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24讲)-第八讲 余光中与其诗歌《春天遂想起》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33KB
约4页
文档ID:272246310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24讲)-第八讲 余光中与其诗歌《春天遂想起》_第1页
1/4

海口经济学院教案纸学时数学时数教学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八讲 台湾文学重镇余光中与其诗歌《春天,遂想起》 2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作品中“江南”的象征意蕴2、熟悉诗人诗歌所呈现的家园意识3、了解诗人生平及其创作成就教学重点1、诗歌中“江南”的象征意义2、作品所传递出的浓浓思乡情愫教学难点1、作品的主题思想2、《春天,遂想起》的艺术特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基本内容【课程导入】复习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导入新课学习讲授内容】一、作家简介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出生于南京,2017年12月14日于高雄去世,、、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曾两度应美国国务 课堂讲授 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课堂讨论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在 多媒体诗歌创作上,他是个复杂多变的诗人,先西化后回归,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 浪子”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 评家、优秀翻译家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 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海口经济学院教案纸 项。

屡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屡次来祖国大陆 讲学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 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 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的名字 已经进入了历史,醒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之上二、感知诗文(朗读)点名学生朗读诗文,师范读、生集体齐声朗读(师指导)要求:大家尝试找找这首诗歌里的核心意象,并思考其象征意义;揣摩其 思想意蕴三、写作背景余光中祖籍虽是福建永春,但他本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他的青少年时代 就浸润在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风土人情及悠久历史文化之中21岁时,诗人 离开大陆移居台湾由于两岸的政治隔离,直到本诗创作之日,他始终不能重 归故里对故乡的思念日积月累,最终凝聚成字字含情的诗句,迸发出来余 光中出身书香门第,从小与众多的表妹一同长大,并与其中的一位范我存结为 连理他的母亲和妻子都是江南人,因而,余光中对祖国的留恋更多的表达为 对江南的留恋创作于1962年4月29日的这首《春天,遂想起》,才真正是 余光中的情感细腻之作故乡情结、爱国情怀是《春天,遂想起》的灵魂。

五、诗文赏析(讲解)1 .全诗共六节,依据诗意,可以划分为儿局部?各局部有着怎样的联系? 回答:1—2思念故园;3—5思念故人;6感情迸发2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回答:浓浓的乡愁,深深的爱国情怀.3 .本诗的内容假设用一古诗名来概括,那就是什么?回答:假设用一古诗名来概括,那就是一一《忆江南》4 .本诗的主旨显豁,诗中最有味道的是什么?回答:以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做背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5 .本诗的中心意象是什么?回答:江南6 .本诗的中心意象是“江南”,作者在这一意象前加了许多修饰语,请在 诗中找出这些修饰语,并思考:这些修饰语大体可以分为几类?它们表现了江 南的什么特点?回答:这些修饰语可概括为两类:一是有关景物、风物的,如:“酒旗招 展的”、“遍地垂柳的“、“杏花春雨的”、“多湖的”、“多寺的”、“多 亭的”、“多风筝的”、“多燕子的”、“钟声里的”等等;二是有关人物、 人情的,如:“小杜的”、“苏小小的”、“乾隆皇帝的”等等第一类景物 风物的修饰语从声、色、自然与人文等多种角度渲染出江南水乡物产富饶、风 光旖旎,繁华又不失温情与可人的独特魅力第二类人物人情的修饰语着重强 调了江南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两者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地地道道的 氤氤着江南水乡旖旎气息的意境从思维的角度看,这些修饰语充分表达了形象思维这一诗歌的木质特点 作者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过程中,力求用最具体可感、最有代表性和典型 性的语言材料来组织思维这也是本诗虽然语言质朴但却诗意盎然的主要原因7 .本诗每一节都有一个括号从诗歌的文气和韵律来看,括号中的文字夹 杂在全诗里似乎有些别扭,你认为这些文字能去掉吗?为什么?回答:括号里的文字,有三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站在基隆港,想一一想/想回也回不去的) 如果把这首诗歌的抒情对象(或者说是着眼点)称作是“彼”的话,那么这些 括号里的文字可以称作是“此”一般来说,一首小诗是不宜将两个着眼点并 列其中的,但诗人又必须要将两者的关系,所以就用括号、用补充说明的方式, 来说明台湾和大陆是一衣带水、血脉相连的两地间的地理位置相隔并不遥远, 只是人为的因素将他们隔开如果去掉这些文字,将会大大的伤及作品的主旨从另一个角度看,第一个括号和第三个括号分列在诗歌的一头一尾,又以 首尾呼应之势,凸显出浓浓的乡愁和无限的伤感8 .作者思念的不仅仅是江南这块地方,还思念着什么?回答:作者还思念故乡、童年、母亲、爱人、文化等。

9 .谈谈你对“复活节,不能复活的是我的母亲”和“母亲在喊我”这两句 话的理解回答:第一句除了表层的意思外,还喑示着两岸统一、祖国以一个完整的 形象重现于世界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意思10 .梳理诗歌的感情线索,把握诗作主旨提示:开篇从江南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写起,到中间忆及故旧亲友, 最后推出象征祖国大陆的母亲形象,形成三个以此递进的抒情层次表达出浓 浓乡愁和深深的爱国情怀六、拓展延伸现代文学中的家园意识是一种乡愁,是传统乡愁的变异和演变传统的乡 愁只表现在少数人身上近代以来,快节奏的生活,人际关系从传统伦理的温 情脉脉到金钱上的冰凉冷漠,人们为了追寻精神上的安宁,家园意识就成为人 们一种潜在的精神追求故乡、童年、母亲、爱人、文化等,是家园意识具体 依附的几个重要物象课堂小结】余光中自己曾说过,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 薄的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余光中不是单纯的直诉思乡之情,而是采用了情在 景中,景在情中等多种手法来表达从故国山河,自然景观,再到人文历史, 诗人看到自己的童年少年和中年,他深切的体会到隔开他和故乡的并不是那三 小时的路程,而是那流逝的时间和其他的因素正是这种沧桑使得余光中的乡 愁透出千年历史的深沉底蕴,也使得这首《春天,遂想起》比其他乡愁诗具有 更震撼人心的力量,成为台湾乡愁诗库中一朵熠熠生辉的奇葩。

思考与作业】1 .说说作品中“江南”意象的象征意蕴2 .结合作品,论述《春天,遂想起》的艺术特色书目推荐】1 .余光中.余光中经典.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2 .余光中.乡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3 .余光中.隔水观音.台北:洪范出版社,1983【教学小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