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国际票据市场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经验论文

135****微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92KB
约7页
文档ID:279428832
2022年国际票据市场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经验论文_第1页
1/7

国际票据市场开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_国际经验论文导读::国际票据市场建设的实践从国际经验来看启示及建议国际票据市场开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关键词:票据市场,国际经验,建议 一、国际票据市场建设的实践当前国际票据市场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的票据兼营模式,其特点主要是:没有专营票据的中介机构,市场交易主体广泛;无形市场交易,集中性不强;对金融市场化程度要求较高,票据种类众多,监管制度健全另一种是票据专营模式,又可分为贴现所形式〔英国和日本〕和专营票据公司形式〔我国台湾地区〕该类型的特点主要是:有专门的票据中介机构,有形市场,集中性较强;对金融市场化程度要求相对较低,票据工具多样化,并在逐步向兼营模式方向转化〔一〕美国的票据市场开展情况美国票据市场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要求以真实的贸易关系为根底〕和商业票据市场〔不要求以真实贸易为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幅萎缩,而随着商业信用、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融资性商业票据市场渐成规模,主要有无担保商业票据、信用支持票据和资产支持票据商业票据市场目前已开展为美国仅次于国库券市场的第二大货币市场,占据了全球商业票据市场70%以上的份额。

其中资产支持票据开展最为迅速,占全美商业票据总额的50%以上商业票据发行者包括金融公司、非金融公司和银行控股公司国际经验,其中75%以上的商业票据由金融公司发行商业票据的发行需要经过严格的信用评级,信用等级偏低的企业需借助信用支持或资产抵押,才可获得票据发行资格主要投资者为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中央或地方政府、货币市场基金、工商企业、个人等美国的票据市场是典型的兼营模式,没有票据专营机构,由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等机构兼营票据市场业务商业票据的发行方式十分灵活,可以贴现发行,也可附息发行;可以直接发行,也可以间接发行论文怎么写中央银行贴现政策分设三个账户:一级账户、二级账户和季节性账户其中一级账户贴现率比美联储〔FOMC〕的目标利率高100个基点,二级账户的贴现率比一级账户高50个基点这种内在约束促使存款机构优先在货币市场上寻找其他可用资源,减少美联储的管理本钱,同时也在货币市场资金异常紧缺时帮助形成利率的上限,对市场利率起到指导作用〔二〕英国的票据市场开展情况英国的票据经营业务起源于18世纪末,是世界上最早的票据市场贴现市场上的交易主体由英格兰银行、贴现行、商人银行〔票据承兑行〕和清算银行等金融机构组成,并且以贴现行为中心。

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票据市场上主要充当“最后贷款人〞,向贴现行提供再贴现和再贷款效劳贴现行作为英国票据专营机构是惟一获得英格兰银行许诺作为其“最终贷款人〞的金融机构贴现行一方面从清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取得短期贷款从事商业票据的贴现和公债买卖;另一方面开展票据转贴现和再贴现,成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缓冲器商人银行即传统上的票据承兑行,主要是为票据发行提供担保,并取得比一般的商业承兑汇票更低的贴现利率清算银行一方面为贴现行提供担保贷款,满足贴现行开展业务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为工商企业提供贷款,多数是通过票据贴现方式完成贴现行作为票据中介机构通过买卖商业票据,充当做市商,从中获取利差贴现行的资金来源除了自有资金和借入活期借款〔多是即期与隔夜借款〕以外,也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必要时可向英格兰银行申请再贴现融入资金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通过贴现行办理再贴现业务,以保证贴现市场流动性,到达调节货币供给量、实施宏观调控的目的〔三〕日本的票据市场开展情况日本的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包括日本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市场交易的中介机构是短资公司〔即票券专营公司〕,买卖的票据主要是企业发行的商业本票、贸易票据、进出口票据、以及以这些原始票据为担保,由金融机构开出的“表皮票据〞〔实际上日本票据交易的绝大局部都是“表皮票据〞〕。

短资公司是由日本大藏省指定设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实行股份制经营,充当交易双方“中介人〞的角色,票据买卖差价为短资公司的收入短资公司可以向日本银行申请再贴现以融通资金,日本银行可通过对短资公司贷款或者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以调节市场资金供求这样,短资公司成为日本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之一〔四〕台湾的票据市场开展情况台湾票据市场的金融工具主要有商业本票、银行承兑汇票、国库券和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本票是目前台湾票据市场最重要的金融工具国际经验,2000年以来台湾票据市场中约有81%的交易额为商业本票所创造,发行额中90%来自于商业本票而银行承兑汇票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行量锐减,交易量也明显衰退,占票据交易总量的比重不到1%台湾票据市场参与者包括银行、公营事业、民营事业、票券及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个人等,市场中最重要的交易主体是票券金融公司,负责短期票券的签证、承销、保证、背书、经纪等业务,它是由商业银行和大公司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股份票券金融公司在票券发行市场以商业票据的承销人、签证人和保证人的身份协助企业票券的顺利发行,同时又在票券流通市场以票券经纪商和票券自营商的身份出现,代客买卖或自营票券买卖。

票券供求双方都是通过票券金融公司这一中介机构来交易论文怎么写同时,票券金融公司也是台湾“央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渠道二、国际票据市场开展的特点〔一〕金融创新大量涌现,直接促进了票据市场扩容随着票据市场的深化开展,以品种和交易方式为手段的票据市场创新大量涌现例如,美国票据市场上为提高票据信用等级的信用支持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为方便发行主体筹集资金的票据发行便利,为加速票据在二级市场流通的票据拆分与整合;台湾票据市场的电子支票;日本票据市场的“表皮票据〞等金融创新为短期资金的供求双方提供了更加灵活方便的选择,吸引了大量的市场参与者,票据市场业务量迅速增长,票据市场成为货币市场上一个重要的子市场〔二〕交易呈现电子化趋势,市场效率大为提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展,目前国际上票据市场的开展已经趋向无纸化和电子化的交易比方美国的 cpmarket 就是一个典型的无纸化网上发行交易的电子票据市场;而英国经过长期的研究也在两年前推出了电子化票据交易系统;台湾在推出电子支票以后,继续研究推出电子票据的发行与交易;日本2022年5月修正商法〔新公司法〕和金融商品交易法〔SOX法〕的实施,标志着电子商业票据已经全面立法实施。

在国际层次上,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联合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于2001年1月发布了一份提议,确立了三项重要目标,即创立直通处理〔STP〕系统、即时支付系统和“T+1〞制度2004年“无纸化〞和“T+1〞在西方兴旺国家正式确立,标志着一个先进、高效的证券结算体系的建立,为商业票据和其他证券的电子交易提供了更好的根底构建〔三〕市场开放度逐步提高,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票据市场开放性对内表达在票据市场的贴现利率市场供求决定机制,票据市场与其他货币子市场密切联系,相互交叉,市场价格和运作方式相互传递;对外表达在票据市场的外部开放程度,既允许合格的外国金融机构、外国政府、企业和居民成为票据市场的参与者,同时也鼓励本国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等积极参与国际票据市场的竞争在票据市场最为开放的美国,居民和非居民在票据市场上享有同等的待遇,所有合格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参与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汇票的交易〔四〕市场功能与影响日益扩大国际经验,成为贷币政策重要目标市场从国际经验来看,票据市场不仅发挥着传统的交易、结算功能,更多的是发挥投融资功能及货币政策传导功能,由于具有对货币资金的强大影响力,成熟的票据市场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场所。

三、启示及建议〔一〕采取分步渐进式改革路径开展票据市场一是在根底开展阶段,可按照交易性业务和融资性业务、纸质票据与电子票据并行开展思路,加快推进融资性商业票据创新试点建设,推进票据“无纸化〞发行和“T+0〞交易建设,建立初具规模的市场根底体系二是在功能拓展阶段,可逐步放宽票据市场交易主体,加速市场扩容,不断完善票据市场交易、融资及其政策调节功能三是在市场完善阶段,应进一步完善票据立法和相关制度,形成融资性票据的市场主导地位,将票据市场开展为主要货币市场之一,票据市场利率逐步成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票据融资和货币政策功能突出〔二〕逐步完善票据市场开展法律根底环境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是稳健开展的条件,我国现有的票据法律制度僵化死板,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我国?票据法?第十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老实信用原那么,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票据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本票,是指银行本票这说明,融资性票据―商业本票,在我国目前是被法律所禁止的,使得长期以来,商业票据只能作为一种支付结算手段和信用工具,其作为融资工具的功能未能得到很好发挥,从而限制了中国票据市场的规模,导致市场缺乏广度和深度。

为此,建议尽快修订完善?票据法?,完善关于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的有关内容,加强适用性和针对性,同时修改?票据法?的相应条款,明确融资性商业票据的合法地位,对?票据法?作扩张解释,丰富实践中的“书面形式〞、“原件〞、“签章〞的内涵与外延国际经验,将电子票据纳入?票据法?的标准和调整范围,为电子票据开展扫除制度障碍;完善?支付结算方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方法?和?贷款通那么?中的相关规定,明确票据交易规那么、融资票据发行规那么、票据信息交换规那么、票据做市商规那么以及票据违规惩治规那么等,确保票据市场健康开展;完善各类实施细那么,加强监管类规那么的制定和执行,防止在票据业务上的无序竞争和互相压价;建立健全商业承兑汇票签证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保证金制度和抵押担保制度,使票据市场在更为合理完善的法律框架下健康开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