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综合体-以上海创智坊为例的空间模式探究Zhenq Li RZheng Li Road 政立轄KIC F居住综合体“创智坊”公共空间模式语言分析090592乐逸群100504张艺洋100515陶逸100519孙彦100499陈嘉贤摘要:文章以庭院为切入点,通过补会性及物质性空间分析了创智坊居住综合体的公共 空间模式,并对功能混合的居住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创智坊;综合体;功能混合1933年的《雅典宪章》中规划“功能分区”概念的正式提出,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改善了 T业化带來的城山问题,从此单一分区的地块使用规划便大行其道但随着中国高速的城 山化进稈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的等特大城山的发展,城山问题日趋尖锐,单一的用地 性质己经不能满足功能和发展的需要功能混合”的用地方式,旨在创造综合的、有机 的、多功能的环境,以适应城市对于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创智天地”地块位于上海山东北角的杨浦区五角场比级副中心核心地帯,属于杨浦知 识经济建设的“创智犬地”大型创新知识型社区的一部分,其规划目的就是要为今后居 住、工作、生活在这里的年轻创业者提供一个开放的高品质的居住创业社区,分为四大部 分:以智能化办公楼及具备各种商业服务设施为主的“创智天地广场”;及住宅、办公、 零售、休闲、娱乐等多功能设施于一身的“创智坊”:以江湾体育场为中心,包插各类休 闲体育设施的“江湾体育中心”;和着重推动高科技研发的“创智天地科技园”。
创智坊”是S0H0模式的“功能混合”的现代中国实践,旨在通过功能的叠加,为居 住者创造更多更精彩的牛活方式1 •研究方法通过实地的考察,利用访谈、实际感受、图解思考和总结的方法,以有特色的庭院空间 为切入点讨论创智坊的空间模式,并通过相关文献査阅与其它住区案例或综合体实例以及 社区空间理论进行对比,从而对现有的模式进行再认识和再判断,提出改进意见或设想2.现状分析2・1物质性特征:一、交通系统对庭院空间的影响1)创智坊居住模式的特殊性源于建设初期的定位:打适成杨浦区的创新人才聚集地, 集办公、一商业和居住功能为一体这使得创智坊不是通常意义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它血 对城市具冇更大的开放性,需要更多的城市人口参与到住区内部的街道中和庭院中,它与 城币始终处于动态的交融与更新中因此,创智坊没有口成一体的内部路网,内部交通是 城山交通的一部分(图1),它更像一个风格统一的街区而非住居区,每一个进驻其OffD:B 1D:43:1・■、图4・13空间的比例与空间感(资料米源' 小城镇住区規划与居住环境设计)中的人都会感到G己始终身处城市发展的大潮中,时刻图1.内部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一部分2.空间比例与空间感3.大学路从西到东开敞度示意純碎内向图4.庭园空间构成手法图5.公共绿地空间服务范|韦|示意图6.局部流线示意图7. 建筑组团平面能感受到城山的脉搏。
这样的交通系统使得住区中的庭院空间在开放与私密稈度上具有更加鲜明的界限,以保证在与城市互动的同时居民能够 感受到一定的安静的住居气氛2)强制性的步行系统特征:创智坊对车辆的可达性有着严格限制首先,每个建筑都 有ifii积很大的地下不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都宜接进入地下①库,因此建筑组团内的I韦I合 空间是纯粹的步行及景观系统其次,街道边专门设冇停车位,便于城市中车辆的临时停 靠此外,结合纽•团入口和较大的公司入口广场设置有地面上的停车场,限制了无目的的 车辆的活动范围再者,街道的宽度控制在24 m以下,便于行人过街,加强街道两侧的 联系;街道的转弯半径减小到6 -8 m ,降低了车速,提高街道安全性并利于步行因此,由建筑组团用合庭院空间就拥有更加女静私密的气氛,同时,保证了步行者的女 全性,倡导步行为向城市开放的庭院空间增加了活力二、 建筑高丿芟对庭院空间的影响不同的建筑高度与间距会影响庭院空间的氛I韦1(图2)以8-2 [X.为例,建筑Z间短边间 距28米,建筑最高处7层,D:II=1:1,因此内向型庭院具有较好的安定感对庭院空间产 生自接影响的是建筑立面建筑立面造型运用色彩和线条对完整的立面进行解体,强化每 个单元独立性的同时,削减了整体的建筑体量,减少建筑围合帯來压抑空间的感受。
三、 庭院空间构成手法(图4)庭院空间分为三种:半围合,纯粹内向型,纯粹外向型纯粹外向型的庭院是广义的庭 院空间,包括临街店铺的门口和街角小广场,前者常设有成片的冇阳伞的户外咖啡桌,风格西式化,后者 则利用植物造成景观的单向性,为街区内的住户服务,半围合的开敞曲布有地血停车场和 大门,空间是开敞的但不可达的;纯粹内向的庭院花园比市政街道高l・Om,通过步行台阶和栏杆与城市道路的空间分隔开来,与外界仅通过冇电子锁的铁门相连,主要服务于住 户街道与上述庭院紧密相连,每一个居民从家到城市街道都要进过这三种庭院空间,体验 丰富(图6)创智坊的长期居住者习惯性地将活动限制在生活区域内,使用空间的可能性往往是确定 的(图3)相对而言,街道空间的临时性使用者(周边老住区住户、商业使用者、经过 者、散步者)对于空间的使用则更为动态线性空间的节奏感为步行体验帯來起承转合的 空间动态序列图5所示为创智坊主要能供人活动的公共绿地空间分布,相对内向的片段的庭院空间, 公共空间的外向型及完整性创造了更有可能被使用者设定为「目的地」的户外活动场地, 其效益辐射了周边的住宅的公共建筑其服务范围、ifli积、空间分布获得了良好的权重关 系。
四、内向型庭院设计分析——以8-2为例作为内向空间的建筑庭院(图7):建筑的三个入口外都对庭院内部具有视觉可达性,庭 院空间的定位Z初便是私有化的公共空间,完整的庭院如同被切割并分配给一层和二层每 一个单元的住户,建筑语言的叠加更强化了这种私有化的倾向建筑的二层与庭院产生直接的关联北部建筑一一二层空间由一条外腐串起,腐道有两个楼梯与中心庭院相接廊道的北侧 被设计为一个进深约两米的一个个独立的南向小后院在廊道上,视线被廊道外I韦I的小盆景遮扌当,又被髙大的乔木再次遮扌当,廊道上可见的景观仅仅是庭院中树 木的树冠,活动被局限在廊道和自家的院落里10南部建筑一一通向二层的楼梯提供了一个较高的观赏点,而依附于楼梯的墙体阻断这种 视线的交流,视线被局限在一定的空间范刖内,而看不到庭院完整的景观,而是被切割的 片段式的景观效果,是一种对私密度和安全性的强化11对北面建筑的底层用户而言,庭院是商业空间向景观空间的延伸,而对南面建筑的住户 而言,庭院是私用领域的扩张视觉可达性还存在于某些沿街商铺,两侧都采取落地窗的 形式,使得街道空间和庭院空间界面被打开,实现了视觉上的景观联通(图11)£ti位干BJ鱼路大学路艾口的三角老场地经过了一农改連.1»时為依根人体尺at设计的建幻爷農器坊处的便用者大豪菲切哲垢的 业主.w«affl*rt住区的老人和aa<傕为休慮篇鼻时伺的场瞬.rtni次的 BUB1M出许挣外性・戍许哲共空・JME的公共化Ett片妣只豪一次uni 曲Jtflt・■悴灿SHE沟*炽氏立在比弄抽植佝种櫃0往整醐WHT转过!!•8•景观貝有强那的单向性9 •街道空间 图10 •庭园平面11•視觉可达性分析大学玛沿路所有的蘊筑立面都有伸出的雨■,在应对沿苗商舖向產外驱展商史空间的需求的同时.为 行人疑供了延壌不断地空间・建廉釣商业容・一炬为12-28人每于阖r誌取g布■总式 决定.庭院空间可以说是可见的空间不可用,而可用的空间不可见。
可用的空间为低层住户私 有的后院,而密布的乔木种植以及室外楼梯及其附属隔墙的设置使得在庭院中行走的人对 其不可见;相对的,庭院中的公共空间主要呈现鱼骨状的线性,而没有一个长宽比接近 的空间作为公共交往空间存在庭院看似一个整体,实际是有不可逾越的分割被肢解的 空间山于创智坊的居民儿乎都是中青年,对普通住居区承担的的锻炼、玩耍的功能需求 较低,因此,内向型的庭院主要满足住户的交通需求,同时着力于风格现代景观效杲调 研过程中曾经猜测内向型庭院中的家庭可能原本也是与街道中的商业发生关系的,但是结 合整体空间布局分析,这些平台纯粹的私人观景作用应该更大2. 2 II:会性特征:我们将空间大致划分为线性与面状空间,线性空间主要包括马路与人行道,其主要功能 是作为交通使用,同时也为沿街的店铺提供了商业空间,而面状空间可分为广场与院落, 是提供人们驻足交流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创智坊内由住宅刖合的院落,看似是面状的 交流空间,然而就其设计手法來说,乂偏向于提供穿越的线性空间我们选取了建成区较 为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现场的观察、访谈与记录一、行为现状:创智坊沿街底层全是商铺,上瓯是髙层住宅,围合出一个又一个的院落。
白天时,走在 街上感觉到更多的是-商业气息,而不是科研的氛I韦I然而这些店铺的生意也没有想象中那 么火爆,并没有产生商业繁荣的景象,估计到了晚上情况会冇所改变路人占了这些居住 区外用空间使用者的绝大多数,就连附近的一些小公园也是少冇人停留而且这些路人 中,青年人居多,他们步伐轻快,或三五成群、谈笑风生地走过,或独自一人、边看 边匆匆走过(图15) o可见这里人群构成里青年上班族片了很大比巫,他们是推动这里发 展的重要动力,也为这里带来了快速紧张的城市生活节奏在众多年轻人的快速穿行中,一位老人悠闲地站在路旁的景象与Z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经采访得知,这位老爷爷是这里的业主(见访谈表格),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居 住情况他居住的小区一共有十栋楼,一梯两户或三户,平均7层,所以一共约160户 其中租客较多,以来自乞国的留学生、年轻人为主,而业主则以老年人为主一层都是商 户,只对外开放住区里的庭院绿化仅供观赏,并没有设置任何的活动或休憩设施让人停 留(图13, 14, 16)因此这里的住户平时有空一般都会到外部的公共空间,或在街上走 走,或到一些小公园小广场去逗留住户间很少交流,住区里也没有举行什么活动。
虽然 这里的生活有点单调,但安全感很强(图17),因此住户对这里是满意的创智坊也捉供了一些血积较小的街角广场,然而据调查发现,大多数使用者选择直接穿 越广场,未作停留而创智天地广场作为办公与商业建筑的附属休闲空间,居然比创智坊里真正能为居民所 用的公共空间要大得多(图18),这也吸引了不少居住在附近的人到这里休闲娱乐(图 19)只有于此,我们才能看到熟悉的生活场景:老人们聚在树底下,享受午后那丝丝温暖的阳光;小孩在老人的陪伴下开心地 戏耍;青年伴侣亲密地坐在台地上;即使是单身一人,也能在宠物的嬉戏中找到满足三、 分析与反思:创智坊住户的组成结构基本上是和设计当初预想的一样,却没有形成所谓的“更加精彩 的生活方式”对于青年工作者来说,平时上班就是在一个集体里工作,当工作结束后他 们自然更希望享受专属自己的私密时光,与一个一天见不了几次面的陌生邻居交流似乎不 着边际,还不如与同爭、刖友出去享受这里发达的服务行业來得实在而对于一些退休老 人,这里的各种商业服务设施似乎都过于前卫,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