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 年 % 月第 %“ 卷 第 % 期 超检查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型4, 破口于主动脉弓峡部、 升降主动脉, 考虑为血栓闭塞或内膜血肿或一过性改变,均系主动脉粥样硬化穿破所致 诊断为: 2%4主动脉夹层并心包积液, 2#4高血压病 因在外院治疗疗效欠佳, 故于 #$$# 年 %% 月 %# 日至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当时症见患者自觉胸背部疼痛不适, 伴心悸、 气短,多因情绪激动而加重, 双下肢酸楚不适、 无浮肿, 不咳, 夜寐尚可, 二便尚调, 舌淡红, 苔薄白, 脉弦细; ; %$$??@A中医诊断为血心痛、 血结胸、 风眩病 此乃虚实夹杂之疾, 心之气营亏虚为本, 肝气郁滞、 肝阳上亢、 痰瘀互结、 心脉痹阻为标治当补心平肝、和血化饮处方:生地 %!A,白芍 %$A,麦冬 %$A,石斛%$A, 天麻 %$A, 柴胡 %$A, 郁金 %$A, 石决明 %!A, 丹参 %$A, 三七:A, 杏仁 %$A, 茯苓 %$A, 旋复花 %$A, 炙甘草 :A, 西洋参 =A %$ 剂,水煎服, 每日 # 次, 嘱患者调情志, 避免劳累, 继续应用降压药。
年 %% 月 #= 日二诊: 双下肢酸楚改善, 心悸、 气短不著, 微感胸背痛,头晕,口不渴,二便尚调,舌脉同前;;B$??@A仍守原法, 处方: 西洋参 =A, 麦冬 %!A, 五味子 “A, 丹参%$A, 天麻 %$A, 柴胡 %$A, 石决明 %!A, 三七 :A, 旋复花 %$A, 杏仁%$A, 茯苓 %$A, 甘草 !A, 白蒺藜 %!A, 瓜蒌皮 %$A, 郁金 %$A续服%$ 剂 年元月 :% 日三诊: 患者服药 #$ 剂后, 诸症均见减轻, 而自行停药 后因情绪波动复加感冒, 前述症状又起, 自觉胸背部疼痛, 心悸, 气促, 伴腹胀, 嗳气, 纳差, 口干不著, 大便溏、 日一行,小溲尚多,双下肢不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B$??@A患者肝阳虽潜, 但又新添中州失健之候, 故治守原法, 增加健脾之品 处方: 白参 %$A, 黄芪 #$A, 白术 %$A, 茯苓%$A, 杏仁 %$A, 丹参 %$A, 炒葶苈子 %$A, 炙甘草 !A, 柴胡 %$A, 郁金 %$A, 旋复花 %$A, 桂枝 6A, 厚朴 %$A, 三七 :A 年 #月 3 日四诊: 腹胀、 嗳气减缓, 胸背部疼痛不著, 仍有心悸气促,动则尤著, 中州已健, 心脉渐通, 然痰瘀互结痹阻胸阳之证仍存,故上方去行气燥湿之厚朴, 加宽胸散结之瓜蒌皮 %$A, 以巩固疗效, 予 %“ 剂。
年 # 月 #% 日五诊: 症状明显改善, 胸背部疼痛间现, 心悸、 气促、 腹胀、 纳差等症均已不著, ; 6$??@A,鉴于肝阳潜降已久,故改平肝为疏肝,余法如前处方:白参%$A, 黄芪 #$A, 柴胡 %$A, 白芍 %!A, 郁金 %$A, 茯苓 %!A, 杏仁 %$A,炒葶苈子 %$A, 炙甘草 !A, 旋复花 %$A, 丹参 %!A, 瓜蒌皮 %$A, 白术 %$A, 三七粉 :A上方间歇服用共 =$ 剂, 诸症均趋缓解年 = 月 %“ 日复查,升主动脉壁内血肿已吸收, 夹层范围较前缩小, 心包积液吸收 续予益气营以补心、 疏肝郁以畅血道、 化痰瘀以通心脉之方药巩固治疗随访迄今, 病情稳定按语主动脉夹层并心包积液, 目前中医学暂无相应统一病名 王师建议可以 “血心痛” 、“血结胸” 称之, 若兼见血压增高者, 则为合并 “风眩” , 或以 “风眩病” 名之 “血心痛” , 瘀血所致之胸痛也 《医学心悟·心痛》 谓:“血心痛者, 痛有定处而不移, 转侧若刀锥之刺” ;《医宗己任篇·卷三》 指出血心痛的治疗方法:“血痛者, 胸隔刺痛, 脉必濡涩, 食可进, 四物汤加大黄、 桃仁、 红花主之, 亦有宜理中汤加肉桂、 桃仁、 红花者, 须因症施之” 。
血结胸”应属结胸证之一,《普济本事方》 认为 “血结胸” 乃热入血室演变而成,“邪乘虚, 热入血室, 血为邪迫, 上入肝经, 复入膻中” 致胸中瘀血, 因血室为肝所司, 冲脉起于血室, 并少阴之经, 夹脐上行, 至胸中而散, 所以血室之病, 多与肝连, 并可传至胸中, 由此而成 “血结胸” 之疾 何廉臣在 《重订广温热论·开透法》 中认为, “血结胸” 的病因是 “蓄血在上焦者属心包络, 症必脉细肢厥, 胸痹痛厥, 故曰血结胸” 王师认为, 主动脉夹层之病机与古人所云血心痛、血结胸不尽相同,然可取其古有之病名而赋予新的内涵 该病发病之机复杂,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 心气亏虚, 心脉运行涩滞, 易致血脉瘀阻; 或久患风眩, 肝肾亏虚, 肝阳上亢, 肝失疏泄, 肾失温煦, 使之心气亏乏, 心脉失养, 心血运行无力而致心脉瘀阻; 或胸痹夙疾, 心之气营不足, 痰瘀脂浊互结, 心络痹阻, 劳力不慎, 致使瘀阻络破, 血溢心脉形成瘀瘤等等 瘀瘤既成, 导致血运愈为不畅, 一则使心脉失之濡养而疼痛, 即 “不荣则痛” ; 一则瘀瘤阻滞脉管, 气滞血瘀而疼痛, 即 “不通则痛” “血心痛” 既成, 常因情志不遂, 或劳力负荷过重致使气血乖违, 心气损伤, 血脉约束无力, 心脉破裂, 血溢心包而成 “血结胸” 或 “支饮” 等并发·名医精粹·中国中医急症 !““# 年 $ 月第 $% 卷 第 $ 期%# = $! 年, 平均 “+ ;$ 年。
8 例曾作过牵引、 按摩、 理疗、 针灸、 药物及 ? 或其它保守治疗, 8 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56 例除均摄有腰椎正、侧位 内不得洗浴每周注药 $ 次, % 次为 $ 疗程2!3腰背肌功能锻炼: 采用常用拱桥式或飞燕式练功方法, 开始每日作 $#“ 次, 分早、 中、 晚 5次完成; 以后每日增加 5“ 次, 直至每日 %#“ = 6““ 次为止 2具体视各人体质而定3,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坚持锻炼 5“ = 6“>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会《腰背痛手术评 定标准》H$I拟订优: 术前症状缓解, 腰椎活动度、 直腿抬高试验和神经功能恢复, 并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 术前症状部分缓解, 腰椎活动度、 直腿抬高试验和神经功能部分改善, 不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差: 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 有关体征无改善 !治疗结果56 例经硬膜外腔注药 ! = 8 次 2平均 % 次3, 结合腰背肌功能锻炼,结果优 !# 例 26C+ %%E 3,良 C 例2!#+ ““E 3, 差 ! 例2#+ #6E 3, 优良率 C%+ %%E 有效病例经 5 =$! 个月随访, 病情稳定。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经非手术疗法可使症状消失硬膜外腔注药可使神经根炎症消退、 肿胀减轻, 从而症状得到缓解此外, 硬膜外腔注射有 “液体刀” 作用, 使神经根与突出的椎间盘粘连或神经根及硬膜周围的粘连分离脉络宁注射液含牛膝、 玄参、 石斛、 金银花, 具有清热活血化瘀的功效, 可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 增加血流量及抗凝血, 溶血栓, 能有效减轻突出局部炎性水肿, 缓解周围软组织粘连和痉挛,从而解除椎间盘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结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使腰背肌双侧肌力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纠正因椎间盘突出而致的不良姿式, 以恢复正常功能, 而有效降低复发率参考文献$杨惠林,唐天驷 + 胺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 H&I + 中华骨科杂志, $CC%, $%2$3: 6“ 2收稿日期 !““% 4 “# 4 !%3·临床报道·王行宽教授应用补心平肝、和血化饮法治疗主动脉夹层1例经验介王行宽教授应用补心平肝、和血化饮法治疗主动脉夹层1例经验介 绍绍 作者:李国菁, 刘小雨, 陈劲云 作者单位:李国菁,刘小雨(湖南中医学院博士生,长沙,410007), 陈劲云(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长沙 ,410007) 刊名:中国中医急症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5,14(1) 被引用次数:0次本文链接: 授权使用:同济大学图书馆(tjdxtsg),授权号:3348e7cf-3868-43ac-941c-9e0901113bbd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