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故事短篇大全 1.四字成语故事短篇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 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许多好的建议,魏文帝最初不太快乐,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举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位,卢毓推举了郑冲 魏文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举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玉推举了阮武和孙幽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幽担当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玉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选拔人才,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出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 卢毓答复说,靠名声不行能真正得到有才能的人,只能发觉一般的人我认为好的方法是对他们进展考核,看他们是否真的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 后来,魏文帝接受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举和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现在人们就用画饼充饥来比方只凭虚名空谈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劝慰,而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2.四字成语故事短篇 江郎才尽 南北朝的时候,河南考城这个地方出了一个文学家,名叫江淹 江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江淹读书非常用功,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写得一手好诗文,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文学家,人们称他为江郎 不久他就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当上了大官,然而生活条件的优越,使江淹不愿再去刻苦读书,他也越来越脱离下层人民的生活因此到晚年的时候,文章不但没有写得更好,而且越来越退步,对此人们有许多传奇 有的说,有一次江淹外出乘船,在禅林寺旁边的河里,夜里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个自称是张景阳的人,向他讨回过去借的一匹绸缎,江淹便从怀里拿出自己身上剩下的几尺绸缎还给了他,从今江淹的文章水平就大不如前了 也有人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五色笔放在你那里已经许多年了,现在应当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真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了郭璞,从今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奇妙的文章了。
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完了人们于是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江郎才尽 后来人们就用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来比方某人的才思减退或者本事用完的意思 江是指的江淹,郎是古代人对男子的美称,才是才思、才情,尽是指的空、完的意思 3.四字成语故事短篇 任人唯贤 春秋时期,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位是公子纠,另一位是公子小白,他们都很贤明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襄公被杀,公子纠跟着谋士管仲逃到鲁国避难,而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谋士鲍叔牙逃到莒国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假如没有实力,保全性命是最重要的 其次年,齐国内乱平静,大夫们派使者到鲁国请公子纠回国即位,管仲怕公子小白抢先回国即位,所以带着军队去公子小白回齐国的必经之路堵截 等了几日,管仲果真看到公子小白正行色匆忙地往齐国而去为了保证公子纠登上国君之位,管仲心一横,偷偷地向小白射了一箭,公子小白中箭后,大叫一声倒地管仲以为小白已死,心中暗自快乐,就带着军队回去了 谁知管仲的一箭并未射中小白,小白不知道暗害自己的人带了多少军队,就咬破舌尖,假装口吐鲜血而死等到管仲等人离去后,公子小白与鲍叔牙不分昼夜赶往齐国京城。
在公子纠到京之前,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即位,历称他为齐桓公 公子纠见本国已有新君,只得返回鲁国,依附鲁庄公这样一来,齐、鲁之间发生了战斗鲁国的力气不如齐国,所以被打得大败公子纠万般无奈,只得自尽鲁庄公就将管仲押送到齐国,来讨好齐桓公 管仲在路上受尽苦楚,不但吃不饱饭,而且连水也喝不够一天,他来到绮乌这个地方,就向当地的官员苦苦请求,盼望得到一些吃的那个官员心肠很好,不但盛出饭来,还怕管仲吃起来不便利,竟然跪在地上端着饭给管仲吃管仲见他如此行事,就想到他可能有求于自己 果真,这个人的私心最终暴露了出来他暗地里对管仲说:“您是位大贤,齐国国君又是个爱才之人您此番到齐国去,或许能逃过一死,得到国君的重用,安享荣华富贵到了那时,您将会怎样报答我?” 管仲说:“假如我真的由于自己的贤能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时机,我会任用贤人,使用能人,对有功绩的人进展评赏我为什么要谢你呢?” 后来在鲍叔牙的推举下,小白不计前仇,任人唯贤,任命曾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国治理齐国 4.四字成语故事短篇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理想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调皮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学问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仔细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仔细学习历史,从中吸取了丰富的学问,学问大有进步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举他去做官司,他没有同意,仍旧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当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经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抱负: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飘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连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最终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方有志之士,准时振作 5.四字成语故事短篇 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美丽的珍宝,他准备把这颗珍宝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宝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名贵的包装,那么珍宝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超群的匠人,为珍宝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很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美丽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巧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宝当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许多人都围上来观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最终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懊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翻开的盒子 里的珍宝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宝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宝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观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宝,非常为难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观赏他的珍宝,可是没想到精致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致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所以说,我们应分清主次,不能取舍不当,本末倒置,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