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品德学科实施方案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中, 德育教育 不仅仅是德育处的专利,它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在每个学科之 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 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我校思品教研 组制订的方案方案如下:一、工作目标:1 、在品德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特别 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育 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2 、在品德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为学生主 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教 师只是教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3 、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充分发挥品德教育课的教育作用, 提升学生各个方面习惯及品质的养成教育4 、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等时间,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关注学生成 长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二、工作措施: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 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热情,给学生以巨大的学 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 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 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 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 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 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 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 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 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 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 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 教书育人的任务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品德学科的 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 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三、德育渗透的内容: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2.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3.渗透社会美德教育4.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四、各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要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社会生活,对 学生进行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义教育,进行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教育;通 过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 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 的情感体验,进行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与其 他学科的紧密结合和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 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爱心和责任心, 提高认识、参与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品德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品德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 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 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 化德育痕迹 , 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2 .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德育渗透,一定要按品德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 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教 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 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在品德学科渗透德育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 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 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严而无格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 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既要 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 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赞美 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进而为国家、民 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4、创造良好氛围,增强效果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 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 的接触点切忌主观武断,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热情 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品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 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 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