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诗,一、五四新诗运动的诞生文化背景1、五四思想革命2、诗歌自身的历史演进3、中外文化的交汇融合,第一节 五四新诗运动和初期白话新诗,二、新诗运动的初步形成文学革命中最先出现的新诗是1917年2月,《新青年》杂志上刊载的胡适的《朋友》(后改名《蝴蝶》)等8首白话诗新诗运动的形成,始于1918年1月,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共同发表9首白话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1、理论倡导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及1919年的《谈新诗》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2、主要阵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等也紧密配合《新青年》所掀起的白话诗热潮,成为新诗运动的重要阵地3、初期白话新诗1)胡适《尝试集》胡适的诗集《尝试集》 (1920年3月)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初版《尝试集》分为两编第一编中的诗作于1916年8月至1917年9月第一编的诗,除了《蝴蝶》和《他》两首之外,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尝试集》再版自序中);第二编中所收的诗作于1917年9月至1919年底。
绝大部分作品已经是用纯正的白话写成自由体新诗了代表作《一念》、《应该》、《上山》、《关不住了》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胡适《尝试集·四版自序》“放脚体”、“胡适之体”,“胡适之体”新诗的特点:一是诗体的解放首先是以白话入诗,形成了诗的语体解放其次是突破旧诗五言、七言的句式,进行长短句式错综排列的新诗形的试验;再次是打破了古诗、律诗在音节用韵方面的限制,采用了白话的自然音节和现代韵,用韵自由胡适之体”新诗的又是一特点是写实胡适“诗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有抽象的说法”,因为诗首先必须写得“明白清楚”,才能“有力”,诗美“就是‘懂得性’(明白)与‘逼人性’(有力),二者加起来自然发生的结果”(《什么是新文学》)胡适之体”新诗另一特点是偏于说理,朱自清说:“新诗的初期,说理是主调之一新诗的开创人胡适之先生就是提倡以诗说理新诗杂话)率先以白话作诗,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将白话诗从旧诗体式中解放出来,这是胡适对中国诗歌革命所作出的贡献2)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1917年10月开始写新诗,1918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首新诗《相隔一层纸》,1918年5月,发表《卖萝卜人》(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
同年7月的《窗纸》、《无聊》,又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散文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漫漫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3)沈尹默《三弦》特别重视新诗音节的和谐和意境的含蓄蕴藉,《三弦》以双声叠韵的手法渲染气氛,因此成为当时新诗的名篇4)周作人《小河》 《小河》 :“新诗中第一首杰作”(胡适《谈新诗》)周作人有诗集《过去的生命》他的诗在内容上大都体现出一种平民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形式上真正打破了旧诗词的镣铐,在诗体解放上更彻底、开放和自由,呈现出散文化倾向5)陈衡哲 现代最早尝试创作并发表新诗的女诗人《鸟》刊载于1919年5月的《新青年》我若出了牢笼,/不管他天西地东,/也不管他恶雨狂风,/我定要飞他一个海阔天空!/直飞到筋疲力竭,水尽山穷,/我便请那狂风,/把我的羽毛肌骨,/丝丝的都吹散在自由的空气中!”,此外,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也写过新诗。
种种新诗的理论的倡导与创作实践共同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三、初期新诗运动的特征与不足1、诗歌语体诗体的重大变革一是以白话作诗,将中国诗歌从文言语体中解放出来;二是创立了自由诗体、无韵诗体和散文诗体,将中国诗歌从旧诗词的体式中解放出来2、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并吸收中国民间文学营养胡适《关不住了》有美国意象派诗及中国民间歌谣的影响,3、带有思想解放的鲜明特征“民七以来,周氏提倡人道主义的文学,所谓人道主义,指‘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而言这也是时代的声音,至今还是中国新诗特色之一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4、存在的不足与缺陷首先是过于平实,情感浓度不够,想象力不足,缺少回味和余香其次是诗的语言有散文化的倾向第二节、冰心、宗白华的小诗一“小诗” 也称为“短诗”、“繁星体”、“春水体”作为一种诗歌创作潮流,“小诗”兴盛于1922年和1923年前后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适于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影响最大的“小诗”作者是冰心和宗白华小诗”的形式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形成的,最主要的影响来自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
二、冰心的小诗“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抬起头来说不得笑,/低下头去弄水/任你深思也好,/微讴也好;/驴背上,/山门下,/偶一回头时,/总是活泼泼的,/笑嘻嘻的冰心,1921年8月28日《晨报副刊》 ),冰心1922年1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1919年冬天写成的《繁星》;1923年5月又出版了1922年6月之前写成的《春水》这两部集子共收入小诗346首,《繁》164;《春》182冰心体”小诗造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周作人《论小诗》)冰心的小诗特点:1、歌颂母爱、童真和自然,清丽而温婉《春水·105》“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许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明月的大海里《繁星·2》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繁星·159》“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2、表达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耐人寻味《繁星·34》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他底下细小的泥沙。
《春水·33》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繁星·10》,三、 宗白华的小诗他的小诗作品多是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和对艺术的哲理性体验他以清新明丽的《流云小诗》(1923年)与冰心的小诗一脉相承,写母爱、写童真,更多的是探索宇宙中的人生奥秘,表现出浓厚的‘哲学意识’读冰心女士的繁星诗,拨动了久已沉默的心弦,成小歌数首,聊寄共鸣 ( 《流云小诗》序),1920年我到德国去求学,广大世界的接触和多方面人生的体验,使我的精神非常兴奋,从静默的沉思,转到生活的飞跃三个星期中间,足迹踏遍巴黎的文化区域罗丹的生动的人生造像是我这时最崇拜的诗《我和诗》),这时我了解近代人生的悲壮剧、都会的韵律、力的姿式对于近代各问题,我都感到兴趣,我不那样悲观,我期待着一个更有力的更光明的人类社会到来然而莱茵河上的故垒寒流、残灯古梦,仍然萦系在心坎深处,使我时常做做古典的浪漫的美梦《我和诗》),“黄昏的微步,星夜的默坐,大庭广众中的孤寂,时常仿佛听见耳边有一些无名的音调,把捉不住而呼之欲出。
往往是夜里躺在床上熄了灯,大都会千万人声归于休息的时候,一颗战栗不寐的心兴奋着,静寂中感觉到窗外横躺着的大城在喘息,在一种停匀的节奏中喘息,仿佛一座平波微动的大海,一轮冷月俯临这动极而静的世界,不禁有许多遥远的思想来袭我的心,似惆怅,又似喜悦,似觉悟,又似恍惚无限凄凉之感里,夹着无限热爱之感似乎这微渺的心和那遥远的自然,和那茫茫的广大的人类,打通了一道地下的深沉的神秘的暗道,在绝对的静寂里获得自然人生最亲密的接触我的《流云小诗》,多半是在这样的心情中写出的《我和诗》),1、歌颂母爱、童真和自然《晨兴·其一》:“太阳的光/洗着我早起的灵魂/天边的月/犹似我昨夜的残梦天上的繁星/人间的童年/慈母的爱/自然的亲/俱是一般的沉宏无尽呀!”(《慈母》),2、探索宇宙人生奥秘, 富有哲理意味《夜》:“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一会儿,/又觉得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灿着《断句》:“心中的宇宙/明月镜中的山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