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剩余价值分配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9.50KB
约21页
文档ID:407140928
剩余价值分配_第1页
1/21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派 一、利润和平均利润 (一)利润与利润率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1)资本主义公司生产的商品价值构成商品价值(W)涉及:已消耗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用公式表达: W=C+V+M 对全社会来说,C+V+M是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即商品的生产费用对资本家来说,她自己不从事劳动,仅支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至于商品中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并没有任何支付2)成本价格的概念 成本价格,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即C+V也叫资本家的生产费用,或叫生产成本用K表达:K=C+V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随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剩余价值 W=C+V+M K=C+V W=K+M M=W-K 这样,剩余价值体现为成本价格的一种附加额,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直接关系被掩盖了,成本价格的实质在于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4)资本主义成本价格与生产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两个不同的量5)成本价格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第一、资本家经营公司时赚钱或的亏本的标志。

因此,成本价格是资本家发售商品的价格最低界线第二、成本价格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能力大小和成败核心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由于生产中所消耗的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体现为生产成本,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剩余价值也就体现为生产成本心服上的一种增长额,即所有所费资本的增长额,并且还进一步地体现为所有所用资本的增长额当剩余价值被当作是所有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获得了利润形态利润用P表达) (2) 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第一,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是预付可变资本的增长额,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人与人的关系;利润是相对于所有预付资本而言,是所有预付资本的增长额,体现投入资本的价值与增值部分的资本价值的关系,是物与物的关系第二,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3)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成本价格加上利润用公式表达: W=C+V+M W=K+M W=K+P(4)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进一步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2)利润率的含义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表达资本家预付总资本的增殖限度用公式表达:pˊ=M/C 或=m/(c+v),其中C为所有预付资本3)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联系:同一剩余价值在不同条件下的比例关系的比较剩余价值率是剩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mˊ=m/v);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pˊ=m(c+v))区别:第一,反映不同的关系 :剩余价值率反映剥削限度,利润率反映预付资本的增殖限度第二,量的区别:利润率不不小于剩余价值率(4)影响利润率的要素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下:利润率—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第二,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周转速度—年利润率—利润高下,同方向变化第三,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下: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低,反方向变化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节省自身不带来利润,不变资本的节省可以使同量的剩余价值所耗费预付资本越少,可提高利润率,不变资本节省限度和利润率高下同方向变化第五,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二)利润平均化与生产价格公司之间的竞争有同毕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和不同的生部门之间的竞争的两种形式其成果是完全不同的1、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市场价值。

1)部门内部的竞争,是指生产同种商品的资本主义公司,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争取超额剩余价值而进行的竞争竞争成果是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一种商品只有一种统一的市场价值)2)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争夺有利的投资场合而进行的竞争竞争成果形成了平均利润率2、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因素及成果)(1)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状况下,同量资本由于不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利润率高下不同2)浮现:在一定期间内投入等量的预付资本,却得不到等量利润的状况3)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就会浮现资本的转移,也就是资本家必然把资本从利润低的部门转向利润高的部门,即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向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这既涉及原有的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出或流进,也涉及新资本向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和行业的投资4)部门间资本转移重要通过:商品的供求关系、价格、利润和利润率来实现由于受价值规律的作用,当高利润部门的资本供应过剩,产品供应超过需求,导致价格下挫,利润减少,利润率减少相反本来利润低的部门,由于资本供应减少,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扬,利润增长,利润率提高,资本又开始回流,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之后,部门间的超额利润呈现出减少甚至消失的趋势,利润最后趋近于平衡。

各部门大体上获得相等或相称的利润,这时利润率就转化为平均利润率了5)资本转移的成果形成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这时,同量资本可以获得同量利润其成果是各个生产部门本来高下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了平均利润6)平利利润率与平均利润平利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达:平利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量/社会预付总资本平均利润,是指各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用公式表达: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的实质:(1)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派的过程重新分派的过程只有在超额利润消失,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利润率不断下降,最后各部门利润基本趋近于平均化2)从不同部门看,由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各部门资本家所得到的剩余价值就不一定与本部门工人所发明的剩余价值相等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部门利润>剩余价值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利润=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部门利润<剩余价值(3)从整个社会总体看,利润总量与剩余价值总量是完全相等的理论上我们看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利润率的平均化是一种发展趋势,不是简朴绝对的平均4.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下的因素是正有关的关系。

1)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它与平均利润率呈正有关的关系2)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派,即投在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由于不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下东同,影响利润和利润率,从而影响平均利润率)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被进一步掩盖和歪曲(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第一次掩盖,但剩余价值与利润在质上不同的,在量上是相似的;人们可以意识到利润的发明与工人劳动的关系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利润和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由于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也不同了,同量资本生产剩余价值量大的部门同生产价值量小的部门却获得了同样的利润量3)利润无论是从性质还是从数量看,都是预付资本的产物,是资本家付出的成本的产物,而不是工人发明为资本家免费占有的部分利润的真正来源被彻底地遮蔽起来了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含义: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用公式表达: 生产价格=商品的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

2、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1)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在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商品的价格不再环绕价值中心上下波动,商品的市场价格环绕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理解问题的核心:决定生产价格变动的因素与决定价值变动的因素是不同的价值变动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价格变动取决于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2)商品的市场价格环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不是背离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特殊形式第一,虽然各个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发明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整个社会看,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的总量相等第二,虽然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与它的价值并不相符,但从全社会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是相等第三,生产价格其变动仍然取决于价值的变化商品的生产价格=K+P;商品的价值=C+V+M成本价格K由消耗了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平均利润但是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平均化3、生产价格形成后的超额利润(1)我们必须破除结识的误区:当生产价格形成后来,各部门之间的利润趋向于平均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别资本家之间利润率差别的消失;也不意味着个别资本家不再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2)马克思考察平均利润率是以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和平均周转速度为前提的,因而将部门内部各个公司之间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的差别加以理论抽象和考察的平均化,决不意味着她们的差别的消失3)生产价格是指社会生产价格,即就是部门平均生产条件决定的一般生产价格,并不是个别公司生产价格,(4)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各个资本家之间为获得超额利润常常进行部门内部的剧烈竞争5)超额利润不会由于部门间的竞争而平均化四)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种重大问题,即价值规律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得到进一步论证2、它阐明了各部门资本家共同 分工人阶级发明的剩余价值的关系,揭示出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之间主线对立的经济本源,证明工人阶级不仅受本公司、本部门资本家的剥削,并且受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3、它阐明资本家之间尽管在争夺利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但在剥削无产阶级这个主线问题上,她们的利益却是完全一致的结论:因此,无产阶级要争取解放,不能只限于少数人反对个别公司的资本家,而是必须联合起来,形成无产阶级整个阶级力量,去反对整个资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的形成1. 商业资本的含义商业资本也叫商人资本,是指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的为目的的资本2.商业资本形成的必然性(1)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转化为商业资本,客观上有两种也许性性:第一,商品资本的职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商品资本的职能就不同于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职能三种资本职能: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货资本分工) 第二,从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来看,总有一部分资本常常处在流通领域就是说,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既同步并存,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有也许使商品资本独立出来转化为商业资本2)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业资本,不仅有也许性,并且有其必要性这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产业资本家所经营的销售活动越来越多,流通过程中所占的资本数量也越来越大这样,产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的销售业务时,需要相对地有时甚至是绝对地减少生产资本的数量,从而导致产业资本的利润率减少因此,产业资本家为了减少用于流通过程中的资本,增长生产资本的数量,就规定由专门从事商品业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