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以及消除疲劳的措施〜疲劳是指一定的紧张程度或一定时间的连续学习和工 作后所引起的暂时性的功能下降的现象,它具有生理性的 保护作用长时间紧张的学习会导致机体疲劳学习疲劳 表现为感觉器官活动性降低和学习能力下降,出现头昏、 头痛、瞌睡、失眠、脚冷等现象,甚至处于不能继续学习 的状态疲劳产生后经休息调整就能使较低的功能能力恢 复到原有的水平,甚至有所超越一、 中学生学习时产生疲劳的表现形式疲劳的症状有轻重不同的表现最早出现的是学生注 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速度减慢,动作不协调,记忆 力下降,进而可有头晕、头痛、乏力、食欲下降、睡眠异 常,有畏难情绪,如果再加剧头晕、头痛反复发作或持续 不缓解,情绪反常,腰背酸痛持久不愈,甚至出现腹痛、 腹泻、心悸胸闷,并且因免疫力下降而易患感冒等呼吸道 感染疾患二、 产生中学生学习疲劳的根本原因(-)诱发中学生学习疲劳的因素引起学生学习疲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学习材料 难度太大,学习时间持续太长,节奏太紧张或学习内容太 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些因素都可以引起疲劳,身 体健康状况欠佳,情绪低落,学习环境不良,如通风、照 明、温度、湿度不良,噪声干扰,课桌椅高度不合适等因 素也容易诱发学生的疲劳。
二)产生中学生学习疲劳的一般过程学生开始学习时,效率不太高,这是学习的始动阶 段;随着大脑皮质优势兴奋灶的形成,注意力逐渐集中, 学习效率逐渐提高,以至达到最大的学习和工作能力这个最大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在持续一段时间过后,大 脑皮质兴奋性开始减弱,开始出现保护性抑制,学习效率 便开始逐渐下降,并开始出现疲劳症状这时如果不中断 学习,适当休息、调整,继续"熬”下去,学习效率则会 急剧下降,疲劳加剧,进入过度疲劳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适度疲劳,这是难以避免的 这种轻度疲劳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即可消除恢复原 来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但要尽量避免陷入到过度疲劳状 态因为一旦造成过度疲劳,常常需要用较长的休息才能 得到消除,而且过度疲劳会引起中学生生理功能的紊乱, 降低中学生的免疫能力,诱发疾病的产生三、消除中学生学习疲劳的措施(一)要保障中学生有适当的休息和睡眠1、休息是消除疲劳、恢复中学生机体工作和学习能力 的有效方法中学生应采用积极性的休息方式,它是用一种活动来 代替另外一种活动根据大脑皮质镶嵌式活动的特点,脑 力劳动后从事适当的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体力劳动后看 看书报,阅读诗歌,听听轻音乐等,可以使大脑皮质各部 分轮流活动,交替休息。
在体育锻炼方面,我们的中学生应经常参加适合自己 体质的项目或活动来进行锻炼,如长跑、滑冰、单杠、体 操等,它能使大脑的兴奋灶转移,消除疲劳,促进代谢, 增强体质,对预防过度疲劳有较好的效果在课余生活方 面,我们的中学生应把它安排得丰富多彩,如养花种草、 绘画、下棋、听音乐;参加文艺社团活动;散步等,这些 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2、充足的睡眠是消除中学生脑力、体力疲劳所不可缺少的正常的睡眠是大脑皮质抑制 过程广泛扩散的结果抑制时,皮质细胞的功能损耗得到 恢复,故睡眠是保护性抑制之一,能保护皮质细胞,避免 出现功能衰竭睡眠时机体一切器官的功能活动降低如 心率减慢,感觉功能减弱,血压降低,代谢率降低,同化 过程加强通过睡眠可以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消 除一天的疲劳中学生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还不十分完善, 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睡眠,是保证高级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和身体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3、要合理安排中学生的作息时间根据中学生的周学习的工作能力变化规律,在星期五 应安排较轻松的学习,星期一的学习任务也不能太重劳 动课最好安排在星期四,经研究证明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 下半周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周末不要布置过多的课外作业, 以免影响学生双休日的休息。
其次在每天的课业学习当中, 课间休息(包括课间操)也是很重要的它是消除疲劳、 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体质的一种有效而积极的办法休息 的目的在于解除疲劳,恢复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使兴奋和 抑制循环交替,保证组织器官有高度的灵活性,经常处于 正常状态所以课间十分钟是宝贵的,具有重要的卫生学 意义所以我们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将课 间休息的时间也用来教学,这是极其不科学的,所得到的 只会是加剧降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二)中学生应积极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是一种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 强有力的手段,也是促进机体疲劳尽快消除的积极手段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机体各器官、系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 用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都以刺激的形式作用于神经系统, 并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使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增强,神 经活动的平衡和灵活性得到提高,神经细胞反应灵活、迅 速而又能持久工作,不易疲劳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这种 运动性休息把因疲劳而降低的视觉感受力提高了30%因此, 人们在运动后感觉精神饱满,思维敏锐适当的运动和劳 动可以使原来兴奋的那些神经细胞被抑制得更加完全,休 息得更加充分,且对用脑过度的失眠者也有改善作用。
所 以我们的中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活 动(如有组织的开展班与班之间的足球、篮球或者排球的联 赛等),坚持做广播体操,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卫生劳 动,并且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三)要给中学生补充充足的营养补充因为学习而消耗的能量,恢复机体的工作能力, 为他们补充营养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中学生,营养对他 们的形态、功能和智力的发展发育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中学生对营养的需求量则远比成人要多在学习时,因脑 力劳动强度较大,使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因此,要注意补 充糖,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蛋和豆类),脂类(特别是卵 磷脂),维生素(Bl、B2. A、C ),无机盐(铁、钙、锌、碘等)等四)更新教育观念,将“减负”落到实处切实减轻中学生学业负担是目前学校和社会的当务之 急减负”二字道出了千万学生的共同心愿,真正让广大 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当前,中学生面临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科作业负担过重,学生们除了紧张的校 内学习之外,晚上回到家还要做上几个小时的作业,这就 导致了多数学生睡眠严重不足,机体过度疲劳作为教师来说,必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必须要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学生发育发展尽责,对国家 未来尽职,真正认识到“减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减轻 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不是就意味着放松对学生的教育从 某种意义上讲,是向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我们教师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自我加压,苦 练内功,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 才能既学有所得,又不至于因学习而产生过度疲劳参考文献:伍晓军.体育文化学.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XX体育锻炼.体育科技文献通报,X X, (11).体育锻炼•体育科技文献通报,XX, (7).张昆,蔡瑞金,吴云凤.体育锻炼治疗焦虑的机制.辽宁 体育科技,XX, (6).黄柳倩.玉林师范学院校园课余体育活动的探讨•玉林 师范学院学报,XX, (03)刘俊庭,吴纪饶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XX魏银彬,袁革主编.现代卫生健康学.重庆:重庆大学 出版社,XX陈松娥主编.营养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XX荣湘江主编•体育康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XX孙绪生主编.运动处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XX 张继红主编.预防医学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XX 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0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XX《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