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20095141275$壹陽條苑孝减学年论文(设计)(本科)学院 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年级2009 级姓名立方媛论文(设计)题目浅谈竹笛吹奏中的装饰音叠、打、颤指导教师罗一鸣 职称 助教成绩2010 年 5 月 28 0摘要 3Abstract 3一、 竹笛的发展历史 3二、 竹笛装饰咅 4(一) 叠咅 4(二) 打音 4(三) 颤咅 4三、 叠、打、颤的各自运用 4(一) 叠音的运用 4(二) 打音的运用 5(三) 颤音的运用 5四、 总结 6参考文献 6浅谈竹笛吹奏中的装饰音叠、打、颤姓名:向方媛音乐学院指导老师:罗一鸣学号:20095141275音乐学职称:助教摘要:竹笛在中国器乐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仅因为其历史的悠 久,更因为竹笛本身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是最能够反映演奏者感情的一种乐器之 一,而其中就少不了吹奏时装饰音的运用竹笛中的技巧有唇、指、气等二其中 的迭、打、颤是属指在南派技巧中尤为重要关键字:竹笛;装饰音;叠打;颤Abstract (Times New Roma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bamboo music plays a vital role. Not only because of its history, more because bamboo f luters it self has distinctive glamour, it is the most able to reflect the feelings of a musical performers, including one not playing the ornamentation. One of the stack and play, flutter and particularly important.Key Word (Times New Roman): Bamboo f luters,()rnamentation, diego, play, f lut ter.前言:笛,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至少有两千多的历史。
有多种型制与变体, 现在主要的是曲笛和梆笛在各种民间合奏乐种中如西安的鼓乐,二人台牌子曲, 苏南吹打,江南丝竹中常常作为主奏乐器岀现在各类戏曲中,如昆曲,梆子中更 是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尤其近半个世纪以來,在独奏倾向 的带动下演奏技巧口臻完善,有一整套富于特色的技法使得乐曲更加婉转流畅 使得乐曲韵味十足一、竹笛的发展历史:竹笛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产生的骨哨,1977年, 中国考古工作者在距今八千年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发现160支骨哨, 此后在河南省贾湖文化遗址中发现了 20多支骨笛,经有关专家鉴定,这些骨哨、 骨笛于以后的竹笛有密切的关系已故赵松庭先生认为“竹笛不但是最古老 的乐器,也是所有管乐器的鼻祖近年來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马王堆三号汉 墓中发现了两支横吹的竹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发现了一支带 七个指音孔横吹的笛,因此可以完全断定中国竹笛不仅在距今2500多年以前已 经在中国南方广为流传,而且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广泛的普及汉至唐时期中 国竹笛在制作与音色方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 “柯亭笛”隋朝时期,中 国竹笛产生了 “大横吹”、“小横吹”、“排萧”等名称。
至唐代,中国竹笛的音色 发生了巨大变革唐代的刘系,制作了七星管、蒙膜助声”,开创了中国竹笛贴膜变声发咅原理的新时代宋至清时期,中国竹笛的形制已趋于稳定,并且已 开始大量广泛运用于曲艺、戏曲与民间咅乐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主奏与伴奏,如 宋代的主奏乐器”鼓笛曲“,元代,中国竹笛用于伴奏昆曲与梆子戏等剧种明 清时期,中国竹笛是江南丝竹乐、十番锣鼓与二人台牌子曲等大量民间音乐合奏 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斥器二十世纪,中国竹笛独奏艺术表演形式达到了空前的 发展阶段也发展出了以北派冯子存、刘管乐,浙派赵松庭与中原乐派孔建华为 代表的南、北、浙、中四大流派将中国竹笛艺术表演形式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各 乐派的技巧也越加丰富,其中南方乐派中尤其注重叠,打,颤而其中的也十舌 头的运用分重要舌生在口腔底部,由三种方向排列的横纹肌组成吹奏时舌在 口腔中的各种运动对笛子的发音有各种影响舌体横纹肌的不同收放,使舌体 向各个方向弯曲、伸展,吹奏中由于舌体横纹肌的交替收放,使舌与上频时而贴 近,时而离开,对呼气起着“开关”的作用,造成呼气的时断时续,使吹奏的笛 音产生分奏的音乐效果,如吐青、垛音、叠音等舌尖在放松的条件下利用气的 冲击与上频有弹性地时抵时开,使笛声产生“碎音”效果,如花舌音、弹音等。
舌在不用时应自然放松地收于口腔下部,以使口腔打开,增大气流的通道二、竹笛装饰音:(一)叠音:又叫做“唤音”,是稳伏在旋律中时值很短小的小音符,它在民间技巧中对旋律进行加花的一种手法,其符号“乂”,是从一个比主音高的音 符快速回到主音,是一个快速的、无反复重复指法,而且是在连音线下而完成 叠音有二度叠音和非二度叠音著名笛子教育家赵松庭先生对叠音是这样解释 的:叠的含义就是儿个音叠在一起,在吹奏一个音时,指法上有儿个音的动作 而“北曲叠咅自顶端,南曲叠咅不过三”也就说明南北笛曲风格在叠音上有所不 同二) 打音:是用手指在本音上有力而有弹性地击打而成记号为“丁”,在 兀曲常用于同度岀现时为了使音与音之间断开在南方笛曲演奏中一般不用吐 音,当遇到同度重复时,可采用打音技法将其断开,使得乐曲更加的明了动听,(三) II音:是有本音与上方邻音快速均匀交替而成,记号气八~是将本咅上方咅孔“2”咅手指作上下快速均匀交替关闭,最后落到本音上,形成了 打二度的颤音分为捋颤音、揉颤音、三四度指颤音、波颤音、交击颤音、长颤 音等三、叠、打、颤音的各自运用(一)打音:在南方江南丝竹和昆曲中常用这一技巧如兀游奏:-^9 Z 1 NN 三匚養壬只 1 建N 笑N走三见谱例《欢乐歌》r2. 6 1 12 3< 561 5235」 一二=二• ■■■・・■・i tr tr 2 T tr:M327 6156 1327 6156 可 i 23 1257 6. 5■■■■■■■■ >■■■■■■ 卩・「・■: “ : 亠-… -「・: — 3= _ L y . JT ~ c ~~? v a 、 ; s z ;~r v f; u~1 12 3253 235 3217 615 6 ・ 6561 5・ 6 3 2 5 65 3235 I 9 12 6765 3256 二 = ■亠 J ・■;・= | xagaj— • 一二 *■ I SSS^i GSSRBBB OMHMHi《欢乐歌》如不加上叠音等技巧对旋律进行润饰,就会使吹奏者感到呆板,平淡 无味,演奏起来无法明快热情,清新秀丽,流畅委婉C叠音的奏法比历音快,比 倚音慢,,运用时要仔细体会。
二)打音:适用华丽而抒情的曲调,能丰富忌曲色彩. 江先渭《姑苏行》见谱例:V : # V 二《姑苏行》除打咅技巧运用外,还巧妙地将叠咅,颤咅结合起来使用,表现 有人们在欣赏精巧秀丽的苏州园林时,美不胜收的愉悦心情打咅奏法可在昆 曲,江南丝竹等地的南方民族与中进行练习,达到打咅的手指灵活机敏,有力而 有弹性,达到饱满、圆润的声音效果三)11音:在江南丝竹、昆曲中的不同运用的出彩之处1、江南丝竹江南丝竹的流传屈吴语地域(苏杭一带)我们知道,吴方言区民歌的旋法是以 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的骨干音亦以级进为常见,有些跳进的特性乐汇也可做由 级进的乐汇转位变化而来润腔丰富,装饰音较多而细密,曲调的主要风格曲折 婉转,清丽流畅,圆润而细腻,运指讲究轻盈、灵敏、迅速,要求力度适中,小 颤音是其典型代表例《欢乐歌》江南丝竹陆春龄编曲r2. 6 1 12 3. 561 5235 =—= JL1.623 务23 1257 6. 52 灯 tr^1 327 6156 1327 6156T/ 1 12 3253 235 3217—・・,・■, _二=-亠・ 订,=5> 6 3 2 5 65 3235眾 12 6765 3256=aa CBSEMHB OaBSMB此乐句装饰音较多口细密,曲调风格曲折婉转,清丽流畅,圆润而细腻,小颤音 的运用使乐句更加轻盈、灵敏、迅速,同时加上二度长颤音,在气息的配合下, 使得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及人民陶醉于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热烈欢快的心情淋漓 尽致地展现于观众而前。
2、昆曲昆曲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是“曲牌体”其腔调流丽悠远、清柔婉转、幽 雅深情、芳妍意浓、雄劲悲激,竹笛是为伴奏唱腔而用,所以演奏者必须要按演 唱中所讲的“凤头、豹尾、猪肚肠”即:出字起音要有喷口,收字归音要率,中 间的行腔要有起状变化等方面的要求去演奏因此,昆曲中的竹笛演奏特点是刚 柔相济,力度变化大,腹震音突出,运指要有力而富有弹性,要求干脆利落谱例2、《小放牛》陆春龄改编:此乐句中弹性指颤咅的运用,就如剧中人物在互猜谜语,自由游戏的生动情节展 现竹笛指颤咅技法的运用是受其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等诸多文 化因素的影响中西音乐之间由于文化不同,诸如中国竹笛与西洋长笛指颤音技 法差异及器乐音色的多元与单元差异,便证实了彼此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充分 体现了音乐文化多元化在竹笛的吹奏表演中,竹笛的装饰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加了笛子独特 的表现力迭音使得乐曲不呆板,演奏起来更加明快热情打音使得音与音之间 断开,有间隔时间使得乐曲更有活力而颤音的重要性也尤为突出,齐种不同 的颤音使得乐曲更加的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因此装饰音在中国竹笛的发展流 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竹笛的吹奏中的技法还包括:波音、赠音、吐音、 滑音等。
而上面论及的叠、打、颤为南派所擅长,北派则擅长运用:吐、滑、花 等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 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利落、速度平均、灵活、 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唇的功 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我们所论及的是指法的运用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参考丈献:1. 作者: 书名:竹笛演奏技法 版次:1999年5月第一次印刷出版社:蓝天岀版社 年份:1999.52. 作者:许国屏书名:青少年学竹笛 版次:1995年1月第一版,1999年7月第12次印刷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年份:1999. 73 •作者:张云田书名:民族器乐欣赏 版次:1996年9月第一版岀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年份:1996. 9成 绩:学院意见:指导教师(签字):200年 月 日学院院长(签名):200年 月 日09级 音乐 学院 音乐学 专业二 班学年论文(设计)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