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与教师心理健康,西南大学,,教师职业是一项强调“关爱伦理”的职业,是一项涉及人际互动的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对这份职业及其服务对象付出关爱、投人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不可避免地涉及师德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指出: “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一、什么是教师的师德,教师将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外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后,所固定下来的稳固的品德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谨治学,搞好教学,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二、中小学师德问题的主要表现,(一)敬业精神失落,缺乏进取心 (二)对学生缺乏爱心 (财富聚敛者、变态者,自私者、体罚者) (三)师表意识淡薄 看一副对联和大众传媒中的不良教师形象,二、如何做?,(一)树立正确价值观,敬业爱岗,形成正确的归因价值观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各种社会 现象及客观事物作出的评价判断和信念体系。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八荣八耻” 以爱岗敬业为荣,以敷衍塞责为耻 以开拓创新为荣,以因循守旧为耻 以勤勉博学为荣,以懒惰肤浅为耻 以关爱学生为荣,以漠视学生为耻 以因材施教为荣,以千篇一律为耻 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仪表端庄为荣,以不修边幅为耻 以廉洁从教为荣,以岗位谋私为耻1、形成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进行科学的归因 3、发展平衡控制结构,(二)提高职业幸福感,正确对待名利得失,进行正确的社会比较教师是否拥有职业幸福感,既是对教师职业的满意度、忠诚度的体现,又是其生活质量的一个衡量,幸福指数较高,是自身价值实现的一种表现什么是幸福感,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后的一种积极体验第一,客观条件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础环节第二,主观评价是幸福感形成的关键环节第三,积极心态是幸福感的最终环节幸福具有哪些特点?,科恩等心理学家认为,幸福=P+(5XE)+(3XH)P代表个性,包括世界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E代表生存,包括健康状况、财政状况和交友情况 H代表更高一层的需要,包括自尊心、期望、雄心和幽默感1、尊重是前提,关爱是关键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
最大特点是具有情感基础,非外力撮合而成,靠心理力构建,即认识上的共识、感情共鸣、需要互补、态度的诚意及人际信任与责任三)加强师生沟通,促进心理接近2)学会倾听,倾听指认真倾听对方谈话并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思考与反馈 听什么?①事实②感受③认知④行动⑤环境,指对学生言行的闪光点、光明面或长处和潜力予以有选择性的关注,使其拥有更客观的自我意识、正向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3)积极关注,指不伪装自己,要言行一致,要冷静、克制,不回避自己的失误或短处,不把自己隐藏在教师角色后面4)真诚理性,指向事实与细节,对讨论的问题得到准确、清晰的理解何时需要具体化?在对方问题模糊、过分概括化和陈述概念不清楚时 注意:具体化要与聚焦结合,(5)具体化,(五)采取正确的方式处理师生冲突,师生关系的特点 从教育角度看,青少年管理教育难度本身较大 从生源看,独生子女增多 从自主性看,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觉醒比过去早 从师生地位看,心理关系上存在不平等性 从年龄看,存在不同的代际心理距离,师生关系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缺乏对教师的信任 教师对学生过于严厉 教师的年龄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师生的个性因素的负面影响如教师的偏激、易怒、情绪化,学生的自卑、退缩、敌对或冷漠,怎么处理?,1、处理师生关系的原则 尊重原则 冷静原则 得当原则 坦诚原则 2、正确使用强化手段奖惩学生 3、承认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了解自己的情绪特征 (2)认识情绪管理的特点 (3)采取正确的情绪管理途径和方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