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天坑植物王国广西地处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自然条件独特,地层古老、地形 复杂、水热充沛,河流山脉纵横交错,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据 冃前研究成果显示,广西高等植物种类有八千多种,仅次于云南和四川, 居全国第三位这些丰富的物种资源,为广西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动力, 包括食物,健康、环保、旅游……都离不开生生不息的植物多样性广西森林类型多样,根据地球纬度地带性分类,包括热带雨林、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和少量高山温带森林其中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分布 于广西东北部和中南、东南部地区,分别生长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其次是广西最南部和西南部及西部右江河谷的热 带雨林,包括十万大山、中越边境低山地区及百色右江河谷,少量的红水 河谷地区等都可寻觅到热带雨林的踪影在广西西部,以观植物的名义旅游,有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热带 沟谷雨林和石灰岩季节性雨林风光,有通灵大峡谷阴森森的仪花,棕楫雨 林,十万大山神奇的万隹木、亲口尝试“妹仔果”,春天还可观赏火红的 木棉花,雨林中古老铁木(觌木)、顶果木、热带榕树的板状根、老茎生花 结果现象则更是屡见不鲜比起那些耳熟能详、呆若木鸡的槐树、榆树、 柳树、杨树来说,简直就像是进入了地球上的另一个植物王国。
2005年春节刚过,经过半个月的SRT(单绳技术)训练,我们组成了由 中、英、美三国探险家共七人的大石围天坑专业探险队,我和同事陆博士既感到跃跃欲试,乂有些许惶恐不安,毕竟是第一次亲历一个无人世界, 当时的心情,多多少少也有翟志刚太空漫步的忐忑寄生于悬崖石缝间的古老黄杉(俗称“天丛”)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苍翠蓊翳罕见樱花竞相吐艳,落叶乔木樱花是我于2001年4月在大石 围景区发现的樱花是一种名贵植物,其生长环境特殊,要求湿度人,一 般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偶有发现,但樱花的数量、品种极少在大石围景 区内发现樱花真是一件奇事樱花一般每年3月底至4月初争相开放,盛 开的樱花白的如雪,粉的似霞,姪紫嫣红,气味芳香天坑内的樱花主耍 有白色、粉色、紫色和黄色,其数量,品种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与前儿天的天气状况截然不同的是,临行前的大石围天坑乌云密布, 2月的春雷隆隆作响,这是队员们早就预言过的只要你想下大石围天坑, 天气总会给你点脸色看看的两个老外已经先行探路,报告了他们下到底 部的所有资讯,好让我们有应对的预案上午十点半左右,我与陆博士装备好SRT设备,组成第二梯队,先后 飞身跳下悬崖,天公正好在三分钟后开始发怒,巨大的闷雷之后接下来就 是大雨,按照老外的告诫,这时千万不可轻举造次,一定要趴在凹陷的地 方躲过有可能被风雨或同行者抖落下来的石块,这是下悬崖最大的威胁! 稍微镇定之后,我还能用心观察悬崖周边的植物。
尽管很小心地趴在石缝 凹陷之处,但可以明显地听到风雨中,身旁有落石飞溅的声音从南圾口 下到天坑底部距离并不远,仅花了约四十分钟时间,单绳技术中娴熟的“过 结”技术帮助我们很顺利地到达天坑漏斗的顶部沿途见到不少的藤本植 物(葡萄科,五加科)和少量兰科植物接下來,更艰难的考验还在于从天坑漏斗顶部,沿着由乱石堆积而成 的漏斗坡下到天坑与地下河连接的洞口一一那里是我们探险队员预定的 宿营地而天坑底部的植物种类也将在这一路途中逐一被揭开面纱这时,所有队员都已下到坑底,基本保持较近的距离携手“爬行”前 进望着深不见底的大石围天坑,任何一个游人、学者都会好奇地问这底 下的植物是什么样子啊?有哪些珍稀物种?与地表森林植物有何区别?深藏 着什么样的动物?通过几年的探险考察,这个谜底终于被一一揭开,但同 时又产牛出更多的疑问吸引着人们继续发问曾经有非专业人士探险大石 围天坑,传说有很古老的蕨类……杪秽,杪秽有恐龙时代留下的活化石之 称,这令不少人心驰神往更让我有个具体的目标:是否能找到W?植物学家在大石围底部发现,原始森林内的植物种类多达上千种,大 部分迥异于天坑外的植物,其中已查明的有被称为恐龙时代活化石、国家 一级保护植物的杪秽,有冷杉、血泪藤树等珍贵植物,还有美丽的七叶一 枝花,小簇的岩黄连,细巧的七姊妹等药材;树木有青冈木,黄心树,棕 树等,最大的一棵酸枣树树干需三人合抱。
我还在坑底发现了一种从未见 过的,羽脉排列十分奇异的蕨类,采集其标本进行研究后,这种蕨类的名 字叫“短肠蕨”,其年龄远远长于恐龙时代的橄秽,但因其分布的面积比 较广,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不如杪秽苛刻,因此其珍稀程度不如杪秽我 们还发现了一株稀有的兰花这株花色为绿色的不知名兰花极具研究价 值此株兰花株茎纤细,顶部的花成串,形如吊篮这株尚不知名的兰花 有两个特点,一是花朵为淡绿色,较为罕见;二是花朵的形状适合于小虫 躲藏,可以断定这种兰花是依靠小昆虫来传粉,而不是像普通兰花那样依 靠蝴蝶传粉的杪秽为半阴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 林下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亦有散牛在林缘灌丛之中杪秽 在我国分布很广,从北纬18.5至30.5° o最北的记录为四川邻水县 在距今约1. 8亿万年前,杪秽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 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杪秽 大都罹难,加Z茎干可作药用和用来栽培附生兰类,致常被人砍伐,植株 日益减少,有的分布点已消失,垂直分布的下限也随植被的缩小而上升 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若不进行保 护,将会导致分布区缩小,以致于灭绝。
在天坑底部发现让我们这 些植物学家们兴奋不已!杪秽名列中国国家一类八种保护植物之首除此之外,这片原始森林里还蕴藏着多少奇花异木,无法得到答案 大石围的底部连着两条地下暗河,专家在地下河里发现了肓鱼和一些虾、 蟹等暗河的水温十分奇特,将手探入水中,两条河的河水一冷一热,这 究竟是什么原因,专家们目前还无法解答早上八点,队员们走出溶洞,外面的空气十分清新,可以清晰地看到 洞内的云雾向上升腾目前已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杪秽,在这里 成片地生长着,专家说这种景象只有在恐龙时代才能见到地表的岩石上 布满了绿色的地衣,不知名的蕨类植物在这里生长得十分茂盛,队员们釆 集了部分植物的标本在天坑底下经过三天科考活动,大石围下根本没有路,由于特殊的潮 湿环境,地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珍稀植物,人走在上面能听到植物断裂的 “咔嚓、咔嚓”声,一脚踩下去,起码有十棵以上的植物遭受“灭顶之灾” “当时我们和外国专家一起,每走一步都力争踩到上一个人的脚印里 薛博士说,“几百米的距离,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怕的就是听到那令人 心痛的'咔嚓'声大石围附近的山头只能长些蕨类植物和小灌木,很 少看到成片的树林;离大石围不远处,一株三人才能合抱的酸枣树己被剥 皮致死,因为它妨碍了附近的山民种玉米……“事实上,天坑群周围的山 都已经石漠化,环境已经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朱学稳教授说,“如果下 大石围的人过多,又没有专业方面的知识,那么所谓的科考探秘其实是对 环境的破坏先期来到乐业科考的地质学、植物学专家们下到大石围坑底后,眼前 的场景令他们震惊:本该是一片净土的坑底不时可见各种垃圾一一罐头 盒、矿泉水瓶、废电池、塑料袋、胶卷盒、烟头等应有尽有据了解,这 是前几次探秘活动留下的“杰作”痛心之余,专家们花了两天时间,几 次上下大石围,才把它清理完毕在这种脆弱的环境中,人类呼出的二 氧化碳都会对周围的牛物产生影响,更不要说这么多的废弃物了罗伯 特说,“大石围是一个极其难得的物种基因库,这么美丽的地方,为什么 有人不珍惜它呢?”考察中还遇到一个动人的故事:在洞中考察的时候,一只不知名的小 瓢虫飞到我手上停了下来,还不时优雅地振动一下美丽的翅膀我当时对 着小瓢虫感慨:“可惜我不是专门研究你的,下次我带个昆虫学专家來 一旁的詹姆斯听到了,连声说“NO”詹姆斯说:“小瓢虫Z所以这么安详 地飞到你手上,是出于对你的信任,你对它没有伤害之意,它才对你没有 防备如果来了许多捕捉它的人,小瓢虫就再也不会和人类亲近了广西的八千多种植物中,有大量令人愉快的种类,包括美味佳淆、苦 口良药(苦丁茶),恐怖毒草、绞杀生灵(植物)、耳乐起舞(跳舞草)、驱蚊 去邪(伞通木,五加科)等许多植物,它们组成了诱人的植物旅游驱动力, 吸引着外地的游客前来认识、亲历,探索、享受,共同丰富他们的人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