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

刚**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3.42KB
约23页
文档ID:356088236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1/23

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语文试题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②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崇尚理智,就是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同时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③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

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④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数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基本完成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这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质疑和批判,由此带来认识的多元性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⑤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

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说;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摘编自刘大椿《论科学精神》)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精神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其发展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密切相关B. 崇尚理智,就是既要对任何东西都加以审慎地思考,也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C. 实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也可提供这些知识更精确的形式D. 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阐述了科学精神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辩证的科学态度B. 第④段从科学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论证了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C. 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对科学精神展开了论述D. 第⑤段引用哥白尼、拉瓦锡等例是为了证明科学上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试错模式获得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体现了科学精神中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B. 理性信念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C. 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D. 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意味着错误不可避免,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答案】1. D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理解错误原文第④段说“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文中是说“……要受到严厉批判”,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并非“无法……搞伪科学”,故选项曲解文意了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C项,“实验方法”理解错误根据文章第三段开头说“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可见应为“实证方法”,实证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而非“实验方法”,故此项混淆范围了。

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B项,“理性信念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理解错误依据第三段开头“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分析可知,“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C项,“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④段“旧的理论……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可知,语中是说“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可见并没有对经典物理学进行否定D项,“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⑤段可知,文中是说“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并不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而是“试错模式”科学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屠呦呦与青蒿素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②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呦呦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③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

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⑤我国从1967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

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⑥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⑦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⑧“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⑨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相关链接:①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当时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获得拉斯克奖后,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默默无闻的屠呦呦一时间名满天下……(2015年12月4日中国网“中国国情”《屠呦呦参加诺奖颁奖 曾被称为三无科学家》)②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2015年12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③523项目是指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缘于越战的需要发起的一场大规模合作项目最突出的成果代表是研究成功了抗疟新药青蒿素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越南求助于中国中国领导人下令,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

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