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民歌嫁令阔音乐探究[摘要]赫哲族人用歌声传递情感,用歌声伴随劳 动,他们在歌唱中学习,在歌唱中感悟生活,创作了许多反 映其赫哲人民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关键词]赫哲族嫁令阔音乐特点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古称“肃 慎”、“黑水”等赫哲人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龙 江畔、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沿岸赫哲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 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虽然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却没有本 民族文字,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文赫哲人常年以捕鱼、狩猎 为生,是我国唯一以渔猎为生的民族赫哲人凭着他们的勇 敢和勤劳,在漫长而艰辛的历史长河中,在他们特有的渔猎 生活中创造并发展了本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和多彩的精神 文化,赫哲族民歌就是其中璀璨的一员随着一曲《乌苏里 船歌》在大江南北的传唱,这个在黑龙江世居的赫哲族与那 优美流畅的旋律一起,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一.赫哲族嫁令阔概述赫哲族民歌的体裁主要分四大类:嫁令阔、哈康布力歌(“天鹅”歌舞调)、依玛堪和萨满歌曲一)嫁令阔简介嫁令阔是除其他三种体裁形式以外所有民歌的泛称嫁令阔”类似汉族的民歌,“嫁”赫哲语是名词,“歌”的意思;“嫁令”是唱歌的意思;‘阔”是赫哲语关 系形容词的附加成分,它接缀在名词和动词上,表示名词和 动词的指令范围,意即小调、小曲的意思。
嫁令阔的句式、段式比较简单、自由,有两个相同乐句 构成的单乐段;有由两个对比乐句构成的单乐段;有由四个 乐句构成的单乐段;还有由乐句不规整的单乐段长短不一, 重复居多,便于演唱和记忆嫁令阔是赫哲人民真情实感的流露,唱出了广大人民的 心声这与赫哲民族质朴粗狂的性格分不开他们生活条件 艰苦,长年劳作,形成他们朴实的性格,同时他们也有着朴 素的愿望,他们所唱的嫁令阔都是内心生活的写照,都是发 自心底的声音《渔歌》中唱到:‘我在松花江荡起船儿, 年年月月靠打鱼过日子,我祈求各位神灵多多保佑……”语 言质朴感人,句句情由景发它的句式没有固定程式,大都 是长短不齐、字数并不固定的自由体,语意衔接比较紧密由于演唱‘嫁令阔”的歌手的年龄差异或方言之别,演 唱中常常出现“赫尼哪”、“啊啷赫呢哪”、‘哦纳纳” 等这样的衬词,既可独立填充全歌,也可作虚词穿插在歌词 中使用,使得整个曲调清新、明快也使民歌的风格更加突 出二)嫁令阔分类‘嫁令阔”从歌词内容和曲调变化看大致可分作五类:1•古歌:由于赫哲人信仰“萨满”教,许多的民歌内容 具有神话、族源等性质,它也反映了古代赫哲人民生活和愿 望但由于种种原因,口头流传至今,流传下来的极少,十 分珍罕。
如用类似于依玛堪曲调演唱的《迁徙歌》,就被誉 为会唱歌的‘活化石”代表曲目有《求神赐福》、《叹辞》、 《战谷》等2•神歌:主要由赫哲族萨满在祭祀仪式中演唱,有《请 神歌》、《问病歌》、《驱魔歌》、《颂神歌》、《送魂歌》等其调相对固定,但每个人演唱中又具有个性风采神歌曲调 后被依玛堪艺术和篝火夜舞等引用3•风俗歌:主要是描写赫哲人生活风俗的歌曲反映内 容有渔猎生产、男女爱情、民俗风情、家乡山水等,这类民 歌所占比重比较大其歌词随意性很大,可看见什么唱什么, 想什么唱什么,词曲尽情即兴创作如《松花江相会情歌》、 《想情郎》、《思恋调》、《河边情歌》、《祝福歌》等,都属经 典性作品三是描写赫哲族生活的风俗曲主要内容是上山 狩猎、下河捕鱼的乐趣、对家乡山水风景的赞叹和歌颂爱情 的美好4•倾诉歌:是赫哲人对本族苦难历史回忆的歌这类民歌的产生和赫哲族苦难经历相关,它主要表现赫哲人同大自 然斗争的艰辛、苦难求生存的愿望、民族的艰难生活以及对 日寇血腥罪行的控诉这些民歌曲调缓慢悠长,悲切凄美, 听起来如泣如诉,让人有一种压抑感如《过去痛苦的日子》 等5•赞美歌:这类民歌均产生在新中国建立后,歌颂党共 产和毛主席、歌颂美好的新生活。
数量比较大,内容也很集 中,传唱范围广这些新民歌通常是在过去的民歌曲调中进 行第二次创作,加以发挥,填上新词也就成为了赞美歌代 表曲目有《绿色的山呦绿色的水》、《捕鱼谣》、《今天的幸福 生活》、《解放后的生活》、《感谢领袖毛主席》等代表作者 有吴连贵、吴福常、韩福德、孙玉森等三)嫁令阔音乐特点1•调式音阶嫁令阔的音域不宽,一般都在八度左右,最宽不过 、 二度调式以五声调式居多,调式以宫、徵为主,羽调式其 次基本没有变化音角、商调式虽有,但稀少罕见有的 只有 “do、re、mi、sol""三音列"和"do、re mi、 sol” “四音列”构成的歌曲从它简单的音域和不复杂的 调性来看嫁令阔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原始性”2.节奏节拍嫁令阔的节拍规整,很少有大起大落大多以2/4、4/4 较为常见,其次是3/4和3/8,自由节拍的民歌几乎没有例如:2/4拍子的歌曲有《我的家乡多美好》、《乌苏里麻木》、《过去的痛苦》等4/4拍子的歌曲有《等阿哥》、《找情郎》、《回想起从前 的生活》等3/4拍子的歌曲有《河边情歌》、《“赫呢哪”调》、《打 鱼歌》等嫁令阔的节奏特点是前短后长、前松后紧的节奏型见 谱例)可以归纳为“划动型”,所谓‘划动型”节奏是指赫 哲人行船打鱼双手划桨形成的动作节奏。
划过船特别是参加 过龙舟赛的人都知道,划桨的节奏越整齐,船就越平稳越快, 赫哲族人常年划船打鱼,对此有着深厚的生活体验,反过来, 这种生产生活节奏也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心中,源于生产生 活的赫哲族民间音乐也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出这样的节奏3.旋律旋法赫哲族民歌中波浪型的旋律线条和划动型的节奏二者之间的结合,是赫哲族民歌曲调的明显特征和风格旋律线 走向有两个特点,首先用五声音阶的上下级进和跳进;其次 是旋律有规律的连续上下行反复进行,给人以波涛起伏浪花 阵阵感觉由于赫哲族人民以捕鱼为生,渔民们随着水浪哼唱,形成了旋律优美而流畅的“波浪型”的旋律线条,这也是赫哲族民歌曲调的主要风格四)嫁令阔歌词的艺术特点赫哲族“嫁令阔”无论是传统歌谣和新民歌都具有独 特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精美洗炼、感情饱满、形象生动在 艺术表现手法上,都具有很多艺术特点,如:夸张、比喻、 反复、对比、排比、联想和拟人化等,但比较集中的表现在 起兴、比喻、反复等手法的运用上1. 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起兴是抒情民歌 中运用的极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段,它普遍存在于各民族的 民歌中歌手以物起兴,借物言情,以此引彼,随口抒发内 心的情感,引出歌词的主要内容。
起兴的句子往往烘托出歌 手的心情,使全歌具有更加宏大深沉的气势和蕴含,更为激 动人心的情感力量赫哲歌手的起兴,饱含着渔猎生活的特 色,充满了三江地区独具的生动形象2. 比喻比喻是赫哲民歌中另一种常见的手法有的歌手说:“渔船是大江的翅膀,比喻是民歌的翅膀”赫哲民歌中的 比喻,是赫哲民族通过独特的民族生活积累和提炼的观察力 和想象力的结晶,具有非同寻常的朴素的艺术魅力3. 反复歌词的反复重叠使赫哲民歌委婉深沉、细密绵长、荡气 回肠,是在歌曲中创造一种哀怨徘恻气氛的重要手段赫哲人用歌声传递情感,用歌声伴随劳动,他们在歌唱 中学习,在歌唱中感悟生活,“嫁令阔”早已与赫哲人的生 活融为一体,成为赫哲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赫哲 族音乐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孕育和积累,经过现代文艺 工作者的提炼和加工,使其焕发出时代的艺术风采近年来 广大词曲作者以赫哲民歌为素材,创作了很多反映赫哲人民 生活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讴歌了赫哲家乡的幸福和繁 荣,使赫哲音乐不断的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并得到艺术界 的关注,这是可喜的成果,但是当前还要进一步挖掘收集、 传承保护传统的民间音乐,创作出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民族 特色的音乐精品,使赫哲音乐进一步登上新的艺术高峰。
注释:① 凌纯声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上海文艺出版社 1934② 《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③ 方衍《黑龙江少数民族简史》北京中央民族学院 出版社,1993.④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黑龙江卷下》中国ISBN中心出 版 1997⑤ 陈恕《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民歌介绍(五)一一 赫哲族民歌》北方音乐1999.5⑥ 于长《现代化进程中的赫哲族》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2⑦ 李利佳赵新《略论新时期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 发展》艺术研究2004. 8⑧ 黄任远《黑龙江少数民族英雄史诗一一赫哲族卷》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⑨ 李利佳 杨润《赫哲族民歌总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 6责任编辑: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