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王铎行书五律诗书艺浅论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48.41KB
约7页
文档ID:226250046
王铎行书五律诗书艺浅论_第1页
1/7

王铎行书五律诗书艺浅论 魏永年明末清初,正当新旧王朝更替的历史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已不见郁勃的生命力,恋古与创新相互激荡此时,幸有王铎振臂一呼,以其雄强豪迈的书风一洗当时书坛萎靡不振的风气,以卓荦不羁的超凡之才、自信勤奋的探索精神,创造出“风樯阵马、笔走龙蛇”气势夺人的新书风其个性解放与艺术风格成为文人士大夫追求发展变法的主要思想,对当时的书法起到了重要意义,也为当时书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和生机,对明末清初以及后来的书坛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王铎(1592 ~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书画家,他的书画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明末清初书画家曾任翰林编修、经筵讲官等职,崇祯十七年授礼部尚书清朝顺治三年仕清,为《明史》副编修,后为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顺治九年病逝故里,谥文安他精于史学、诗文,兼画山水兰竹,尤以行草书成就最高,其书法于时风中另树一帜,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传世《清史稿>卷79有传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世人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自然会强烈震憾着他的心灵,这都表现于他那矛盾痛苦的心境和自适自暴的行径中,于是他“颓然自放”“居常垢衣跣足,不浣不饰,病亦不肯服药,久之更得愈,则纵饮,颓堕益甚”。

他在花甲之年老病缠身,然仍数夜沉湎于歌色之中,通宵达旦,以至劳累得“臂痛髀软”,常常自呼“我疲”,其醉生梦死、“自暴自弃”的行径和内心时隐时现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为寻求解脱,他潜心于书画艺术之中,而正是这一点,成就了王铎他以写字作诗来排解郁闷,平和心境,亲朋好友有求必应,甚至“一日临帖,一日应索”,这些作品常常是随意挥洒,不拘规格然而,正是在这种状态中,他内心所蕴蓄的思想感情脱然于纸端,显示了气象浑穆、气贯全章的艺术魅力沙孟海曾称,其“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够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于明季书坛可谓中兴之主”甚至还有“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之说这便说明,在中国书法史上,王铎无疑是位开启新风气、彪炳千秋的一代大家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现藏济南市博物馆绢本,纵170、横50厘米,计49字自署书于戊子年,诗曰:“入深势不同,色色夺虚空汲路鸦能到,擘岩蟪亦工寒温诸药气,薄厚一钟风如赐栖身地,贴心住石丛王铎的书法从法帖和师古入手,得力于《谆化阁帖》,朝夕摩挲,爱不释手学古也是他的入门途径,他曾自谓:“拟古者正为世多不肯学古,转相诟语耳,不以规矩,何能方圆。

又如:“书不参通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也”“书不宗晋,终入野道”他在《临淳化阁帖并画山水卷》自题云:“予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评米芾,题《吴江舟中诗》中日:“米芾本书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为焚香卧其下从而可见王铎对二王的推崇程度而他正书直宗钟繇,写得懿古沉穆,别具异趣他不仅精于楷书,且旁通篆隶,取其古质之意,强调“学书必须参以篆籀隶法,正其伪画,乃可议也”王铎沉酣书艺40余载,在行草书方面用力最深,成就也最高他曾说:“凡作草书,须有登吾嵩山绝顶之意为臻此境,他博采诸家之长,熔羲、献、颜、柳、米芾、黄庭坚乃至张弼、祝允明的笔法汇于一炉,且有篆隶笔法融入,秉承“二王”潇洒逸丽神采,又融入米南宫“风樯阵马”的沉着痛快,再现魏晋高雅的韻致,与唐宋的森严法度和谐统一王铎书法以宽绰的结体,纵横的取势,拙涩的用笔,上下左右随意移位摆动,在起伏跌宕中随势调和节奏,稳定的气势,形成似欹反正的奇趣和特点,崭露了他“移俗而不移于俗”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显示了他胸罗万斗而能独标风骨,从而实现了人格的自我超越王铎纵览历代法帖名碑,广泛地汲取艺术营养在他的传世墨迹中,有不少是临帖作品,他采取“一日临帖,一日应索”的方法,以汲取营养,尤以临晋人草书为多,他不止一次地重复他那“独宗羲献”的艺术宗旨。

他的临古和学习方法也与前人不同,在临写过程中,善于遗貌取神,舍弃二王之妍美流便而取其雄强,又能时出己意,在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自己的艺术追求王铎书《行书五律诗轴》,无论是书艺还是诗章,都具有很高的造诣此作落款为“戊子三月”应是顺治五年(1648),这一年王铎57岁,为王铎晚年作品,从作品的章法、结构、线质等方面看,并非王铎的精品之作此作品从章法气势上略有拘收之感,而从整体上看仍能透露出旷达豪爽的风格,笔力厚拙稳健,体势纡徐跌宕而险中寓平,结体与粗细稍变的点线也透着米书的痕迹,并不像其草书那般狂放恣肆、气势夺人,相反则显得气格沉郁,似有万语难述之状这应当与他此时复杂的心境相合:“入深势不同”行笔平稳,字形起落小,尤其前二字略显迟缓,似乎预示着内心的不安色色夺虚空,汲路鸦能”等9字,如江河奔流势不可挡第二行前六字看似风平浪静,而静中有动寒温诸药气”几乎字字相连,委婉盘绕,顿挫飞扬,时而由粗而细,时而由浓而淡,内敛而流畅的连绵线条,给人以无可名状的压抑与无奈如赐栖身地,贴心住石丛从中可窥见王铎消极无奈的内心此二句行笔开始放慢,线条迟涩凝重,几乎没有连笔,状如算子每个字的结体变化不一,或静或动,行笔节奏能激越能控制,时见灵巧字姿和纵逸自如的神采。

王铎在行书中,笔画相连者基本不超过三字如:“夺虚空”“诸药气”处理为三字一组,“鸦能”“蟪亦”“薄厚”等两字一组,“夺虚空”前二字同一方向成左倾之势,“空”字反其势向右倾斜角度,达到势的均衡寒温诸药气”为二字一组、三字一组,前四字字势向左下摆动,“气”字反向欹侧倾斜,使其节奏稳定薄厚”二字之势虽倾向左下方,由于“薄”字沉厚丰润,将“厚”字牵引其下,连成一组,欹侧中见平衡从整幅作品看,气脉贯通,行距的疏密相间也舒展开合,微感不足的是篇头两字重心左倾偏离中轴线过甚通篇字里行间仿佛注进了作者复杂而又不满的情绪,又如音乐之节奏,时而激荡,时而平缓,而恣肆凝重的线条及提按顿挫的行笔,又体现了王铎不甘沉沦的人生信念及容纳天地的气概责任编辑:李红娟)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