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太上玄门皈依科仪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22KB
约2页
文档ID:280511365
太上玄门皈依科仪_第1页
1/2

太上玄门皈依科仪 皈依三宝第一 王常月祖师说皈依三宝:“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宝,必致轮回邪道,颠倒沉迷凡修真学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须作难遭之想第一皈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求脱轮回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此三皈依,乃昔之圣贤,度人入道,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门成仙成道,成圣成贤,莫不从此三皈依起首何以故?盖性命生死,大事因缘,微细秘密,难可见闻最上一乘,解脱妙法,若非真师,垂慈开示,引诱灵机,安能顿悟大乘正宗,渐入虚无妙道,而不致堕落邪见,错入旁门耶?所以未能明道,先皈依经未能明经,先皈依师若能皈依师宝,则经宝可闻于不闻之中能闻经宝,则道宝可见于不见之际昔日之不可见不可闻者,一旦豁然贯通,皆由皈依师宝之力也自然解悟真文,得明正法,超脱生死,不落轮回矣既是大众,皈依三宝已毕,当依妙行,忏悔罪业如今修行之士,自昧良知,自欺本性,只见他人之过,不知自己之非即此不知自己之非,罪已深,业已重矣瞒心昧己,岂能入道?忏悔须用真心,痛改前非,方能上进。

通常把信仰道教但并未出家修行的信士称为居士真正信仰道教并且按照道教传统的修炼方法修道者,是要行拜师礼,道教将这个仪式称作“皈依道场”没举行正式皈依仪式的不能称为真正性质的居士 应该说现在道教的居士相当于早期天师道的五斗米信民,只是信教者不再交纳五斗信米,而直接改为皈依仪式皈依一词在南北朝时道经中已经频繁出现,所谓的皈依即皈依道、经、师三宝也在南北朝时期的《九天生神章》里便有:“三宝尊重,九天至真”的说法到隋唐时便产生了三皈依戒,唐代孟安排在《道教义枢》里说:“三宝者,法门栋干,群品津梁乃万物之福田,三清之良径归依正本,其在兹乎?” 信士皈依三宝时,要给度师敬三杯茶,第一杯茶是不能喝的,度师接过来后放在桌案上,称之“思茶”,寓意思考斟酌;第二杯茶,度师接过后品一口,寓意“过茶”,即同意收徒;第三杯茶接过来后,度师中指及大指沾茶水点于信士身上,称为“信茶”,寓意从此以后信仰道教下来才能举行皈依科仪 太上玄门皈依科仪 功说场白:“稽首三宝礼,功德福无边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步虚:“天尊说经教,接引于浮生,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举:“大罗三宝天尊吊挂:“金凤衔珠降九天,恩泽圣光遍尘寰。

皈依三宝遂称愿,紫府书名垂玉篇玄功道妙超今古,福及子孙数万年遵师重道勤修行,功行圆满学神仙,香供养道经师宝天尊 功说文:“夫此三宝者,乃天地之枢纽,神仙之根柢发行之初门,建心之元兆运气含灵,冥真入理,包罗有象,朕形无外持之者,天地神明庆快,心智耳目开张,万物敬畏,六府和乐,众真卫护,群生父母,长世不遗,人神交泰可以保神,可以守身,可以治国,可以得仙是故修崇,称扬宝号举:“道经师宝天尊 功说文:“伏闻,礼敬三宝,供养法师,令人世为君子,贤孝高才,荣贵巍巍,生为人尊,门族昌炽实乃万物之福田,三清之良径真香才拈,圣号举扬举:“三宝演化天尊 功说:“道经师者,众常通也抑恶举善,戒人天也愿以此道,教诸天人此三皈者,谓身有善恶,神有恐怖,命有寿夭,盖一切众生之必有也今以此三悉皈于道者,谓受行法戒,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