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实用范文】 银杏是银杏科和属的植物乔木,高达40米,胸径达4米幼树的树皮为浅纵裂,大树的树皮为灰褐色,纵裂深,粗糙中幼树树冠呈圆锥形,老树树冠呈宽卵形,《本草纲目》载其功效,药用价值一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银杏之父孙载明的文章2篇 ,欢迎品鉴! 【篇1】银杏之父孙载明 银杏是中国最古老的植物,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药用植物史上集医疗、保健、食疗于大成的心脑植物优先药,被称为微型营养宝库《本草纲目》中载有其效果,在《中华药典》中名列其名,其药用价值一流 但是,从古代开始,地球上已经存活了约5亿年的银杏,到20世纪中叶这条浩如烟的历史长河,其药用价值并没有真正释放出来,在健康养生方面只有冰山一角 二十纪中叶 欧洲为中国银杏产业开门 直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银杏叶提取物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取得了重大突破欧洲德国和法国科学家从银杏叶中提取抗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分(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此后,银杏叶提取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目前临床上用于心脑急救银杏叶注射液——德国金纳多欧洲银杏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打开了门 推开这扇门的是中国银杏之父孙载明教授。
80年代初,孙载明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泛太平洋世界卫生组织顾问、着名植物学家肖培根院士一起访问意大利、匈牙利、德国、瑞士等5个国家,参加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国际药用植物开发大会正是这次访问的经验,孙载明把重点转移到银杏叶的开发上 也就是说,从那时起,中国银杏产业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孙载明教授访问欧洲 1997年 中国银杏产业春季绽放 1997年,在北京银杏国际研讨会上,原国务委员宋健院士明确要求 银杏是魔法自然赋予人类宝贵的财富,这种宝贵的物种经历了5亿年的沧桑轮回后,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下,积累了很长时间,为人类的健康和文明服务 原国务委员宋健院士 在这种精神的呼吁下,访问欧洲的孙载明教授和他的研究开发团队十几年银杏叶提物的成果瑞草银杏叶口服液于1997年正式登场这是将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完美结合的产品自诞生以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使千万人以上受益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血糖异常等疾病 银杏叶的效果早就有了 权威证据:: 银杏(白果)既是食品也是药品银杏叶是健康食品,也是药品这种集营养保健与疾病预防和治疗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征是其他普通药用植物无法比拟的。
银杏能预防180多种疾病,其中银杏擅长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银杏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显着 得国内外的高度评价 “日本医学博士,在他编著的《银杏叶健康法》一书中提到从很多临床试验和病例的客观资料显示,银杏叶制剂能改善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而且无副作用,这种神奇而优良的功效不是一般化学药剂所能比拟的大自然让我们拥有银杏实在是人类的一大福音 节选自《银杏健康疗法——古今良方精选》一书 两项国家专利相继问世 中国银杏产业驶向巅峰 专利一水溶性专利 2016年由孙载明教授研发的银杏叶提取物水溶性制剂专利技术,让瑞草品质在整体银杏产业名声大震 银杏叶提取物水溶性制剂专利技术将银杏叶提取物中的营养价值最大化的加以利用,从而让更多的人受益以水溶性制剂为基础专利的专利技术,对于保护和发展银杏产业新局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标志着银杏产业的一次大升级,尤其将此项技术与有机银杏叶结合,将会改变原有国内银杏产业粗加工的历史,从而拉近中国与法国、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银杏产业发展的差距,也必将迎头赶上,使中国的银杏走向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篇2】银杏之父孙载明 2017年,由孙载明教授研发的“低酸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新技术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这项专利技术是继孙载明教授的“银杏叶提取物水溶性制剂专利技术”后,又一项跨越性发明技术 此项技术将银杏总黄酮醇苷保持在24%以上,总贴类内酯含量达到6%以上,将银杏叶酸的技术指标降低到百万分之一(即银杏叶酸≤1ppm),其技术指标远远领先美国标准(银杏叶酸≤5ppm)、欧盟标准(银杏酸≤5ppm),它将银杏叶酸指标到世界领先水平,完全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附低酸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与国际、国内及出口标准对比图) 同时,此项专利技术有利于将中国银杏叶提取物达到出口级别,真正让中国银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有话语权 此项专利的广泛运用,必将使中国银杏叶提取物的原料品质大大提高,从而使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类的产品更加安全、高效,通过深度开发高标准的银杏叶类产品,在今后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各种疾病中将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从而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