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二十三 囚绿记

wm****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50KB
约2页
文档ID:110206798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二十三 囚绿记_第1页
1/2

二十三 囚绿记陆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2、品味文章优美清丽、节奏舒缓、色彩忧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3、学写“观察笔记”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启发诱导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运用读书动笔的方法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之情,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分析常春藤的形象,了解文章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及其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2、 难点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处的环境,多角度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班班通教学设备教与学互动设计一、 导入课文 有人说:绿色是雨水的种子,将醇美的甘露化作一片爱意;有人说:绿色是阳光的种子,把宽厚慈祥化为茁壮的生命力;有人说:绿色是无私的化身,层层绿叶只为衬托花儿的美丽;绿色往往让人联想到安静、和平、希冀,萌生的愿望、无尽的生机 绿色是希望之色,绿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的歌咏之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一篇散文《囚绿记》二、 简介作者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3、 时代背景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共同的心声4、 生字识读涸辙 婆娑 淅沥 瞥见 移徙 纤细 猗郁 蕈菌镶嵌 陆蠡 渐染 似的 葱茏 揠苗助长 5、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你能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吗?2、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3、哪一段或哪几句特能打动你,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六、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囚绿”是怎么一回事?(用文中的话回答) “我从破碎的窗口······更亲密 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要借绿色来······的年华”,作者太爱绿了,以至 于想占有它 3、找出文中描写“囚绿”后“绿”的形象的语句从中你感受到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蓬勃、向阳、固执象征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由;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4、作者为什么最后让绿囚恢复了自由,并“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作者要走了;太爱绿了;被它的不屈服感动了7、 课堂小结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绿向往光明、自由;绿象征坚强不屈的广大中国人;绿象征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作者通过对窗前的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自己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8、 拓展延伸介绍老舍、司马迁、海伦·凯勒的故事深层解读绿的内涵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绿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九、作业 1、另选一种你喜欢的颜色,根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它是快乐。

仿写一句话 2、另选对象,根据第8段“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写作,句式基本一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