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舒曼《梦幻曲》的音乐分析

正**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4KB
约5页
文档ID:32394241
舒曼《梦幻曲》的音乐分析_第1页
1/5

5- 1 -对舒曼 《梦幻曲》的音乐分析摘要:《梦幻曲》选自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第七首,是全套作品中最为经典、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乐曲有着宽广如歌的旋律,如诗如画的意境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是用心构造,用灵魂创作的,所以在对舒曼《梦幻曲》进行诠释时,要必须与作曲家的心路息息相关只有用心与之沟通,才能发现他的作品中鲜明的主题性格、清晰的曲式条理和独特而优美的演奏风格关键词:舒曼 《梦幻曲》 曲式 演奏一、舒曼的生平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国人,是 19 世纪浪漫派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舒曼是第一个将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钢琴套曲 《童年情景》就是他创作的钢琴套曲中的一首舒曼短暂的一生都在为争取幸福而进行斗争,经历了许多的坎坷,他的生平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简单介绍一下一)舒曼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舒曼于 1810 年 6 月 8 日出生在德国萨克逊州茨维考小镇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从事编辑出版文艺书籍工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舒曼从小爱好文学、诗歌、音乐7 岁学习作曲,11 岁创作了合唱以及管弦乐作品,13 岁指挥中学的管弦乐队和合唱队演唱自己创作的赞美诗。

之后,他接触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人的作品,并拜弗里德里希·维克为师,学习钢琴,正式开始他的专业音乐生涯并在跟维克学习期间,结识了维克当时只有 9 岁的女儿克拉拉,因此舒曼感到非常的欣喜,他说:“我的灵魂和精神焕然一新,我周围的生活就像是成千的喷泉在喷涌、沸腾 ”(二)舒曼的创作前期——三十年代1830 年,舒曼 20 岁的时候,听到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激动万分,使他对演奏艺术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决意要当一名钢琴家由于迫切地想完善自己的演奏技术,导致练习不当损伤了手指,造成终生遗憾,打破了他要当一个钢琴家的愿望他的精神也因此受到极大打击,开始出现了精神疾病的征兆因此,舒曼的兴趣转向了作曲,爆发出了无人能及的创造力三十年代是他的钢琴创作的高峰期,这段期间他只写作钢琴作品,他的一些最重要的钢琴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1834 年舒曼在莱比锡创办了《新音乐报》 ,并在该报上发表了大量的理论和音乐评论文章,一方面极力宣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另一方面大力发现和推荐新的音乐人才在他的努力下,这份期刊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刊物之一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组织了“大卫同盟” ,为音乐评论活动增添了不少人文内涵。

三)舒曼的创作活跃期——四十年代可以说四十年代是舒曼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时期1840 年经过诸多艰难阻碍,舒曼与克拉拉在乡村教堂举行了婚礼舒曼的幸福洋溢在他的作品中,他5- 2 -不断扩大音乐创作的范围,写出很多声乐曲、交响曲、室内乐等,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舒曼最杰出的钢琴作品就写于这个时期,如《狂欢节》 、 《大卫同盟舞曲》 、 《童年情景》等,并在 1843 年,应门德尔松的邀请,在当时刚成立的莱比锡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和钢琴等课程四)四十年代后期——舒曼的精神衰退期从四十年代末开始,舒曼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由于他长年为音乐事业而奋斗,辛勤工作,所有的烦恼和劳累,造成了他的忧郁心情和神经严重衰竭,最终患得严重的精神病他在养病期间仍然坚持创作,并教克拉拉学习对位法1849 年后舒曼的精神开始出现混乱,在此间谱写了《弥撒曲》 、 《安魂曲》等一些宗教作品从 1852 年起,舒曼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不能从事自己所喜爱的作曲和指挥事业,在崩溃的边缘,他给约阿希姆写了最后一封信:“现在音乐是寂静的……我将结束了天已经越来越黑了 ”这是他对艺术的诀别舒曼遭受着幻听的折磨,1854 年的一天,他的忧郁症突发,投莱茵河自杀,被渔民救起送入疗养院,1856 年 7 月病逝,终年四十六岁。

二、 《梦幻曲》的曲式分析舒曼的音乐创作注重灵感和诗化,富有文学性和自传性的特色钢琴音乐在舒曼的创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其中富于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气质体现得最为鲜明他第一个将若干首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创立了新的音乐体裁——钢琴套曲 《童年情景》就是这一体裁的经典之作,完成于1838 年,主要表达了舒曼对幼年克拉拉的回忆全套作品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很逼真,欢快动人,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因为童年的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全曲共十三首个性鲜明的小曲连缀而成,把儿时的生活画面一幕幕串联起来,再现了童年的情景,目的是唤起爱妻克拉拉对童年时代幸福的美好回忆《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的第七首,舒曼喜欢在幻想的天地中遨游,他写过很多表现梦幻的曲子,这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童年情景》整部套曲中最精彩迷人的一首,常常单独演奏乐曲用优美如歌的旋律及色彩分明的和声与丰富的对位技巧,揭示了儿童纯净的梦幻意境其结构图示如下:5- 3 -这是一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全曲开始于 F 大调,运用了一系列的转调,调式很丰富,4/4 拍子,不太快的行板全曲结构简单明了,三个乐段各包含两个乐句,都属方整型的乐句A(1—8)是呈示段,是本曲的主题,缓慢抒情,带有沉思、幻想的味道。

分为两个乐句(4+4) ,前乐句是开放性乐句,由属音经行,结束到属和弦上,中间出现了复调因素织体语言后乐句结束在主和弦上,是收拢性乐句,左手伴奏变为和弦式该乐段是一个调性开放的转调乐段,从 F 大调转向 C 大调B(9— 16)材料来源于 A 乐段,使用旋律发展手法,运用主题中抑扬格的上行四度的属音进行到主音的旋律动机来展开,没有出现新的主题其结构形态依然是 4+4 的方整型结构但调式调性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对比发展,其调性布局为 F( 9 小节)—g (10-12 小节)—bB(13-14 小节)—d(14-16 小节) 正是由于调式调性的不断变化,而使得旋律增加了新的色彩A(17—24)是 A 乐段的原样再现,使用了节奏重复的变化,改变了节奏的单调性,丰富了乐曲的和声,最后终止在主和弦上这一写法可以确保单三部曲式作为整体结构的调性稳定和结构的完整统一性《梦幻曲》的整个调性布局与和声的运用都体现了作曲家的悉心布置在声部进行中,主旋律不但富于歌唱性,而且材料运用的很有技巧,一个主旋律用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意味全曲从一而终的贯穿着作曲家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舒曼的用微妙细腻的情感生动地再现了童年时代如诗如画的境界,并藉此表达了对爱妻克拉拉如梦的情愫。

三、 《梦幻曲》的演奏风格这首小曲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曲子有着宽广如歌的旋律和诗一样的意境旋律线几经跌宕起伏,婉转流连,就像孩子脑海里美丽的幻想和梦境这首作品经常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尤其是我们会经常听到大提琴低沉宽厚如歌般的演奏,让人着迷曲子从谱面上看,有长长短短的旋律线条,声部多达四个主题非常简洁,却经过了八次变化这首小曲从演奏技巧上来说并不难,但是要弹好也不容易主要是要控制手指的力度,在音乐处理方面要注意音色的多层次变化第一段主题缓缓如歌,带有沉思的意蕴弱起右手那个音虽然有一个弱音的标示,但是也要清晰的弹出来,不能太轻它是梦幻的开始,轻柔却要坚定第一小节第二拍上左手和右手有一个同时的双音组成的一个和弦要准确弹奏的整齐,但是音量不要太大第三拍的后半拍开始的乐句线条虽然短,但一定要弹的连贯,一气呵成整片曲子中的连线很多,都是一样,都要很连贯的弹奏5- 4 -第二小节第二拍上又是左右手组合起来的一个和弦,音色上要亮出来,但是要控制住,不必太强每个和弦之后的第一个音都要弹出来,不能淹没在和弦里第三小节的第四拍开始有三组左右手都是双音的和弦,一定要弹奏的整齐连贯,但不要太强第四小节的第二怕开始左手下行的音节要突出来。

另外在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之间有一个渐强的标示,一定不能忽略,一定要强起来后面也有这中记号,要注意第一段旋律反复一遍之后是乐曲的中段,它是第一段主题的变化和发展,速度和情感都没有变化,只是将旋律在调性上做了一些丰富,F—g—bB—d这段里面有很多变化音,所以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弹准,不能弹错音,而且对位要准确在第十三小节上有一个踏板的处理,踏板不要踏的太实,不然后面的音会跟着泛音一起回响,听起来会很混后面踏板的处理亦要如此这一段的旋律因为转调太多,是乐曲显得有点不稳定,像是梦幻人很惆怅,遇到了挫折和不幸,但是在最后倒数第三小节第二拍,随着左右手都是和弦的组成的重属九和弦,来战胜了挫折和不幸这个重属九和弦可以用琶音方式来演奏最后,第一段主题再现,在最后两小节用下行音和渐慢处理的手法终止在5- 5 -属和弦上这首乐曲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舒曼是浪漫主义时代的创新者,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文学、幻想和心灵这三者巧妙融合并用音乐将它们表现出来,在心灵上扩大了音乐的表现范围舒曼用多变的调式调性、完美的和声连接、复杂而连贯的节奏和浪漫而充满想象的旋律及织体将《梦幻曲》创作成一首流传千古的名曲四、参考文献[1]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年版[2]冯志平主编.《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年版[3]李慧 《走近大师的心灵——舒曼浅析》 [D] 温州大学[4]刘璇 《舒曼钢琴套曲 演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7 年[5] 吴祖强编译 . 《曲式与作品分析》[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