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动机和需要 第五章:动机和需要第一节学习动机【教学重点】动机的含义及动机的特征【教学难点】学习动机的激发、转化与维持【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人的一切活动都由一定的动机(motivation)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参与不同活动的动机即以该活动的名称来命名,如平时所说的工作动机、娱乐动机、说谎动机等,参与学习的则称为学习动机各种不同的活动动机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也有特殊的一面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节中,我们既要学习一般动机理论,也要探讨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一、动机与学习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活动的内在动因或动力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是指人的行为动机动机与需要有密切的联系需要是产生动机的重要因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人的绝大部分动机都是需要的具体表现,所以人们常常把动机说成是需要的动机但是需要和动机并不完全等同虽然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是由需要推动的,但需要在强度上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并指引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才有可能成为动机例如,当人饥饿时,产生了寻找食物的需要需要还不是动机只有当这种需要达到一定强度并有满足需要的客体存在时,需要就变成实际行动的动机。
所以,动机往往是由满足需要的客体引起的,但其基础仍然是对某种客体的需要动机与活动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但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首先,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功能人们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没有动机就没有活动动机是引起活动的原动力,它对活动起着始动作用动机的性质和强度不同,引起作用的大小也不同其次,动机对活动具有指引功能动机指引个体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动机不同,个体活动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再次,动机对活动具有激励功能,对活动起着维持和加强的作用,以强化活动达到目的不同性质和强度的动机,对行动的激励作用是不同的高尚的动机比低级的动机更具有激励作用人类动机好像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是个体活动的动力和方向,既给人的活动以动力又对人的活动的方向进行控制动机具有活动性和选择性二)动机种类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心理学界对动机的分类尚无定论现让我们从各个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相对地对人类的动机进行分类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以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如饥、渴、性、睡眠等动机生理性动机推动人去活动满足某种生理性需要社会性动机起源于社会性需要,它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
社会性动机具有持久的特征因为它是后天习得的,所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别差异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动机和劳动动机等,都属于社会性动机2、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可以把动机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高尚动机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的,它能持久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促使人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例如,助人为乐、克己奉公、为政清廉等都是由高尚动机所驱动的低级动机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利益的,它不利于社会向前发展例如,假公济私、损人利己、贪污受贿等都是由低级动机所驱使的3、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来分,可以把动机分为长远的间接动机和短暂的直接动机长远的间接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长、比较稳定、影响的范围大这种动机一般来自对活动意义的深刻认识例如,一位师范生决心投身于教育事业,争取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成为他(她)努力学习、刻苦锻炼的动机,是长远的间接动机短暂的直接动机只对个别具体行动起作用,并且作用的时间短,不够稳定,往往受个人情绪的影响这种动机常常是由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所引起的如果一个大学生仅仅是为了考试得高分而努力学习这就是一种短暂的直接动机4、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在人的活动中往往具有多种动机,各起着不同的作用。
有的动机在活动中起主要的支配作用,这种动机被称为主导动机有的动机只起着次要的、辅助的作用,这种动机被称为辅助动机主导动机通常对行为具有决定作用,辅助动机则往往强化主导动机,坚定主导动机所指引的方向主导动机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人的成长,主导动机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例如,刚入学的学生,其主导动机可能是向往学生的身份(“我是学生”),而后其主导动机可能是在班集体中取得一定的地位(“成为三好学生”)等三)学习动机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是激发并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有时候,当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时,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活动逐步地引发和形成其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就会自始自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同样,学习活动又可以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学习效果均有密切的关系1、学习动机同学习目的的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都能起到鼓励、引导、推动和促进的作用但是两者又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指原因,而学习目的指结果学习动机,多指当前所要进行的行为;学习目的,多指将来要达到的目标。
同一个学习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同一个学习动机,也可以指向不同的学习目的例如,学生为了达到“在21世纪成为国家有用之才”这同一目的,就可能存在各种动机:有的是为了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林;有的是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人类的共同进步;有的是为了个人的出人头地;等等同样,从想考个好分数这一动机出发,可以指向不同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考一所好大学;可能是为了想当“三好”学生;可能是为了想入团、入党;可能是为了求得全面发展,等等而且,目的和动机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就像原因和结果能够相互转化一样2、学习动机同学习效果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应当是一致的但是事实上并非都是这样,原因在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主、客观的因素,如学习基础、教师的讲解、智力水平、方法的运用和有关条件的创设等的制约但从全过程、整体上来看,学习动机同学习效果是存在着正相关的而且,学习动机同学习效果并不只是“单向”的影响,还存在着“互惠”的关系学习动机端正了,坚持刻苦认真的学习以后,便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良好的学习效果,又鼓舞了更大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也加强了学习动机。
良性循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一种结果学习动机的强度,对学习效果也有影响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对学习效果都不利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会使学习活动产生最佳效果据研究,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题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耶尔克斯(R. Yerkes)与道德逊(J. Dodson)的研究认为,动机水平、学习任务的难易同学习效率之间存在着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在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而提高;二是在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下降;三是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为明显二、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有关青少年动机的研究表明,从动机表现的特点来看,中学里的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学习动机不太明确例如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老师的“差使”;学习是为了“混日子”;学习是为了“混到毕业找工作”;等等第二类:学习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例如,学习是为了班集体或团组织的荣誉;学习是为了不受别人指责、批评;等等。
第三类:学习是为了有个人前途例如,学习是为了考大学、上中专;学习是为了成名、成家;等等第四类:学习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例如,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为“四化”建设多做贡献;学习是为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等等在上述四类学习动机中,其中第四类的人次占总人次的44.3%,它在四类中所占比例最高各类学校、各年级、男女生的学习动机发展的总趋势基本一致三、学习动机的激发、转化与维持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力量,这种力量发挥得好,学习质量就会大大提高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可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或三种途径一)创设外部客观条件,激发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有许多外部客观条件吸引、激励、诱发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动机这些能激发学习动机的外部客观条件,既可以是物质的,如物品、金钱等,也可以是精神的,如名誉、竞赛、评优等在学习活动中,父母的奖励、老师的表扬、适当的竞赛、获得优秀成绩、评定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等等,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条件这种被外部条件激发而来的学习动机,可称为外部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小,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计划地创造某些外部客观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的。
二)培养内部心理品质,转化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产生与存在,不仅需要外部客观条件的激发,还需要内部心理因素的转化,离开(激发与转化)这两个方面也就无所谓学习动机了在学习活动中,能转化为学习动机的内部心理因素如信念、理想、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都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这种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可称为内部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大,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久如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这门学科,甚至终身不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实质上就是要培养那些直接能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的有关心理因素,如培养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的责任感和好胜心等三)强化各种内外因素,维持学习动机学生学习活动的维持,有时是外部学习动机起作用,有时是内部学习动机起作用,二者轮流交替,相互转化,相互促进,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或目的通常的情形是,当一个学生在获得某种奖励或其它诱因的推动下进行学习时,渐渐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热情或责任感,于是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外部学习动机便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当一个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或学习责任感的推动下进行学习,取得优秀成绩而获得奖励时,这种奖励又使他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劲头。
这样,内部学习动机又引发外部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强化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1、在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时,应当创设外部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当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外部学习动机之后,还应当有目的地培养其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及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并引导这些内部心理因素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3、当学生有了强烈而持久的内部学习动机之后,仍然要利用外部条件去激发外部学习动机4、以强化和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为主,适当利用外部学习动机,充分利用各种因素,使学生从事高质量的学习活动思考题:1. 什么是动机?动机的分类有哪些?2.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第二节需要与教育【教学重点】需要的概念及分类【教学难点】需要的作用和实质【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一、需要的概念需要(need)是生理和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作为一个生物实体和社会成员,必然离不开对许多事物的要求,如食物、衣服、睡眠、学习、娱乐、工作、交往,等等这些要求反映到个体头脑中,就形成了他的需要需要是机体在生活中感到有某种缺乏而力求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常常在主观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