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唐中期至五代时的天台宗两京支系略考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9.50KB
约14页
文档ID:235290315
唐中期至五代时的天台宗两京支系略考_第1页
1/14

唐中期至五代时的天台宗两京支系略考徐文明内容提要:本文概述了唐中期至晚唐五代时期长安、洛阳两京地区天台宗流传、发展的历史, 分析了两京系天台宗的特点及其盛衰的原因,并指出了其贡献和不足关键词:天台宗,两京,贞和尚,楚金天台宗支派众多,遍及全国,在两京一带也有许多弘扬天台教法的宗师,其影响口唐 高宗武后时期一直到晚唐五代,成为天台宗的一个十分重耍的支系,在天台宗发展史上写下 了辉煌的一页一、 弘景、玄奘、可贞等为天台宗在两京地区的初传虽然《佛祖统纪》也提到唐初有玉泉法盛入京弘法,口出光明,朝廷赐号悟真禅师, 但天台宗真正进入两京地区并植根发展,还是从玉泉弘景开始弘景不仅是天台宗入唐之后 的第一位国师,还培养出了以南泉惠真、过海鉴真、南岳怀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才,虽然 其弟子辈未必专弘天台,却扩大了天台宗的影响,提高了天台宗的地位,使Z从东南一隅走 出來,成为真止的全国性的与华严、唯识、禅宗等和抗衡的大宗派有关弘景及其弟子笔者 已在《天台宗玉泉一系的传承》一文中有所论述,兹不具言与弘景同吋,还有一•位被中宗召入宫中的大师,应当属于天台宗据《宋高僧传》卷 二十四玄奘本传:“释玄奘,江陵人也通大小乘学,尤明《法华》止典,别是命家。

口五十载中,H 诵七遍尝因净室焚香,感天人来倾听斋讲Z时,征祥合沓与道俊同被招,在京二载 景龙三年二月八H,孝和帝于林光殿解斋,时诸学士同观盛集,奘等告讫述乡,诏赐御诗, 诸学士大僚奉和……奘归,终本寺焉玄奘为江陵人,又于荆州门马寺传教,以业精《法华》命家,因而应当属于玉泉一系 的天台宗玄奘被招,是在景龙元年(707),可能是由于玉泉弘景的推荐据李华《荆州南 泉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中宗曾经欲召惠真,弘景知其个性,以为可遥敬、不可强召,故 中宗作罢,可见当时弘景地位崇高,有荐举之力玄奘与弘景同时同乡,乂同在林光宫斋会, 后一同返乡,可见二人关系密切,应当属于同门弘景、玄奘Z后,天台宗在两京地区的重要代表为贞和尚(642—725) 据沈兴宗《大唐开元寺故禅师贞和尚宝塔铭》:“禅师讳贞,兹郡京兆人也俗姓张氏口轮奂规唐,貂蝉蔚汉,姜宋英齿,袁杨肯伦, 师泛浪知消,依林择茂,将挥圣姓,载顾华宗年弱冠,秀才登科,知名太学,已(以)为庶灭烈有我,干盘无 故复卅此窟茨尿药 吏部尚书李舄,皆顶 □以惕凡庶Z见闻,儒家非止谛,文字增妄想,故去彼取此,而为上乘因亦既从缁,遂受衡阳止观门,居于洛 阳白马寺口不绝讪习,心不离三昧。

孚妙有之慧萌,蒯赖耶之浊种, 生焉后隶此郡开元寺,乂以为喧者起之木,静者定之缘,利缘舍起, 蔬Z妙受,谿篁甌洌Z胜尘,对略言矣前刺史,故丞相齐公崔H用, 奉山宇,斯岂玄道欤!然而□熊轼,迺龙宫,纟丁紫绶,稽缁口(衣), 兆昏蒙之口(声)响口(乃)以开元十三年九月十八日,口(示)灭于开元口(精)舍, 春秋八十有四物惨烟云,哀缠黑白,涂□陨泣,人到于今僧弟子宗本,觉枝外茂,口(定) 性内融,三晋公侯,旋师子夏;们喈坟籍,悉付仲宣痛微言之绝聆,感星緬之易次,遂为 铭曰:圆凝寂体兮邈彼真如,□□无明兮條若遽庐,慈梁过驷兮岁月其除,松栗仔冥兮宛此 幽居开元貳拾陆年七刀十五日弟子宗本 为亡和上敬造此塔此碑见《金石萃编》卷八十三,又见《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五这篇碑文文采焕然,解读不易兹郡京兆人”,可能是生于兹郡(汝州),木贯京兆 “轮奂规唐”出《礼记•檀弓下》,言晋贤大夫张老规劝同僚起宫室事;“貂蝉蔚汉”出《汉 书》,是说张汤、张安世一门代出显贵,扶保汉室;“姜宋莫齿”,或言指姜尚和宋微子家族, 谓姜宋两家不足以比拟张氏;“袁杨肯伦”,是说袁安与杨震两家,皆为汉代人儒,明经术, 堪与张氏为伦张氏代出名贤,不负“圣性(姓)”“华宗” Z谈,故贞和尚择而出于其门。

因而圣性华宗皆指张氏宗族,与佛教无关,也不能rh此判定其属“法华宗”(天台宗)伏 熊轼”、“纤紫绶”都是高它显宦的象征,崔口川、李昌或贵为丞相,或身属宗室,却降尊纤 贵,至山宇,临龙宫(指贞和尚兰若),顶礼人师,足以惊世骇俗《金石萃编》引《小州金石记》,称“贞禅师者,驻锡风穴山,尝习衡阳三昧,其化 大行,一夕溢然示寂,守宰李悬阖维Z,得舍利千粒,明皇谥为七祖”这段记载不知有何 出处,亦有可能出自今己湮没的碑传,如此贞和尚不仅得到丞相崔H用、吏部尚书李舄的崇 奉,还受到玄宗加谥,褒以七祖之号,堪为当时名僧据温玉成《中国佛教史上十二问题补正》等,贞和尚法名可贞,为天台宗七祖:河南省汝州市风穴寺内有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年)虞希范撰《风穴七祖T峰白云禅 院记》碑,述及“风穴七祖”來历云:“开元年,有贞禅师袭衡阳三昧,行化于此,溢然寂 灭,示以阖维有崔相国,李使君名悬,与门人等,收舍利数千粒,建塔九层,玄祖谥为'七 祖塔',见今存焉温玉成《少林访古》附录,393页,许花文艺岀版社1999年11月第1 版)如此《中州金石记》是依据《风穴七祖T•峰白云禅院记》,不过二者微有不同,依后 者,贞禅师灭化时崔H用、李悬都参与了,不只是李;g,贞和尚Z塔蜴号“七祖塔”,因而 贞和尚等于御定为天台宗七祖,这也是风穴山千峰禅院号为“七祖口云禅院”的缘市。

贞和尚谥为七祖事值得思寻宗本为其建塔,却无一言提及此事,看来追谥是在开元 二十六年(738)以后的事,先建塔,后赐号那么究竟有什么因缘,能让玄宗于其去世多 年以后谥为七祖的呢?如果此事非焜,便是帝土为佛教宗派定祖的开始,禅宗南北两宗争论 激烈,直到贞元年间,德宗才御定神会为七祖,即便如此,北宗门徒也仍以普寂为七祖以 贞和尚的影响,似乎还没有大到使皇帝破例定祖统的程度若然,一是可能其檀越信徙中有 大力者,就象后來的窦文场一样;二是其亲传弟子大受尊崇,光大宗门,母以子贵,师因徒 显宗本是贞和尚最重要的弟子,然其于后世不见踪迹,在当时也未必达到国师的位置,而 非如此,则不足以显其师、光其宗,南岳承远因弟子法照荣为国师而受崇,即其例也关丁•此事的最早证据即虞希范所撰《禅院记》,而是碑作丁•二百年后,所述亦有不符 史实Z处,如崔H用已于开元十年(722)去壯,不可能参与三年以后的可贞葬事,因而是 碑Z作,多是依靠当时传说,并无可靠的史传碑记为证可贞被谥七祖可能也是出自传闻崔日用固然为一代显宦,然当吋己成了“故丞相”,李舄身为宗室,乂因奉使迁吏部, 时有令誉,有宰相风度,或许因李昌之力,使贞和尚受封,然此说还缺乏足够的证据。

这位页和尚既“受衡阳止观门”,应当属于天台宗无疑从其时代来看,有可能是玉 泉弘景(634-712)的弟子玉泉弘景乾封二年(667)前便入京弘法页和尚弱冠Z年“秀 才登科,知名太学”,故他出家在二十岁之后弘景到京之时他已二十五岁左右,从之习止 观完全可能弘景是当时天台宗在两京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自乾封二年(667)至景龙三年(709), 前后在两京共四十余年,虽然中间曾经一度四方游历,但其主要活动地点是在两京一带无疑如果贞和尚是弘景的弟子,则七祖之号实不易解天台宗玉泉系特别强调慧思的创宗 作用,以慧思为始祖,从慧思到弘景共有方代,若以贞和尚为继,则只能说是“六祖”此 外,弘景早年先到西京,何时到东都弘法不详,而贞和尚似乎主要在汝州、东都一带活动, 是否曾到西京游学不得而知如此贞和尚虽然为天台宗传人无异,却不能肯定属于玉泉一系据《古清凉传》卷下, “洛阳H马寺僧惠藏,木汾邑人,幽栖高洁僧也孝敬皇帝重修白马寺,栖集名僧,好置福 田,藏深契定门,最为称首以调露元年四刀,与汾州弘演禅师,同州爱敬寺沙门惠恂,汴 州沙门灵智,并州沙门名远,及异方同志沙门灵裕等于娑婆寺坐夏”,并于夏后登台,颇见 灵异孝敬皇帝即故太子李弘(652-675),因其不幸早亡,故追谥为“孝敬皇帝”。

李弘觅 修白马寺不知始于何年,总Z须在上元二年(675)前这位惠藏禅师“深契定门,最为称 首”,当是其时洛阳苦名的禅师调露元年(679)时禅宗的影响还未到达两京,蛊藏禅师令 可能属于天台一系贞和尚冠岁以后出家,“受衡阳止观门,居洛阳白马寺”,则其很有可能 从本寺大禅师惠藏习定学禅贞和尚的具体派系不易判定蓝谷慧超一系的可能性也不大,慧超一系多在蓝田谷悟 真寺弘法,影响是否到达东都不详,而II慧超在南岳门下属于年轻一辈,其弟子法诚亦于贞 观十四年(640)灭度,从法诚到贞和尚入灭不过八十余年,连传四代间隔太短贞和尚谥为七祖Z说比较晚出,或许原为“六祖”,后人误为“七祖”,也有可能是从 憩文开始算起亦或天台宗有其他传人在洛阳一带弘法,据其传承,贞和尚为笫七代还有 可能加上宗本为“法嗣七世”,由丁-后来宗本Z塔碑不存,只有可贞塔保存下來,后人便误 以贞和尚为七祖贞和尚“ 口不绝诵习,心不离三昧”,看来是坚持诵习《法华经》的,并修习止观, 禅诵并重由禅涌力,引发真慧,以此智慧,除去八识浊种,转识成智,除染布净,如此自 可豁万有,灭我见,从而证得无生他还性爱幽居,以为喧为起因,静是定缘,故厌喧趋静, 山居处禅,蔬食泉饮,茅庐窟处。

其行事与同时代的左溪玄朗非常相近,看来这是天台宗共 有的行法贞和尚传法弟子号宗木,如孔门之子夏除于开元二十六年(738)为先师造塔外, 宗本其他事迹不详,但也是兼行止观,“觉枝外茂,定性内融”,使天台教法流传京畿二、楚金、E锡、大光等与两京系天台宗的兴盛除贞利尚外,继之在两京大弘天台教法者,莫过于楚金禅师(698 — 759)楚金,唐 岑勋有《大唐西京T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全唐文》卷三百七I•八)、飞锡有《唐国师 千福寺多宝塔院故法华楚金禅师碑》(《金石萃编》卷一百四,《全唐文》卷九百十六),《宋 高僧传》卷二十四、《释门正统》卷七、《佛祖统纪》卷二十二有传处金俗姓程,京兆周至 人,母高氏梦感诸佛,遂牛楚金七岁讽诵《法华经》,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十八便 讲说经义,二十六受具,三十岁于千福寺建多宝塔天宝元年(742)四十五岁时(飞锡《碑》 称四十八岁,可能有鲁鱼之误),玄宗梦升九重宝塔,见其上有法名,下有“金”字,醒后 诘问朝使,知有楚金禅师,于是赐钱五I万、绢千匹助建,至二载,乂御书塔额,四载(745) 毕功,极其壮丽于楚金名声远扬,深受帝崇从三载(744)始,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 于春秋二时行法华三昧,有旨奉为常式。

又奏于翠微、悟真二寺各建多宝塔一座,皆极壮丽 楚金诵习《法华》六千余遍,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 卷,写《法华经》千部,金字三十六部,永镇宝塔,又写千部散施,广为功徳楚金虽然师承不明,但其属于天台宗无疑岑勋《碑》谓“昔衡岳思人禅师以法华三 昧传悟天台智者,尔来寂寥,罕契真要,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 相望白年”,明确以楚金为慧思、智頻二祖的继承人飞锡《碑》称“若非法华三昧集白衡 阳,止观一门传乎台岭,安能迂彖王Z法驾,回圣主Z宸琏,承明三入,弘道六宫,后妃长 跪丁•御筵,天花每散而不著”,又谓“以予(飞锡)分座御榻,同习天台”,可见其属于天台 宗门虽然可以明确为慧思、智者之后,便楚金的具体师承却不得而知从吋间上看,楚金 亦有可能师从弘景弘景于景龙三年(709)南归,是年楚金十二岁,其九岁便入道,以《法 华》为业,是以有可能拜晩年的弘景为师据《宋高僧传》鉴真传,鉴真景龙元年(707) “诣长安,至二年三月二十八口,于实际寺依荆州恒景律师边得戒”鉴真既能成为弘景最 后的弟子,时在京师的楚金亦无不对然而弘景蔚为三朝国师,备极恩荣,假如楚金是弘景 的直传弟子,恐怕不好说天台宗自南岳天台二祖z后便后继乏人、rr年寂寥,因而楚金不大 可能宜承弘景,其师有可能是一个不太知名的禅师,故诸史传皆未言其人。

即使不是弘景的直传弟子,楚金亦育可能属。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