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学校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摘要: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中,他的学校德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杜威从对社会和道德、智力和性格与义务和兴趣二元对立的超越出发,提出了对学校德育的目的、内容和过程的独特看法,体现了学校现实生活、教材和方法的三位一体,在今天仍然发人深省 关键词:杜威学校德育道德 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中,他的学校德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他对作为学校工作专门领域的直接德育提出了质疑,并论述了德育的新思路此外,《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第26章是专门的道德论,但是事实上,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全书中处处都有体现杜威关于教育的定义、教法和教材等观点的阐述,为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其著作,我认为杜威所提倡的民主主义社会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道德的教育,其对学校德育的深入洞察,是对传统意义上的二元论的超越,在今天仍发人深省 一、道德教育的目的——对社会和道德二元论的超越 (一)作为同一经验的两个方面的社会和道德 杜威首先指出,我们对于道德常常有这样的误解,“一方面,给道德一种感情用事的伪善倾向,不顾实行社会所需要的事情的有效能力;另一方面,又过分强调习惯和传统,把道德限于一些明确规定的行为”。
①现实中我们对于道德的理解过于狭隘,要么是过分强调了习惯和传统,把道德限于对一些规范纪律的顺从,结果是经常出现各种规范和偏好对道德的僭越;要么就是不顾有无行使道德行为的能力就夸大了道德情感的作用但我们的道德远远不是这么简单的,首先,道德不是孤立存在的,道德是生活的构成性因素,道德弥散于生活之中,包含在我们的行为中,这些行为或者由行为倾向的变化带来的爱好和愿望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们和别人的交往,进而对我们的社会关系产生影响道德是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用来解决和处理社会生活中我们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种种矛盾;其次,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都有其无法推卸的社会职务和相应的责任,凭着单纯的道德冲动和热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在此逻辑之上,杜威把德行理解为“一个人能够通过在人生一切职务中和别人的交往,使自己充分地、适当地成为他所能形成的人”②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他是把社会和道德作为同一种经验的两个方面来对待的 (二)道德的目的:培养自然的社会的人 “倘有一个社会,他的全体成员都能以同等条件,共同享受社会的利益,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生活相互影响,使社会各种制度得到灵活机动的重新调整,在这个范围内,这个社会就是民主主义的社会。
这种社会必须有一种教育,是每个人都有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的个人兴趣,都能有促进社会的变化而不致引起社会混乱的心理习惯”③由此可以看出,杜威对于教育和德育的看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杜威还把学校作为改造社会的工具,这样的学校必须担负起道德教育的重任,把培养学生的德行作为学校教学和训练的一个最广泛的目的,把道德教育统一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 学校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责任不能规避其对于社会的责任的考虑,因此,学校在设计和规划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联系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责去考虑但是这里又涉及两个问题,其一就是我们对于学校的社会性工作的理解,我们往往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但是学生是一个智力、情感、道德的综合体,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首先必须成就他们完整统一的人格,这样的人才能“理智地认识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并参与维护这些关系”④其二就是什么样的人才是杜威认为的优秀的社会成员呢?杜威认为是一个“有用的好人”,这种人在和别人的共同生活之中,能够恰当地处理对社会的贡献和自己的所得利益,并且不断扩大对生活意义的认识杜威指出:“道德有三个部分:知识、感情、能力。
先有了知识,知道因果利害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然后可以见诸行为不过单有知识,而没有感情以鼓舞之,还是不行,所以又要感情引起他的欲望,使他爱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