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报告书

创****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38.51KB
约14页
文档ID:614630219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报告书_第1页
1/14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报告书公共建筑目 录1 建筑概况 32 标准依据 33 软件介绍 34 气象数据 44.1 逐日干球温度表 44.2 逐月辐照量表 44.3 峰值工况 45 太阳能资源 46 围护结构概况 57 房间类型 67.1 房间参数表 68 暖通空调系统 68.1 系统类型 68.1.1 系统分区 68.1.2 热回收参数 78.2 制冷系统 78.2.1 默认冷源 78.3 供暖系统 88.3.1 默认热源 88.4 空调风机 88.4.1 独立新排风 88.4.2 风机盘管 99 照明 910 插座设备 911 光伏发电 1012 可再生能源利用 1012.1 热泵空调 1012.1.1 计算说明 1012.1.2 地源/空气源利用 1112.2 生活热水 1112.2.1 计算说明 1112.2.2 太阳能利用 1212.2.3 地源/空气源利用 1212.3 可再生发电 1212.3.1 计算说明 1212.3.2 计算结果 1212.4 综合可再生利用率 1312.4.1 计算说明 1312.4.2 计算结果 14141 建筑概况工程名称LJ工程地点贵州-安顺地理位置北纬:26.25°东经:105.92°建筑寿命(年)50建筑面积(m2)地上964 地下0建筑层数地上2 地下0建筑高度(m)地上6.0 地下0.0建筑体积(m3)2893.31建筑外表面积(m2)1904.01北向角度90结构类型外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0.73屋顶太阳辐射吸收系数0.48控温期全年控温2 标准依据1.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0-20212.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 50364-20183.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20184.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66-20193 软件介绍本报告内容由建筑碳排放CEEB2024计算并输出,建筑碳排放CEEB以CAD为平台,可与建筑节能模型无缝对接,以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为主要依据,支持包含太阳能、空气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应用的计算。

4 气象数据4.1 逐日干球温度表4.2 逐月辐照量表4.3 峰值工况气象数据时刻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含湿量(g/kg)焓值(kj/kg)最热06月21日16时31.122.216.272.7最冷01月15日05时-1.1-1.13.98.65 太阳能资源太阳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对能源开发利用、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 50364-2018中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情况进行等级划分等级名称水平面上年太阳辐照量(MJ/m2·a)Ⅰ资源极富区≥6700Ⅱ资源丰富区5400~6700Ⅲ资源较富区4200~5400Ⅳ资源一般区≤4200中国年太阳能分布图MJ/(m2•a)6 围护结构概况设计建筑体形系数S0.66屋顶传热系数K和热惰性指标 D0.383.42外墙传热系数K和热惰性指标 D0.704.43挑空(或架空)楼板传热系数K和热惰性指标 D0.961.58天窗传热系数K和太阳得热系数 SHGC--外窗(包括透明幕墙)朝向立面窗墙比传热系数太阳得热系数南向南-默认立面0.152.500.35北向北-默认立面0.202.500.35东向东-默认立面0.162.500.35西向西-默认立面0.182.500.357 房间类型7.1 房间参数表房间类型空调温度℃供暖温度℃新风量渗透风换气次数人员密度照明功率密度电器设备功率休闲空间261830(m3/h.人)0(次/h)4(㎡/人)8(W/㎡)13(W/㎡)会议室261814(m3/h.人)0(次/h)2.5(㎡/人)8(W/㎡)15(W/㎡)共享空间271820(m3/h.人)0(次/h)50(㎡/人)10(W/㎡)13(W/㎡)卫生间281820(m3/h.人)0(次/h)20(㎡/人)5(W/㎡)15(W/㎡)厨房271828(次/h)0(次/h)5(㎡/人)8(W/㎡)15(W/㎡)后勤区262020(m3/h.人)0(次/h)10(㎡/人)8(W/㎡)13(W/㎡)大厅261820(m3/h.人)0(次/h)30(㎡/人)10(W/㎡)15(W/㎡)展示区262030(m3/h.人)0(次/h)2.5(㎡/人)8(W/㎡)15(W/㎡)开水间28180(m3/h.人)0(次/h)20(㎡/人)5(W/㎡)15(W/㎡)报告厅261814(m3/h.人)0(次/h)2.5(㎡/人)8(W/㎡)15(W/㎡)接待室262030(m3/h.人)0(次/h)8(㎡/人)8(W/㎡)15(W/㎡)普通办公室262030(m3/h.人)0(次/h)6(㎡/人)8(W/㎡)5(W/㎡)普通办公室262030(m3/h.人)0(次/h)8(㎡/人)8(W/㎡)15(W/㎡)楼梯间--0(m3/h.人)0(次/h)0(人)3.5(W/㎡)15(W/㎡)病房26212(次/h)0(次/h)5(㎡/人)5.5(W/㎡)20(W/㎡)设备间--0(次/h)0(次/h)0(人)6(W/㎡)15(W/㎡)走廊261620(m3/h.人)0(次/h)50(㎡/人)3.5(W/㎡)15(W/㎡)餐厅261830(m3/h.人)0(次/h)2.5(㎡/人)8(W/㎡)15(W/㎡)8 暖通空调系统8.1 系统类型8.1.1 系统分区系统编号系统类型制冷SEER制热HSPF面积(㎡)包含的房间默认双管制风机盘管--729.20所有房间8.1.2 热回收参数系统编号热回收供冷供暖回收效率启动温(焓)差回收效率启动温(焓)差默认无----8.2 制冷系统8.2.1 默认冷源8.2.1.1 供应的系统系统编号默认8.2.1.2 冷水机组名称类型额定耗电量(kW)额定制冷量(kW)额定性能系数(COP)台数机组1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1005005.0018.2.1.3 水泵系统类型调节流量(m3/h)扬程(m)设计工作效率(%)输入功率(kW)冷却塔耗电比(kWh/m3)台数冷却水泵单速320258031.30.031冷冻水泵单速320308037.6-18.2.1.4 运行工况负载率(%)机组制冷量(kW)机组功率(kW)性能系数(COP)冷却水泵功率(kW)冷冻水泵功率(kW)冷却塔功率(kW)20100254.0031.337.61040200484.1731.337.61060300684.4131.337.61080400805.0031.337.6101005001005.0031.337.6108.2.1.5 制冷能耗负荷区间(%)区间负荷(kWh)运行时长(h)制冷机组(kWh)平均性能系数(COP)冷却水泵(kWh)冷冻水泵(kWh)冷却塔(kWh)0~2026638129066604.0040377485041290020~400000.0000040~600000.0000060~800000.0000080~1000000.00000>100000-000合计26638129066604037748504129008.3 供暖系统8.3.1 默认热源8.3.1.1 供应的系统系统编号默认8.3.1.2 热水锅炉系统8.3.1.2.1 热水锅炉燃料类型容量(MW)台数累计热负荷(kWh)锅炉热效率外网热输送效率热/电系数(kWh/kWh)折合电耗(kWh)烟煤II1.001322410.780.922.93153328.3.1.2.2 热水循环泵类型流量(m3/h)扬程(m)设计工作效率(%)输入功率(kW)台数单速320308037.618.3.1.2.3 热水循环水泵能耗负荷率(%)锅炉负荷(kW)供暖水泵功率(kW)热水输送能效比EHR区间负荷(kWh)区间时长(h)供暖水泵电耗(kWh)2020037.60.1880322411684633184040037.60.09400006060037.60.06270008080037.60.0470000100100037.60.0376000综合322411684633188.4 空调风机8.4.1 独立新排风系统编号新风量(m3/h)单位风量耗功率W/(m3/h)风机功率(W)运行时长(h)新风电耗(kWh)默认51970.24124730003742合计3742系统编号排风量(m3/h)排风比单位风量耗功率W/(m3/h)风机功率(W)运行时长(h)排风电耗(kWh)默认41580.80.2499830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