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旅游地理学期末复习.docx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1.52KB
约20页
文档ID:533498532
旅游地理学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1/20

旅行地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章一.旅行地理学 研究内容①“旅行主体”论:皮尔斯(供应需求的空间模式、旅行空间模式、客源地、目的地、旅行通道)②“旅旅客体”论:郭来喜(旅行地因由、旅行者的地区散布、旅行与环境的关系)③地理学者将旅行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④旅行由三个主要的成分构成, 即旅旅客源地、旅行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通道二.旅行地理学 研究内容简析1. 旅行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 、旅行者行为规律 3 、旅行需求展望4、旅行通道 5 、旅行资源评论 6 、旅行地演化规划和重要旅行地研究7、旅行环境容量 8 、社区旅行 9 、新兴旅行 10 、旅行开发的地区影响11、旅行规划第二章一、中国旅行地理学的发展(三个阶段学说)1. 1979-1989 :【理想主义阶段】: 拥有“学术启发”作用——以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国家从头重视科学发展等为时代背景, 旅行地理学在老一辈地理学家关注外国理论前沿, 反省自己发展不足, 拥有鲜亮的自由探究的理想主义色彩, 只管研究成就、研究方法不行熟,拥有“学术启发”作用研究框架 - 关注外国研究 - 教书育人 - 着重社会实践 -增强合作等方面。

特点和意义:稚嫩阶段,成就范式不规范,但“求知”和自由探究精神难得可贵2. 1990-1998: 【现实主义阶段】: 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成背景,旅行地理学家成为旅行规划的主力军——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成背景,旅行地理学家成为旅行规划的主力军,促使了中国旅行业的发展, 但在必定程度上忽略了理论, 形成过分关注现实社会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旅行规划主力军 - 学科学术意识降落 - 视线狭小国际关注度不足 - 学术贡献不够适用性和功利性的研究取向是我国旅行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外国差距更大, 但也不可以忽略其学科建设的影 / 响3. 1999 到现在: 【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联合】:知识分子内审后的觉悟,旅行地理此刻的发展进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联合的理性回归, 但旅行地理的将来发展仍需要制度层面的完美、价值观的从头梳理重视对理论的深入建构——跟着经济的发展和旅行业的壮大、 国际沟通增加, 以及知识分子内审后的觉悟, 旅行地理现在的发展进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联合的理性回归, 但旅行地理的将来发展仍需要制度层面的完美、价值观的从头梳理重视对理论的深入建构、国际沟通、多学科发展、支持力度。

浪漫与逐利的完满联合、回归不完全二、中国旅行地理学的趋向:1、要着重学科基本观点的研究和应用2、研究内容要从目前的以资源、旅行开发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3、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研究与适用研究相联合的主旨4、研究方式上倡导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第三章一、旅行者 观点:旅客是除为获取一个有酬劳的职业以外, 鉴于任何原由到一个不是常住国家去接见的人,包含旅行者和短途旅行者二、国内旅行者的定义—中国的定义1、国内旅行者: 指我国大陆居民走开常住地,在我国境内其余地方的旅行住宿设备内逗留起码一夜,最长不超出6 个月的国内旅客2、国内一日游旅客: 指我国大陆居民走开常住地10 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出6 小时但不足 24 小时,并未在我国境内其余地方的旅行住宿设备内留宿的国内旅客3、国内旅客: 凡是在我国境内旅行的人员,包含国内旅行者和国内一日游旅客三、国内旅客不包含 以下7类:1. 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 2. 驻外处做事机构的暂时工作人员;3. 调遣的武装人员; 4. 到外处学习的学生; 5.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6. 到其余地区定居的人员; 7. 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四、旅行动机及其种类(一)旅行动机 观点:是直接推进一个人进行旅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二)种类:1. 【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普洛格(旅行动机和人品联合剖析)2.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①身体动机:治疗、养护、运动②心情动机:思乡、社交、崇奉③精神动机:知识、见闻、欢喜④经济动机:买物、商用3. 【美国学者罗伯特 . 麦金托什】①身体动机:体力歇息、体育活动、娱乐、健康②文化动机:求知欲念、获取知识③社交动机:结纳朋友;探亲探友④地位名誉动机:观察沟通、会议;被认可、被注意、知足自尊(三)旅行动机 特点: 差别性、多样性、交错性(四)旅行动机的激发:1. 观点: 将人的旅行需求调换起来,产生旅行动力,进而选择旅行这类能知足人们较高层次需求的生活方式2. 旅行动力激发三因素 :内动力;外动力;中间条件花费者需求认识什么能够知足需求 旅行动机旅行地吸引花费者对旅行地的认知程度五、旅行者的旅行活动行为层次第一层次—基本层次:旅行参观,景观旅行第二层次—提高层次:购物旅行第三层次—特意层次:涵养、会议、宗教、专业活动旅行行为活动层次与旅行动机的关系表旅行动机种类 不一样旅行行为层次 详细旅行行为内容经济动机休养休养、列席会议、心情动机特意层次宗教朝拜、专家检查、身体动机商业活动等其余动机身体动机提高层次 娱乐、购物经济动机精神动机 基本层次 旅行、参观六.影响决议的主要因素( 1)感知环境: 1、外界环境的一个整体印象2、感知距离( 2)最大效益原则: 1、最小的旅行时间比 2、最大的信息获取量 (最出名、 环境差别较大)( 3)旅行偏好: 1、年纪 2、职业 3、学历八.普雷德度假者决议行为矩阵明显只有被感知的旅行目的地 (感知时机) 和旅行者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旅行目的地 (可达时机),才进入旅行决议,成为真切候选的旅行目的地(现实时机)。

旅行者的可达时机随距离增添而急速衰减旅行目的地的感知时机主要靠历史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九.旅行者的空间行为:旅行空间尺度大尺度 国际、国内、省际中尺度 省内、地区(市)内小尺度 县(市)内、风景区内(一)大尺度旅行空间行为:1、观点:大尺度旅行空间行为是以交通串连若干旅行中心城市或旅行景点,构成一条完好的旅行线路 旅行者按此线路依此在各地按预约的时间旅行 行为层次构造多是以基本层次的参观旅行为主,辅以提高层次的购物旅行2、行为特点:力争到级别较高的旅行地旅行,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行点,力争采纳环状路线,全程不走回头路二)中、小尺度旅行空间行为:1. 从行为层次构造讲, 中、小尺度旅行既适应各个层次的单项旅行行为, 也适应复合的多层次旅行行为除了拥有大尺度旅行空间行为特点外,还拥有大尺度空间行为没有的特点2. 采纳节点状的旅行路线:在居住地邻近或暂住地邻近旅行3. 着重“游” 的行为,更着重观看路线邻近的风景 (同一旅行行为在同一地区发生的重复性、旅行空间行为的回头率高)十、独到性、共性、近邻效应差别、定义:1、【独到性和共性是互补的】 ( 1)独到性大、共性小的资源:在独到自然环境下或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形成的——黄山、故宫。

(2)独到性小、共性大的资源:地区散布广或发展时间短——西南诸多溶洞、城市诸多游玩场2、近邻效应: 独到性和共性致使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的吸引力之间的互相影响①正效应(不一样种类):资源个体的吸引力因其余不一样种类资源个体在其邻近出现而增强②负效应 (同一种类) :资源个体的吸引力因其余同一种类资源个体在其邻近出现而产生空间竞争,分流旅客,进而使各自的吸引力互相克制十一、近邻效应付旅行资源开发的影响:正效应 : 旅行区在保持自己特点的前提下向综合发展,并开发尽可能多的异类资源个体负效应:在同一个地区同类资源中只开发最有价值的资源个体独到性 近邻效应 负效应 选择开发共性 正效应 综合开发第四章一.影响旅行需求的因素旅旅客源地 :1. 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旅行需求的决定因素2. 人口特点:人口总量、人口构造、人口密度等都影响旅行需求3. 收入空暇 :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带薪休假4. 职业和教育水平:自由职业者;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追求精神生活的知足旅行目的地:5. 资源和交通:吸引力;可达性6. 价钱和汇率:人民币增值二.旅行需求展望 资料获取:1. 第一手资料:检查法(抽样检查)、察看法。

2. 第二手资料: 公司内部资料;旅行杂志和期刊;国际和地区旅行组织和专业旅行市场调研机构年报等;网络信息三.旅行需求的时空散布集中性(意义、定义)(一)时间散布集中性 :季节性强度指数( R)、顶峰指数R值越靠近于零,旅行需求时间分派越平均,R值越大,时间改动越大,旅行淡旺季差别越大n2x i(二)空间散布集中性:公式: G 100i 1 T式中: 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 为第 i 个客源地的旅客数目 ,T 为旅行地招待旅客总量 ,n 为客源地总数意义:旅客根源越少越集中, G值越靠近 100; G 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别客源地越分别,旅行经营越趋稳固不一样地区同一时间比较 , 不一样时间同一地区比较四.旅行需求展望模型(看书p81-82 )1. 趋向外推模型( 1)简单回归剖析:一般用于旅行目的地早期需求展望;外推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旅行数目趋于稳准时 2)时间序列剖析:一般而言,旅行需求的时间序列图形为季节性需求图形季节性交乘趋向的应用,模型的应用加上科学的剖析,能使展望更加正确有效,更好地为决议服务展望淡季、平季、旺季的变化,有益于对目的地拟订市场经营规划。

2. 构造模型 3 、仿真模型 4 、定性模型五.引力模型 86 页 —— 公式,几个影响例子 eg:桂林第五章一. 旅行资源 观点 :是指对旅行者拥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旅行目的的人工创立物二. 旅行资源 分类 (参照书 p106):以及直接用于1、按旅行资源特征分类 (八大主类):地文景观(山丘、断层、丹霞)、水域风光(河段、湖泊、瀑布)、生物景观(树木、草原、花卉地)、天象与天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