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两种新音乐观与两个新音乐运动(下)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9KB
约25页
文档ID:205811868
两种新音乐观与两个新音乐运动(下)_第1页
1/25

两种新音乐观与两个新音乐运动(下)下篇:两个新音乐运动与前述两种新音乐观密切相关,20世纪30、40年代新音乐史上同时 并存着两个互有联系乂有所不同的新音乐运动,即本文开篇所指出的:一 个新音乐运动是与“音乐形态学”意义上的新音乐观联系在一起,主张通 过学习西乐、创造新音乐,创建俄罗斯民族乐派意义上的中国民族乐派, 最终实现中国咅斥的复兴;另一个新咅乐运动则是与“音乐功能论”意义 上的新音乐观联系在一起,主张通过革命的大众音乐的创作,使之成为无 产阶级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武器两个新音乐运动在目的、功能、形式等 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追求,不可混为一谈以下分而论Z一、创建中国民族乐派一一新音乐运动之一早在1929年,在由青主开办的x书店出版的青主歌曲集《清歌集》 谱前,署名“x书店”的一则“缘起”文字中写道:青主博士浸淫于西方的音乐生活里面垂二十年,独是对于本国的音 斥运动,却认为时候过早,还谈不上音乐艺术这四个字这篇文字是否就 是青主本人所作还不好肯定,其主旨在于说明因当时一般群众还不能接受 艺术性较强的音乐,因此青主便创作了《清歌集》中那些“容易消化的乐歌”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提出的“音乐运动”的字眼。

武断地认为“音乐 运动”即“新音乐运动”或许难免有主观化的嫌疑,但结合30、40年代 相关文献中将“新音乐运动”简写为“音乐运动”的称谓,以及青主本人 在20、30年代学习西乐、创造新音乐的实践活动和他对中国传统音乐文 化的激烈批判,笔者以为,将此处“音乐运动”理解为“新音乐运动”亦 无不妥之处如果说在青主那里,“音乐运动”还是一个看似模糊但却呼之欲出的 有关新音乐运动的观念的话,进入30年代,“新音乐运动”已被旗帜鲜明 地提出口加以大力推进了冃前所见文献,最早明确提出“新咅爪运动”者是留法归国的陈洪在1931年5月出版的陈洪文集《绕圈集》的一篇文章中,陈洪认为,与 欧洲音乐相比,中国音乐已是远远落后儿近于由衰而亡了,这与我国社会 经济、技术落后有密切关系,没有必要为保存国粹而拒绝外来文化, 相反,应该学习、接受西方音乐以“预备新音乐的诞生”,五十年后将会 诞生真正的新音爪,俄罗斯等国民族乐派的兴起就是音乐的发展 方向,目前中国音乐的发展阶段是学习西乐以为新音乐之创造作铺垫的 “过渡时代”,这过渡时代也是新音乐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陈洪 大声疾呼:“愿大家都来参加新音乐运动!”陈洪发出这一倡议时,正值五 四新文化运动以來学习西乐思潮进一步走向全面与深入之际。

此后,陈洪 在广州时期的一系列文论中发表了大量有关新音乐与新音乐运动的观点, 并通过广东戏剧研究所下属音乐学校、管弦乐队以及私立广州音乐院的教 学、演出活动与《广州音乐》的舆论阵地,热情积极、身体力行地推行“新 音乐运动”这一时期,与陈洪共事、主要承担《广州音乐》编辑工作的欧漫郎也 多次发表了他对新音乐与新音乐运动的认识与主张他说:欧洲人目音乐为高尚艺术,为人们“育”之一种,这种观念便是新音 乐运动者想灌输给国人知道的……现在所谓新音乐运动就是假借外国音 乐的成绩和工具改善中国的音乐,并志愿将来造就人材建立中国民族的音 乐中国目前正在萌芽的新音乐运动英宗旨无非与中国青年有高尚的音 乐生活而已欧漫郎关于新音乐与新音乐运动的观点是与陈洪相一致的 在欧漫郎看来,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专业音圧教育的创建与新音乐文 化的兴起,都是新音乐运动的具体表现:中国政府对于新音乐运动亦曾做过相当工作七年前南京教育部设立 国立音乐院(今改为专科学校)造就器乐、声乐人才……广州方面的运动亦 在数年前陈真如先生主粤吋开办省立戏剧研究所,内附办音乐学校及乐 队……后来陈洪、马思聪、黄金槐诸君纠合各界热心人士组织广州音乐院, 造就专门及师范人材……《广州音乐》提倡高尚音乐,颇为知音者所同 情……江西省教育厅近年组织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内设教师讲习班、乐 器班、唱歌班、乐队等。

又岀版《音乐教育》杂志惠意全国音乐教师……如果我们顺着陈洪、欧漫郎等人对新音乐运动的认识思路来看,举凡 口五四新文化运动及至40年代有关学习西乐、创造新音乐作品与培养新 式音乐人才的活动,都可以视为是新音乐运动的基本内容事实也的确如 此1938年,由陈洪在上海国立音专创办的《音乐月刊》第1卷第4号上, 发表了该刊记者与萧友梅的一篇访谈文章《关于我国新音乐运动》其中 有编者按语如下:中国新音乐往何处去?这是目下音乐界最严重的问题,近日音乐界诸 同志思虑的焦点,恐怕都集中在这上面吧中国新音乐往何处去?为获得 足资帮助解决这难题的曙光,本刊记者特设问题十条扣诸萧友梅先牛,承 其逐条解答萧先生致力音乐教育凡二十载,开我国新音乐运动之先河 对于本文诸疑难,自然知道得很透彻,解答得很详尽……编者按语透露出的信息是和前述陈洪、欧漫郎等人的观点相一致的, 即学习西斥以创建中国新咅乐文化的所有咅乐实践活动,都属于新音乐运 动的基本内容与过程,而作为专业音乐教育奠基人与新音乐创作开拓者的 萧友梅则被视为新音乐运动的先驱人物萧友梅在这篇访谈中延续了他对音乐的一贯认识,即中国旧乐远 远落后于西方音乐,欲发展中国音乐就必须学习西乐、改造I口乐,创造具 有西方咅斥形式但不失却中国精神与民族性的新咅乐。

他说:我以为我国作曲家不愿意投降于西乐时,必须创造出一种新作风,足 以代表中华民族的特色而与其他各民族音乐有分别的,方可以成为一个 “国民乐派”但是吾国音乐空气远不如百年前的俄国,故是否在这个世 纪内可以把这个乐派建造完成,全看吾国新进作曲家的意向与努力如何, 方能决定从《关于我国新音乐运动》一文可以看到,创造具有俄罗斯民族乐派意义的中国民族乐派,是新音乐运动的最终目的,也是萧友梅、陈洪等多 数学院音乐家的共同理想这种理想一直延续到40年代陈洪在大约写 于抗战胜利后的一篇文章中,依然大声疾呼:音乐运动!音乐运动!这是咱 们当前的急务在1946年由丁善德和陈洪主编的《音乐杂志》创刊号的 发刊词中,陈洪也依然将创办音乐杂志看成是新音乐运动的重要工作,他 自我期许说:当多口策励,希望能够承前启后,为新咅乐运动竭尽绵薄尽管黄自在牛前并没有谈及新音乐运动问题,但他去世后也被认为是 新音乐运动中的重要人物1948年,在纪念黄自逝世十周年的一篇文章中, 作者这样写道:论黄先生的作品,并不是中国新音乐史上最大的成就,然而他在中国 咅怎运动的这一个阶段上,是有其特殊价值的正如当时不少人在文章里将“新音乐运动”简写为“音运” 一样,此 处所谓“音乐运动”即是指“新音乐运动”。

综前所述已不难看出,陈洪是新音乐运动最为积极的倡导者和躬身实践的推动者从广州到上 海,陈洪总是与其身边的音乐家们,以力所能及之势弥足热情地投身于他 们心冃中的新咅斥运动笔者不打算进一步详细查找更多学院音乐家有关 新音乐运动的言论,只要我们能够理解陈洪、欧漫郎、萧友梅等人心目中 新音乐运动的基本内容与大致蓝图,联系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学习西乐 以创造新音乐的努力与行动,就不会怀疑这样一场存在于众多音乐家心 中、虽然没有形成特定音乐组织,但却在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与表演、 咅乐研究与音乐美育活动中实际存在着的新音乐运动!从萧友梅、陈洪、 黄自到后来众多的专业音乐家,都是这一新音乐运动中自觉努力的一员只要我们认识到他们的所言所行与其提出的新音乐运动的精神内涵是多 么贴近,就会理所当然地承认这一点而所谓“运动”,也就是号召更多 的新音乐家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的理想与目标行动起来如同欧漫郎在 1934年所指出的那样:“新音乐运动己经成为事实那么,主要由学院音乐家发起而形成的旨在强调学习西乐、创造新音 乐以创建中国民族乐派的新音乐运动具有怎样的内容与形式?其特点与影 响又是怎样?结合不同时段有关新音乐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得出 以下几点认识:(一)新音乐运动的目的:复兴中国音乐陈洪曾明确指出:“为着中国音斥的衰落,所以有复兴中国音乐的必 要,新音乐运动就是为着这种需要而起的。

20世纪30、40年代的音乐文 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诸如陈洪所说的这种为中国音乐之复兴而建设新 音乐文化的论述因此,广义而言,举凡投身复兴音乐、建设新音斥 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均可视为新音乐运动的冇机组成部分与基本内容,而 复兴中国咅斥的基本标志,就是创建俄罗斯民族乐派意义上的中国民族乐 派,这是在新音乐运动之初即已设定的宏伟蓝图这一目标的实现无疑需 要长期的准备与努力,陈洪说至少五十年后才会有真正的中国新音乐,萧 友梅则认为中国国民乐派能否在20世纪出现,全看中国音乐家的志向与 作为,而欧漫郎在30年代初论及新音乐运动时也说过这样的话:冃标达到的日子迟一点也不必焦急俄国音乐是十九世纪才发达,距 德法音乐的输入已过百年时间长短不必顾虑欧洲俗语说得好:“罗马不是一天做出来的”但不管这民族乐派的理想何时能够得以实现,倡导 新音乐运动的音乐家们却是充满了热情与自信:中国新音乐运动者是有革命精神的他们硬着头皮干不顾成败利钝 新音乐运动者最希望有阻力在他们血前,像新文学运动者一样不难看出,这其中还透露出五四时代新文化运动之启蒙精神的影响1946年5月18日、19日,马思聪于上海兰心戏院举行演奏会,在为 演奏会所写的介绍中,陈洪一方面肯定了马思聪的音乐成就及其贡献,另 一方面也借此再次指出了民族乐派乃中国音乐发展的未来之路:我们对于作曲家写思聪的期望是非常之大。

中国音乐之复兴,必须跑 上这一条路线一一国民乐派总Z,可以这样认为,创造中国新音乐与创建中国民族乐派以复兴中 国音乐的理想,是“五四”以来众多新音乐家特别是学院音乐家们的集体 理想,也是新音乐运动的根木目的我们从赵元任、黄自、吴伯超、李树 化等众多音乐家的文论中都可发现他们将俄罗斯国民乐派作为新音 乐之努力方向的论述,后文我们将会进一步看到这…点二)新音乐运动的功能:为民族解放而服务陈洪在倡议发起新音乐运动的同时,也赋予了新音乐运动崇高的社会 责任这或许与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音乐与社会功能之关系的传统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九?一八”以后社会现实的要求使然陈洪一开始就对新 音乐运动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这样的耍求:音乐的使命在于端正品性,维系国魂;于一民族之存亡盛衰,有莫大之关系同人等不自量力,敢起而言新音乐运动,盖亦感觉得责无旁贷, 不得不振臂而呼,以期唤醒国人之注意可见,维系国魂以图民族复兴,不仅是新音乐运动之社会功能的根本, 也是新音乐运动兴起的最重要的外部原因也正因此,陈洪曾发出过这样 的呼声:反“国爪”与反Jazz双管齐下,为新音斥运动Z救亡政策不否定 “国乐”,无知者哼着,无限高兴,《昭君怨》、《骂玉郎》都可以上课室给 学生唱,诲淫诲懒犹其小事;而封建遗毒,藉歌曲之魅力无形传布,国民 思想永无澄清之一日,皆“国乐”之厚赐也。

不抗拒Jazz,则青年男女出 入电影场与跳舞厅者,得意洋洋,乐而忘形,渐次神经错乱,是非颠倒, 个人享斥便是至上,国家存亡有何关系!青年人一个个入了迷魂Z宫,民 族命脉尽丧而后已……则Jazz之赐厚矣!……凡为下流危险的音乐,不论 其为“中”为“西”,皆应予以消灭,此为新音乐运动当前的重要工作只有理解当时新咅乐家对新音爪运动所赋子的崇高的历史责任与特 定的社会功能,我们才能理解他们那种率性的主张与口吻上述认识随着社会现实状况的日益严酷和新咅斥运动的逐渐发 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1937年6月27日,“七七事变”前夕,广东文艺作家协进会音乐组在 广州召开了广州市第一届音乐座谈会并发布宣言宣言基本内容是:为铲 除萎靡音乐之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障碍,同时创造一种适合时代要求的新中 国音乐,不得不起而倡导的新咅乐运动新音乐运动第一个阶段的任 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