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庐山地貌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实习指导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2.50KB
约9页
文档ID:211143712
庐山地貌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实习指导_第1页
1/9

庐山地貌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实习指导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是一个北东一南西向伸展的地垒式褶皱断快山,俩侧分别是九江凹陷和鄱阳湖凹 陷,整个山体呈肾状,东北到西南长约25km,西北到东南长约10km面积约25平方公里, 周长约70kmo山体周围以悬崖峭壁与断陷的丘陵,岗地、湖泊、冲击平原截然分开,成为 一个和对高度达1200-1400m的中山地貌从人地构造方血來说,庐山位于淮阳山字形构造弧顶东侧,庐山的南部为江南古陆(花 岗岩),在南北向的强大的挤压力作用卜,使庐山地区产生了 NE—SW和NE-SW向俩组断 裂及一系列褶皱构造,尤其是断裂构造对庐山的地貌发育影响深刻,庐山山体即是沿着 NE-SW向的温泉正断层和莲花洞正断层抬升而成的从庐山的地质地貌來看,庐山对以分为南北俩部分,英分界线为一条冲断线:上雪峰一 仰天坪一九奇峰一犁头尖一太乙峰一含鄱岭一五老峰一.牯宀岭一大校场一大月山一卢林湖1. 庐山北部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1)地质构造A. 岩性和地层:庐山南部地层较北部地层老,由元古代前震口系双桥山群组成,组要 岩层由片麻岩,板岩和仰天坪页岩,其东南部还由人片喷出岩和倾入岩出露如庐山最高 峰汉阳峰(1474m)就是由前震旦纪喷出的变流纹岩组成。

北部前震旦系地层绝迹,而岀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其主要岩层有五老峰粗粒石英岩(亦大月山粗砂岩)与牯牛岭层大月山粗砂岩岩性坚硬,在庐山都成为高大山岭、悬崖 峭壁,如人月山、五老峰、人林峰、虎背岭及庐山东南侧和西北侧的断层崖都由此岩层组 成牯牛岭可以分为俩层:上层一泥质砂岩或砂质页岩、千枚岩,岩性软弱,多被侵蚀, 形成次生故地,如大校场、船洼、西谷、七里冲个小天池等;下层一女儿城砂岩,岩性坚 硬,出露之处多为山脊,如女儿城、H照峰、蚱蠕岭、九奇峰、上霄峰和玉屏峰等庐山外I韦I零星出露寒武系以后各地层,第四系地层在山上、山下均由分布,成因类型复 杂B. 构造:南部构造较简单,为一地层倾向西北的单斜构造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具有复背斜性质,复背斜之脊即人月山之脊,大月山背斜东南侧 为三叠泉向斜和五老峰背斜,在人月山背斜与三叠泉向斜Z中发育了七里冲次牛•谷和蚱蠕 岭单斜构造;大月山背斜西北侧为中谷向斜和虎背岭背斜,并发育了牯牛岭、女儿城单斜 构造在庐山断裂的抬升过程中,由于虎背岭背斜和五老峰背斜被人断层切开错落,虎背斜西北翼、五老峰背斜东南翼分别陷落到九江凹陷和鄱阳湖凹陷,LI前而这均呈单斜构 造南北分界的冲断层线一带,其断层面倾向西北,断层面的东南盘为下盘,西北盘为上 盘,上盘逆掩下盘,形成北山掩复南山的形势。

上盘中尚有若干较小的冲断层,重重叠 程,形成程瓦式构造总的局势均为北向南掩复2) 地貌概况总体来看,庐山是一个沿断裂上升的断块山但其内部的地貌是有差别的庐山南部主耍是沿温泉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和通远正断层不等量上升形成的长方形断 块地貌,其中以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Z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人,汉阳峰就位于其上,由 变流纹岩组成,易受风化剥落,形成浑圆的山峰,位于山腹的仰天坪由页岩构成,是一个 山顶上的宽浅盆地,周围沟谷纵横,周围的山丘皆成馒头形而山南秀峰寺一带的山峰, 由混合岩及片麻岩构成,虽抗蚀能力较差,但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 和险峻的山体庐山北部地区的地貌又别具一格,以褶曲构造地貌为代表,其总的发育规律:凡由艰硬 的石英砂岩岀露的地区均构成庐山高峻的山岭和陡峭的岩壁,凡是软弱的长石石英砂岩分 布的地区往往被侵蚀成次生谷地和山间盆地;凡是纵向性断层经过的地区都形成了宽谷, 而横向张性断层横切的地区均发育为陡哨的谷地形口西北向东南分别冇:虎背岭单面山 ——西谷次生谷——牯牛岭单而山——中谷向斜谷——女儿城单而山——人校厂次生谷一 —人月山背斜山——七里冲次生谷——蚱蠕岭次成山——青莲寺向斜谷——五老峰单面 山。

呈现出一系列NE——SW向的平行岭谷地貌由于庐山是沿NE——SW向温泉正断层和莲花洞正断层抬升而成,使山体二侧形成陡峭 的断层崖断层崖以山体中段西侧为最高(达1000M)呈阶梯状,由此向东北端和西南端 降低这反映第四纪以來庐山的不等量上升2. 汉口峡的成因和河流袭夺(1) 汉口峡成因:(2) 汉口峡河流袭夺: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 來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 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 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人,坡陡流急,下切力强,加上岩层 中断裂,节理发育,溯源侵蚀较快,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B)东谷河流袭夺:东南西北流向的河流比较小,下蚀较弱而在东西两侧断层崖上 发育的横向河,坡陡流急,下切力强,加上岩层中断裂,节理发育,溯源侵蚀较快,常切 穿山脊袭夺纵向河在袭夺处形成直角袭夺弯陡悄的落降为建立芦林湖大坝提供了条 件C) 锦秀谷河流袭夺:西谷原來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 曲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拯:花径风口 :风口段河谷是西谷门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乂与 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天桥袭夺湾及裂 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袭夺吋代为晚更新世 Z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 坏在被袭夺河和袭夺河上都建了坝,便形成了如琴湖D) 三亞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柱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 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玄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 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吋间应早于锦秀谷3. 大月山、大校场、女儿城、东谷和牯牛岭的地质基础及其与地貌发育的关系北部前震口系地层绝迹,而出露震口系下统南沱组,•其主要岩层有五老峰粗粒石英岩 (亦各人月山粗砂岩)与牯牛岭层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一南西,主耍曲石英砂岩组成,岩性坚 硬,成为高人山岭、悬崖峭壁牯牛岭层对分为二层:上层一泥质砂岩或砂质页层、千枚 岩;下层一女儿城砂岩,它们往往交互成层女儿城砂岩较坚駛,岀露之处,多为山脊, 女儿城、牯牛岭均由此岩层组成上部的泥质砂岩、砂质页岩、千枚岩,岩性软弱,多被 侵蚀,形成次生谷地,如人校厂、船洼、西谷、七里冲、小天池等4. 大校场谷地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大校场位于女儿城和大月山Z间,为次成谷。

原来,大月山的向斜部位上宽下窄,谷底 被压紧不易被侵蚀,但是由于均为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岩性较软,整个地层呈现硕软硕的 结构,易被外部作用侵蚀向斜谷地被侵蚀后,便形成人校场谷地,而未被侵蚀的较硬的 岩层便形成了次成山宽谷表|帀覆盖第四纪堆积物;其一为棕红色堆枳物,主要为残枳物、坡积物和冲枳物, 含灰白色网纹和某些粘土矿物,时代属中更新世具二为棕黄色堆积物,时代为晚更新 世,其下部常含巨砾,砾石间夹棕黄色亚粘土,有人认为是庐山冰期的冰川堆积物,据分 析,这层堆积物曾受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影响;上部往往覆盖着一层棕黄色土,主要是 风积物,(5)大月山复背斜构造地貌特征(6)芦林盆地的成因石门涧上溯(经西谷一牯T岭一中谷一女儿城)至(大校场)芦林湖,在芦林人桥袭夺 芦林水,而后形成芦林盆地2. 牯宀岭一芦林桥一黄龙潭一电站人坝一龙首崖(1) 宽谷与峡谷纵横剖面的异同和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一南西;其 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人都-与上述流向垂直上游为宽谷,多发育 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 纪堆积物。

下游为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 特征,表示第四纪地売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宽狭谷Z间出现裂点和瀑布2) 、宽谷和峡谷的比较A、 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 成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Z后,庐 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B、 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部递减C、 庐山Z北的平原地带,由于地売下沉,河流下切成为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长江的 河漫滩或自然堤隔开而成为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口水湖等D、 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岀山后,在岀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这些古扇形地受切割后, 成为阶地状,约有3级2) 石门涧幼年河谷的形态特征与发育过程石门涧谷地:部分河段成为深切河曲,刻入棊岩达300-600米,在四、五公里距离里 降落800多米,沿途冇黄龙潭、乌龙潭、石门涧等瀑布是笫四纪地壳抬升,河流强烈下 切,溯源侵蚀的产物谷地深切,谷坡陡峭,有的成阶梯状,纵比降较大,沿途发育有多 级裂点、瀑布,显示出幼年河谷的特征(3) 旋迴裂点与构造裂点的成因庐山在抬升以前,河流已经塑造了较宽展的谷地,后来由于山体强烈抬升,河流急剧下 切溯源侵蚀,宽谷下段先变成峡谷。

所以就庐山本身的谷地而言,上段为宽谷,下段为峡 谷,两考之间,谷地纵剖面由缓变陡,形成裂点,这种裂点(侵蚀旋迥裂点,构造裂点)4) 庐山河谷地貌和形态特征与发育过程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一南西,其 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 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Z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枳物;下游为峡谷,谷坡陡悄或阶梯状,纵比降 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两 者Z间出现裂点和瀑布5)龙首崖的成因3. 牯牛岭一含鄱口一七里冲一五老峰(1) 大月山东南侧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大月山背斜东南侧为三叠泉向斜和五老峰背斜,在大月山背斜与三叠泉向斜Z间发育了 七里冲次生谷和蚱猛岭单斜构造;大月山背斜西北侧为中谷向斜和虎背岭背斜,并发育了 牯岭、女儿城单斜构造在庐山断裂抬升过程中,由于虎背岭背斜和五老峰背斜被人断层 切开错落,虎背岭背斜西北翼、五老峰背斜东南翼分别陷落到九江凹陷与鄱阳凹陷,U 前,两者呈单斜构造出现2) 庐山南北部地层、岩性和地貌特征的对比A. 岩性和地层:庐山南部地层较北部地层老,由元古代前震口系双桥山群组成,组要 岩层由片麻岩,板岩和仰天坪页岩,其东南部还由大片喷出岩和倾入岩出露。

如庐山最高 峰汉阳峰(1474m)就是由前震旦纪喷出的变流纹岩组成北部前震旦系地层绝迹,而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其主要岩层有五老峰粗粒石英岩(亦人月山粗砂岩)与牯牛岭层人月山粗砂岩岩性坚駛,在庐山都成为高大山岭、悬崖 峭壁,如大月山、五老峰、大林峰、虎背岭及庐山东南侧和西北侧的断层崖都由此岩层组 成牯牛岭对以分为俩层:上层一泥质砂岩或砂质页岩、千枚岩,岩性软弱,多被侵蚀, 形成次生故地,如大校场、船洼、西谷、七里冲个小天池等;下层一女儿城砂岩,岩性坚 硬,出露Z处多为山脊,如女儿城、F1照峰、蚱猛岭、九奇峰、上雪峰和玉屏峰等B. 地貌概况总体来看,庐山是一个沿断裂上升的断块山但其内部的地貌是有差别的庐山南部主耍是沿温泉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和通远正断层不等量上升形成的K方形断 块地貌,其中以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Z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大,汉阳峰就位于其上,由 变流纹岩组成,易受风化剥落,形成浑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