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铁隧道EVA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31.73KB
约15页
文档ID:538281811
地铁隧道EVA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1/15

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GZH-4标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编 制:审 核: 审 批: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莞惠城际GZH-4标项目经理部一月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1隧道防水设计参数区间二次衬砌采用防水钢筋混凝土,砼标号C35,抗渗标号不小于S10防水板采用2.0mm厚ECB防水板,采用无钉铺设工艺,拱、墙、底全包;缓冲层以及底板或仰拱防水层的保护层材料采用单位重量不小于400g/m2的土工布防水层布设见图01《防水结构图》 图01 防水结构图2重要技术规定2.1地下区间隧道主体应所有采用防水混凝土进行结构自防水,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根据结构的埋置深度拟定,且不得小于S102.2 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得小于25cm;结构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3mm,并且不得出现贯通裂缝2.3自防水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配合比、施工规定等满足设计及规范规定2.4结构自防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规定采用切实有效的防裂、抗裂措施,并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密实性、整体性,减少结构裂缝的产生,提高结构自防水能力2.5除结构自防水外,在喷射混凝土初衬和模筑混凝土二衬之间设立柔性防水层(即复合式衬砌夹层防水),防水层兼作隔离层。

柔性防水层的厚度不得小于2.0mm2.6选用的柔性防水材料应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较高的物性指标、适应混凝土结构的伸缩变形、方便施工并具有一定的抗微生物和耐腐蚀性能避免采用施工性差、防水质量受施工操作影响大的材料2.7对结构施工缝和变形缝(伸缩缝)等特殊部位进行特殊解决,做到多道设防,防止这些部位出现渗漏水3 隧道防水施工工艺流程防水板施工工艺流程见图02所示基面清理缓冲层铺设ECB防水卷材铺设质量检查成品保护图02 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4 柔性全包防水层施工4.1基层解决4.1.1铺设防水板的基面应无明水流,否则应进行初支背后的的注浆或表面刚性封堵解决,待基面上无明水流后才干进行下道工序.4.1.2铺设防水板的基面应平整,铺设防水板前应对基面进行找平解决,解决方法可采用喷射混凝土或砂浆抹平的方法,一般宜采用水泥砂浆抹面的解决方法解决后的基面应满足如下条件: D/L≤1/10    D:相邻两凸面间凹进去的深度; L:相邻两凸面间的最短距离; 4.1.3基面上不得有锋利的毛刺部位,特别是喷射混凝土表面经常出现较大的锋利的石子等硬物,应凿除干净或用1:2.5的水泥砂浆覆盖解决,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刺破防水板。

4.1.4基面上不得有铁管、钢丝、铁丝等凸处物存在,否则应从根部割除,并在割除部位用水泥砂浆覆盖解决 4.1.5变形缝两侧各50cm范围内的基面应所有采用1:2.5水泥砂浆找平,便于背贴式止水带的安装以保证分区效果 4.1.6当仰拱初衬表面水量较大时,为避免积水将铺设完毕的防水板浮起,宜在仰拱初衬表面设立临时排水沟4.2铺设缓冲层4.2.1铺设防水板前应先铺设缓冲层,缓冲层材料采用单位重量不小于400g/m2的土工布;用水泥钉或膨胀螺栓和与防水板相配套的圆垫片将缓冲层固定在基面上,固定点之间呈梅花形布设,侧墙上固定间距为80~100cm;拱顶上的固定间距为50cm;仰拱上的防水板固定间距为1~1.5m;仰拱与侧墙连接部位的固定间距应适当加密至50cm左右在基面凹坑处应加设圆垫片,避免凹坑部位防水板吊空4.2.2缓冲层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宽度5cm,缓冲层铺设时应尽量与基面密贴,不得拉得过紧或出现过大的皱褶,以免影响防水板的铺设4.3铺设ECB防水板4.3.1铺设防水板时,顶、底纵梁部位以及仰拱防水板宜采用沿隧道纵向铺设的方法,以减少十字缝的数量,减少手工焊缝,保证防水效果。

4.3.2防水板采用热熔法手工焊接在塑料圆垫片上,焊接应牢固可靠,避免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防水板脱落 4.3.3防水板固定期应注意不得拉得过紧或出现大的鼓包,铺设好的防水板应与基面凹凸起伏一致,保持自然、平整、伏帖,以免影响二衬灌注混凝土的尺寸或使防水板脱离圆垫片见图03所示 4.3.4防水板之间接缝采用双焊缝进行热熔焊接,搭接宽度10cm焊接完毕后采用检漏器进行充气检测,充气压力为0.25Mpa,保持该压力不少于5分种,允许压力下降20%如压力连续下降,应查出漏气部位并对漏气部位进行全面的手工补焊防水板搭接焊缝如图04所示 4.3.5防水板铺设完毕后应对其表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破损部位及时进行补焊,补丁应剪成圆角,不得有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尖角存在,补丁边沿距破损边沿的距离不得小与7cm补丁应满焊,不得有翘边空鼓部位 图03 防水卷材固定方法示意图 图04 防水板搭接十字焊缝示意图4.3.6对防水层进行验收合格后,才干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3.7所有施工缝部位的防水板预留长度均应超过预留搭接钢筋顶端最少20cm,也可将预留部分卷起后固定,并注意后期的保护4.4保护层的施工底板或仰拱防水板铺设完毕后应及时施做保护层,先在防水板表面铺设单位重量不小于400g/m2的土工布,然后再立即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4.5施工注意事项a.喷射混凝土基面有明水流时严禁铺设防水板 b.手工焊接应由纯熟工人操作c.钢筋的两端应设立塑料套,避免钢筋就位时刺破防水板绑扎和焊接时应注意对防水层进行有效的保护特别是焊接钢筋时,应在防水层和钢筋之间设立软木橡胶遮挡板,避免火花烧穿防水层结构钢筋安装过程中,现场应由专人看守,发现破损部位应及时作好记号,便于后期进行修补 d.仰拱防水层铺设完毕后,应注意作好保护工作避免人为破坏防水层e.振捣时的振捣棒严禁触及防水层f.当破除预留防水层部位的导洞时,应采用人工凿除,尽量避免采用风镐等机械破洞预留防水层一旦被破坏,会直接影响防水层的后续搭接,无法保证防水板的连续性g.需要破除导洞临时喷射混凝土支撑的部位,必须在预留防水板两侧设立厚度不小于0.8mm的铁板保护层,避免破洞时对防水板导致机械破坏烧断支撑部位的钢筋时,应在防水板与铁板之间设立软木橡胶隔离板5 分区注浆防水施工规定采用全包防水层做法的矿山法区间隧道,均需要设立分区系统和注浆系统分区注浆防水见图05《分区防水构造图》图05 分区防水构5.1注浆系统注浆系统涉及注浆底座和注浆导管,规定注浆底座的材质必须和防水板材质相同,注浆底座采用热熔焊接法固定在防水板的内表面。

固定点不得多于4处,每处的焊接面不大于10×10mm,但必须牢固、可靠避免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脱落然后用塑料胶粘带将注浆底座四周封闭,避免灌注混凝土时浆液进入注浆底座内堵塞注浆导管注浆导管的引出部位可根据现场的条件拟定,一般宜将导管空预留在底板以上不超过1.5m的侧墙表面,便于后期进行注浆注浆底座在区间内设立间距4~5m,注浆管固定在防水层表面,便于后续注浆堵漏解决注浆导管可以在结构钢筋中间穿行一段距离后集中在两侧墙引出,引出部位可以预埋木盒,将集中引出的导管设立在木盒内,木盒埋入混凝土内.这样可以较好的保护好导管,后期注浆操作比较简朴.也可以单个直接引出,但需要对每个注浆导管进行临时封堵并保护,后期注浆时比较困难.5.2分区系统在矿山法区间隧道内设立防水封闭区,运用在施工缝部位设立背贴式止水带将隧道分割成各自独立的防水区域将背贴式止水带焊接或粘贴在防水层表面,粘贴部位应密实不透水,沿隧道环向形成封闭区背贴式止水带应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a.作为施工缝部位的一道防水措施b.依靠背贴式止水带在隧道内形成防水封闭区c.背贴式止水带可对施工缝部位的防水板进行有效的保护分区系统一般采用将宽度为30~35cm的塑料背贴式止水带不透水焊接在防水板表面的方法实现,规定背贴式止水带设立在隧道环向施工缝部位,且设立间距为18m,仅在收口时设立在防水板的端部。

将止水带的两端不透水焊接在防水板表面,焊缝宽度不得小于4cm,采用专用热风焊枪进行焊接焊接完毕后进行充气检测,充气压力0.1Mpa,维持三分钟由于分区系统仅设立在间距为18m的环向施工缝部位,未设立止水带的施工部位需要在防水板表面焊接宽度为40cm的塑料防水板进行保护,塑料防水板可采用HDPE板或其他同厚度的塑料板材保护板采用点粘法固定在防水板表面所有变形缝部位均设立分区系统矿山法区间隧道顶拱部位的模筑混凝土不易浇筑密实,为保证混凝土与背贴式止水带的咬合密实不窜水,应对顶拱结构背后(防水层和二衬模筑混凝土之间)进行二次注浆解决,先回填细石混凝土,然后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进行二次注浆解决隧道截面变化部位(如矩形接圆形或马蹄形)的防水层应由截面较大的一侧向截面较小的一侧铺设防水层无法直接过渡连接时,可采用背贴式止水带或其他方法形成封闭区穿墙管件穿过防水层的部位采用止水法兰盘和防水板进行过渡解决,同时在防水层的上下表面设立密封胶或双面胶带进行密封解决当结构浇筑完毕后须凿除施工缝部位设立的临时支撑时,需在防水板两侧固定0.6~1mm厚的钢板对防水板的预留搭接部位进行保护6 节点细部防水施工6.1变形缝防水6.1.1区间隧道变形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变形缝采用30~50cm宽中埋式注浆PVC止水带同时,在变形缝处沿隧道环向设立封闭的30~35cm宽的背贴式止水带,两侧的防水区域分开,形成各自独立的防水区域同时在侧墙结构内表面预留凹槽,设立镀锌钢板接水盒变形缝一旦出现渗漏水后较难进行堵漏维修解决,因此变形缝部位的柔性防水层除了规定连续铺设外,还需采用以下四道防线进行加强防水解决详见图06《变形缝防水图》图06 变形缝防水图a. 在变形缝部位的模筑混凝土外侧设立背贴式止水带,运用背贴式止水带表面突起的齿条与模筑防水混凝土之间的密实咬合进行密封止水,同时在背贴式止水带两翼的最外侧齿条的内侧根部固定注浆管,运用注浆管表面的出浆孔将浆液均匀地填充在止水带齿条与混凝土的空隙部位,达成密封止水的目的,注浆液可以采用水泥浆液,也可以采用化学浆液背贴式止水带同时起到在隧道内形成防水封闭区的作用b. 在变形缝部位设立中埋式止水带,止水带采用注浆PVC止水带,规定在止水带的表面现场粘贴缓膨胀型遇水膨胀腻子条c. 变形缝内侧采用密封膏进行嵌缝密封止水,密封膏规定沿变形缝环向封闭,任何部位均不得出现断点,以免出现窜水现象d. 结构施工时,在顶拱和侧墙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表面预留凹槽,凹槽内设立镀锌钢板接水盒,便于渗漏水时将其直接排到道床的排水沟内。

6.1.2中埋式注浆止水带的施工规定 a.中埋式注浆止水带可采用合成树脂类(PVC)止水带,止水带的宽度30~35cm b.注浆止水带采用热熔对接法连接,同时应保证对接部位注浆管的畅通对接部位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母材强度的80%,规定对接部位接缝严密、不透水 c.注浆止水带的注浆导管引出间距6~8m,引出位置以便于后期注浆操作为主注浆导管应进行临时封堵,避免后期施工过程中异物进入堵塞注浆管 d.注浆导管宜在结构内穿行一段距离后再引出,即注浆导管引出位置应距变形缝30~40cm e.施工缝钢边橡胶止水带在变形缝止水带的侧面应断开,保证其端头与注浆止水带侧面贴住,然后在钢边橡胶止水带的端头缠绕一圈10×30的膨润土橡胶遇水膨胀止水条 f.注浆止水带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见施工缝钢边橡胶止水带部分6.1.3背贴式止水带施工规定 a.背贴式止水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