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写作:修改润色》PPT课件(带内容)

党政****文档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7.45MB
约48页
文档ID:201855585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写作:修改润色》PPT课件(带内容)_第1页
1/48

统编版 语文 九年级(下),教学PPT课件,写作:修改润色,1.了解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 2.学习几种修改的方法 3.在实践中提高修改润色的能力写作目标,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俄国19世纪的作家果戈里,规定自己的稿子起码要修改八次;托尔斯泰写过一篇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的文章,全文只有五页,可手稿却有800页;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多遍,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近两百遍才拿去付印;曹雪芹写巨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修改润色,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什么是“言”?,言指言辞和表达什么是“意”?,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写作指导,1.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 作文修改不仅仅要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等细节问题,更要有全局眼光应先整体浏览,统观全局,从大方面权衡得失,例如看文章中心是否明确,立意是否有新意,所选材料是否紧扣中心,文章结构是否紧凑,等等;然后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语言的锤炼那些没有提纲就仓促写出来的习作,在“意”上的问题往往比在“言”上的问题多得多修改文章注意以下几点,2.先求“清通”,后求“工巧” 所谓“清”,就是文字简洁,去掉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不用自己不懂的字、词、句,不生造字、词、句。

所谓“通”,就是文从字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做到“清通”是作文修改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润色切忌为了追求“工巧”而一味地堆砌辞藻,乱引诗句修改文章注意以下几点,3.注意文体,力求得体,合乎规范 文体不同,对文章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说来,记叙文要中心明确,内容充实,叙事生动,细节描写具体传神,能表达真挚、强烈的感情;议论文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并且能有力论证论点,分析合理,逻辑严密;说明文要真实准确,清楚明晰,让人一目了然为了提高效率,修改作文时不妨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一查观点是否正确;二查中心是否突出;三查内容是否,修改文章注意以下几点,充实;四查扣题是否紧密;五查详略是否恰当;六查结构是否完整;七查文笔是否简练;八查句子是否通顺;九查字词是否恰切;十查标点是否准确当然,学无止境,修改作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尤其要在“对”的基础上润色得更好,更需要反复锤炼例如王安石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前后换了十多次的结果修改文章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改“对” 改正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

1.言,深层要求:改“好” 与“意”的修改结合,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例如:开头 原稿: 那一段时间,不算是人生的低谷,但是在我看来,一直以来支撑我精神之柱,面临崩塌的危险 修改稿1:人生的漫漫征途中,难免会遇到点小风小雨,老师的那一句话带我走出泥泞的小路,踏上人生的光辉大道 修改稿2: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难免会遇到点风风雨雨,是老师的那一句话带我走出泥泞,踏上坦途明确、深刻、新颖 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重点关注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内涵不够深刻等问题2.意,例如:结尾 原稿: 人,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相信前方无限光明 修改稿1:老师的那句话让我明白,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要相信自己,相信前方艳阳高照! 修改稿2:老师的那句话让我明白,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丧失信心正是那句话,带我顺利地穿越青春雨季!,平常小事,深挖一层,确定主旨 例:莫怀戚的散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3.立意方法,2.升华个人情感,站在环保、国家、民族等更高的境界上进行立意 例:茅盾白杨礼赞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立意方法,3.相向而行,从反面立意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 例:越来越“浪费”的我 写自己用生活费、零花钱来做公益活动,表达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关注和对贫困家庭孩子的同情3.立意方法,4.修改文章的常用方法,(1)诵读法叶圣陶说“声入心通”,一边诵读,一边思索,遇到语意不畅,气势不接的地方,加以改正叶圣陶,4.修改文章的常用方法,(2)冷却法如果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可以把写好的作文放一段时间以后再拿出来看这样做能够让你从原来的思路中跳出来,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审视它,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后,你的眼光、水准比以前又有了提高这时,你往往更容易发现原来文章中的不足4.修改文章的常用方法,(3)求助法,就是请别人当老师,把初稿拿给别人看,或读给别人听,然后请对方提出修改意见 (4)推敲法在写的过程中边读边写,边写边改,发现不妥当的地方及时修改,不断寻找最佳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写作质量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修改润色这篇习作寻人启事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然后就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

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同学说道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脸上好像是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底有没有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 “下面是很重要的一点穿着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吗?”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上补习班的妈妈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 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没有一个人写完整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 改编自孙道荣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提示:1. 仔细阅读文章,发现其长处与不足,不足之处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2. 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修改文章,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流畅,有表现力 3. 无论是改动还是增删,动笔前都要反复斟酌,以防“点金成铁”修改润色后的作文,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我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

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说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寻人启事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妈妈的真实情况撰写 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心想,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写作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名师点评 改后的标题避免了空泛,对内容的概括更准确 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解说清楚,便于读者理解相对而言,课本中习作的开头“老师一边一边叫我”虽然入题较快,但不太符合教学实际,故事情节的跳跃性大 具体描写同学们的心理,突出这一问题从未引起过同学们的关注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老师说:“性别 大家唰唰写下“女” “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妈好像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写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老师摇摇头,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丟失人的外貌特征 “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妈妈很了解。

老师打断了大家,动作描写,“摇摇头”从侧面表现了老师对我们的失望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妈妈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妈妈的外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之类的 同学们停止了讨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哪些外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 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妈妈的,又好像不是 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衣服和鞋子的颜色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她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辨认依据这段“误会”,突出了同学们对妈妈只是“似乎”很了解,为下文内容做铺垫,也使行文增添了波澜 “歪着脑袋”“努力回想”,表明同学们对妈妈的外貌特征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写对妈妈外貌特征的回忆过程,具体而生动班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妈妈今天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是什么样式的,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过” 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父母对孩子细节的关注与孩子对父母的“熟视无睹”形成对照,突出父母对孩子的爱我们对很多东西很上心,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却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辛劳;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学会关爱他人,让我们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由此及彼展开联想,抒情议论,深化文章中心名师总评: 原文略写部分叙事较为简洁,如第三段写“我”和同学们对妈妈年龄的认知;语言描写也较具体,如写对妈妈衣着的回忆:“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吗?”这都是原文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改文的显著优点在于:(1)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如“老师摇摇头”“歪着脑袋”“班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等;(2)行文有了波澜,如第九段写同学们将“外貌特征”理解为“行为特征”,这宕开的一笔,符合课堂实际,也能从侧面表现妈妈的形象特点;(3)在叙事基础上进行了恰当的抒情议论,从而使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凸显。

二、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提示: 1. 重读以前的作文,你可能在布局谋篇上又有了更好的想法,不妨作一些修改 2. 可以尝试边朗读边修改通过朗读,往往会更容易发现哪些地方顺畅,哪些地方拗口也可以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 3. 修改之后与原稿进行对比,说说你修改的理由往事依依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有些事却仍像电影般清晰 小时候,因体弱多病,我被外婆接去乡下童年便离不开“乡下”这个名词我一到乡下腿脚就很利索,忍不住往邻居们家跑隔壁爷爷六十多岁了,个子高高的,鼻子高高的,头发花白,目光炯炯有神,而且幽默风趣,会拉二胡,还教了我不少爷爷还爱帮助人,喜欢管闲事,对他六岁的孙子特别疼爱有一次半夜,他孙子发烧了,浑身冷,他儿子又不在家爷爷知道后,二话不说,连忙用三轮车载着奶奶和他孙子,赶往了医院到医院后,爷爷找医生,问病情,抓药,挂水,忙得不可开交奶奶叫他歇歇,他还直说:“不累,不累!”可惜前几年爷爷因病辞世了,我也回城上了学,也许就是从那几年开始,“乡下”就成了一个代名词,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代名词原文,我一直是个爱幻想的孩子这也许跟我小时候爱看童话、受了较多童话的熏陶有关。

记得有一次,我看了一本365夜童话现在一年回乡不到三四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