卖’到法庭了……”二、案件执行的一线“排头兵”为攻克“执行难”,他自动请缨分管执行工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执行工作创始了前所未有的新场面近四年来,执行率一直保持在99.5%以上,实结率一直在88.1%以上,执行到位率一直在73.9%以上,执行信息调研在国家级媒体登载11篇,省、市级58篇原中共县委书记乔军亲笔批示,号召全县执法机关向县法院执行局学习可以说每起案件的执结都凝聚着同志的心血在执行三里镇五里头村五组征地款纠纷一案中,数百群众公然围堵法院,他挺身而出,义正辞严地指出“山可动,法不可摇”,极大地震慑了闹事者的嚣张气焰;在执行王振申请执行孙东海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中,他带人冒着严寒,去灞塬深山,一整天滴水未进……三、公正廉明的亲民“好法官“公生明,廉生威”。

同志早给家人立下“家规”:“凡为案件说情的,一律免开尊口,送礼的,一律谢绝”曾给他送礼被回绝的郭某,胜诉后逢人便说“‘衙门朝南开,无钱莫进来’自古如此,没想到如今不花钱也能打赢官司”对需执行救助的当事人,他充满同情之心,积极争取了二十万元的执行救助基金;对食宿一时困难的信访案件当事人,他大方解囊,两年来,先后救助5人,救助金额达600多元汶川大地震,他又向灾区人民献爱心1250元四、涉法信访的化解“稳控者”,他所分包的5起重信重访案件,无一人进京赴省上访,全力维护了奥运期间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还积极协助市委政法委、市中院领导做好包案工作如在处理牛忠秋上访案件时,他与市中院屡次为牛忠秋做工作,该案终以和解执结8月,受县委县政府重托,同志率七名干部进京劝返二十二天,采取灵敏多样的形式,悉心接待三批次四人,圆满地完成了县进京劝返工作任务五、法治精神的弘扬“传播者”为了弘扬法治精神,同志努力担当了法律思想的“传播者”担任庭长期间,他即大力倡导“就地办案”、“巡回审理”,他说:“这种办案方式,我们要到处奔波,肯定苦些,但我们是人民法官,再苦再累也应该”在鹿塬法庭时,他即组织辖区村干部进展流动法律宣传活动336次。

受聘李后中学法制副校长后,他经常“送法进校”,曾不避炎热在操场为该校师生作了长达三个小时“法在学校”的法制报告为深化宣传学习李增亮同志先进事迹,使其法治精神教育和感染更多的人,身为副院长的他亲自撰写了全国模范法官李增亮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并作了李增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87场次,接待130000多人次第3篇:法院院长优秀事迹法院院长优秀事迹材料在使命和责任面前我别无选择,用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我平生的追求和夙愿,愿为青海牧区法院及人民的事业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乃至生命——主人翁座右铭苍茫高原构宏图,平实求进创业绩近年来,在青海达日草原上活泼着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法官队伍带着这支法官队伍的“领头雁”,是一位从事法院工作20年,担任院长才四个年头的年轻女法官,她就是老百姓翘大拇指叫好的开晓青院长有一种精神叫忠诚作为一名基层牧区人民法院院长,开晓青身体力行地诠释、维护着法律的尊严,用信心、勇气和毅力,为达日县法院的今天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成为新时期人民法官的典范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是丰硕的回报,在她的带着下,使法院工作年年上了新台阶特别是202_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单位标兵”称号,这是在全县XXX个单位中唯一的。

202_年初喜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好法院“殊荣,202_年底在达日县“三级”干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