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叩开古典诗词大门走进古典诗词殿堂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1.72KB
约6页
文档ID:272002236
叩开古典诗词大门走进古典诗词殿堂_第1页
1/6

          叩开古典诗词大门走进古典诗词殿堂                    王益群(浙江省嵊州市剡溪小学,浙江绍兴312400)摘要: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各种手段为学生营造学习古典诗词情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古典诗词入于眼、出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的过程这种过程,有利于我们引导学生叩开古典诗词大门,走进古典诗词殿堂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情境导入G623.2 :A :1003-9082 (2015) 04-0247-01中国古典诗词凭借其高度凝练精美的语言艺术、悠远深邃的意境、美丽优雅的韵律等美学特质而成为中国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这颗耀眼的明珠光照学生美丽的心灵呢?笔者认为,采用丰富多彩的情境导入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叩开古典诗词大门,引领学生走进古典诗词美丽殿堂,让学生沐浴在中国古典诗词永不磨灭的美丽光芒之中一、音画情境视频导入,美视美听美心音画情境视频是目前在网络上广为流行的声色具备、动态感极强、立体直观的艺术载体新课伊始,我们只要将课前从网络精选后下载的与古典诗词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音画情境视频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给学生观赏,就既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目美听美心等视听效果,还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神思,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在欣赏赏心悦目、立体直观的音画情境视频过程中轻易地叩开古典诗词大门,愉快地走进古典诗词美丽殿堂。

以教学《静夜思》(李白)为例新课导入时,学生欣赏完我为他们播放的具有画面精美、动态感强、朗诵配音、逐句解释等诸多美学特质的《静夜思》音画情境视频后,迅速产生了学习这首古典诗词的强烈欲望,纷纷要求我再次播放《静夜思》音画情境视频,并合着《静夜思》音画情境视频的配音朗读节奏抑扬顿挫地吟咏起这首诗来顿时,教室里飘荡着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之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有趣的是,有的学生每诵读一句《静夜思》中的诗句,就情不自禁地做一个与诗句的内容相匹配的面部表情或者肢体动作,由此引来我与全班学生的热烈掌声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全班学生不仅不知不觉地将《静夜思》背诵了下来,不少学生还能当堂到黑板上准确无误地默写这首诗二、预设问题情境,激发想象思维教学古典诗词时,可以根据古典诗词文本的具体内容预设1-3 道思考题引发学生思考,继之顺利导入新课,并以此激发学生诵读、理解、品鉴、感悟、探究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以教学《回乡偶书》(贺知章)为例新课导入时,我运用多媒体设施展示了下列3 道预设题供学生思考:1.诗歌中“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在这里应该读什么音?是什么意思?2.诗人回到家乡,家乡的孩子为什么称呼他为“客”?为什么笑着问他“从何处来”?3,如果你是贺知章诗人,面对家乡孩子们充满童稚的“笑问客从何处来”,你心里会怎样想? 你会怎样回答孩子们?看到上述3 道预设题,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被充分激活了起来:有的学生时高声诵读这首诗,时而闭目遐想;有的学生时而浅吟低唱这首诗,时而凝神静思;有的学生与同桌合作探讨,边读这首诗边揣摩诗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年龄特征、不同性格特点、不同说话口吻、不同说话表情、[来自wW]不同肢体动作等。

不一会儿,有学生举手发言道:“当孩子们‘笑问客从何处来’时,诗人笑呵呵地说:‘小宝贝们,我不是客人,我跟你们的爷爷是亲兄弟,是一家人’”有学生举手补充道:“诗人还说:我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和做官的时候,你们的父母还只有你们这么大今天我已经头发斑白容颜大变,即便是你们的父母见到我,也会‘笑问客从何处来’呢,更何况是你们这一辈的宝贝疙瘩?”这位学生话未说完,教室里立即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三、联想复习式导入,温故知新联想复习式导入,就是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学习过的课文或者课文的作者或者课文中的某句名言等引出新的教学内容,是教师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的途径进入新的学习内容情境的导入法这种导入方法因为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认知规律,所以能够迅速达成教学目标以教学《赠汪伦》(李白)为例我们可以采用下列两种联想复习式方式导入新课1.从诗题的角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首先把诗题中的“赠”字大大地书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说道:看见这个“赠”字,同学们一定还会记得我们此前学过的古典诗词赠别名篇,比如苏轼的———生1:《赠刘景文》生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也是一首赠别名诗,篇名叫做《赠汪伦》随即,运用多媒体设施为学生播放名家配乐朗诵的音画视频《赠汪伦》如此,学生会很快走进课文2. 从作者的角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首先把“李白”二字大大地书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说:提起唐代大诗人李白,同学们肯定会想到我们曾经学习过的他的诗篇———生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很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名篇,题为《赠汪伦》请同学们翻到课文,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内容如此,学生也非常容易走进课文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扬?阿姆斯?夸美纽曾言:“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放到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到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放在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大教学论》)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情境导入法,正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师采用各种手段为学生营造学习古典诗词情境的过程,正是学生入于眼、出乎[来自WwW.lw5u.Com]口、入于耳、了然于心的过程。

这种过程,有利于我们引导学生叩开古典诗词大门,引导学生走进古典诗词殿堂参考文献[1]江大伟,巧用语文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 ,语文天地,1014 年7月[2]巩会涛,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浅析J , 学周刊, 2014 年8 月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