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生的听力水平现状“听”是人类语言活动的最主要形式,是人们获取信息、进行日常交流、沟通和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一份对大学生的听力、阅读、会话、写作和翻译等五种技能最不适应的技能的调查中,被调查的400名大学生对大学听力课不适应的百分比为75.94%,是问题最明显的一点学生在听力的过程中感到无助,最终放弃了听力,众多听力老师也反映听力课是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要找到适合听力教学的方法,就要有充分的准备听力练习若围绕任务进行设计,既可以改变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又符合课程教学的要求,因而是十分必要的 1.概述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teaching.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最近20年来交易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势,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用语言做事”,在“用语言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带有Krashen(1982,1985)语言输入假说(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的烙印,强调外语习得在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后,设计、提供多种任务和场景,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输出所学知识,借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问题在于怎样设计任务,设计任务就是遵循一定的依据,任务设计依据的原则概括起来有如下五个: 第一,综合考虑各要素原则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内容和程序、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要明确履行任务的中心者一定是学习者—学生,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 第二,真实性原则任务中的材 料输入应是真实的,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尽量贴近真实生活,使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语言和技能和实际生活相关联 第三,形式功能原则在设计任 务时,要注意语言形式和功能的统一,使学生以语言形式为基础,通过一系列训练,理解语言的功能,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 第四,连贯性原则任务型教学 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执行来达到教学目标一堂课的若干人物相互关联,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 第五,趣味性原则在设计任务 时,教师要尽量挖掘听力教材中符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爱好的议题 Ellis在xx年出版的Task-based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中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操作模式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the pre-task phase)、任务中阶段(theduring-taskphase)和任务后阶段(the post-task phase)。
首先,任务前阶段(the pre-taskphase)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顺利实施(执行)任务做准备具体地讲,任务前阶段有以下几个目的:让所有学生弄清楚他们究竟要做什么事,让学生了解任务的具体结果是什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机 然后,任务中阶段(theduring-taskphase)这一阶段是任务性语言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任务型教学与传统语言教学的主要区别所在 最后,任务后阶段(the post-taskphase)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情况,再通过小组向全班报告或小组之间交换书面报告的形式比较任务的结果 第一,听前(pre-listening)准备环节这一阶段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听力练习,并找寻与教室布置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 第二,听中(during-listening)环节学习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听力任务 第三,听后(post-listening) 各位同学或小组向全班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总之,我们课堂听力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日常交际,而日常的交际,不论是广播、报告、故事还是听别人说话都具有特定的目的,即带有一定的任务。
将任务型教学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可使听力课堂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采用复述、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等教学模式来将语言输入和输出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们综合实用英语的能力相信任务型教学法会使教学变的更加的生动有趣,也为习得目的语言提供最佳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