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修订说明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3页
文档ID:23760120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修订说明_第1页
1/3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修订说明1、本册修订的主要内容1.整节或整目被删除或增加的内容(1)整节被删除或增加的部分修订课标“认识区域”内容标准删除了“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和“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修订教材对应删除了第六章第二节人文环境为了充实删减后的第六章内容,修订教材第一节改为“位置和范围” ,保留了原有的“世界第一大洲” ,增加了“雄踞东方的大洲” ;第二节改为“自然环境” ,纳入“地形和河流” “复杂的气候”   (2)整目被删除或增加的内容修订课标删除了“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 对应课标的变化,修订教材删除了原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第二目“水旱灾害频繁” ,将气候的有关内容与“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并入“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为了增强修订教材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修订教材根据区域地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删除了第七章第二节第四目“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增加了“热带旅游胜地” ;删除了第七章第三节第四目“发展中的工业” ,增加了“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每册教科书的具体印张数,修订教材还删除了原教材中没有太大存在价值的内容,如原教材第八章第一节第一目“长期的热点地区” ,第九章第一节第四目“资源消耗大国” 、第二节第四目“城市化问题” 。

2.在叙述式课文中给出的必要地理知识(1)强化地理位置表述的部分地理学是一门空间科学任何地理现象和事物都要落实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上原教材设计读图活动,让学生读图认知区域位置,对区域空间位置的表述较弱修订教材通过增目或强化开篇交代等途径,强化了地理位置的表述前者如第六章第一节第一目“雄踞东方的大洲” ,第七章第四节第一目“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后者如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八章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九章第一节美国2)具体阐述核心地理知识的部分原教材倡导探究学习,大部分内容以活动展开由于叙述式课文不足,教师教和学生学都比较困难修订教材重视直接传授地理知识,给出课文目下核心地理知识,为学生活动提供足够的知识基础例如,修订教材第六章第二节“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详尽地描述了亚洲的地势、地形,以及河流的分布格局,为学生活动描述北美洲地势、地形和河流分布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再如,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详细地阐述了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主要粮食作物,为活动分析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奠定了知识基础3.删除或兼并重组的活动(1)删除的活动有些活动没有探究价值,既占版面,又浪费老师和学生的时间。

有些活动难度较高,依初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很难自主或合作完成有些活动溢出了教材标题范围,不符合写作规范,不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修订教材删除了这些活动删除的第一类活动如原教材第七章第二节活动 1 第 3 题,删除的第二类活动如原教材第七章第一节活动 2 第 3 题、第八章第三节活动 3第 2 题,删除的第三类活动如原教材第七章第一节活动 2 第 4 题2)兼并重组的具有探究价值的活动为了增加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修订教材对原有活动进行了兼并重组每个活动给出活动目的,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三至四个问题例如,修订教材第六章活动 2 设计两题五小题,让学生描述北美洲的地形与河流,熟悉描述大洲地形和河流的基本方法再如,修订教材第八章第四节活动 1 设计两题,让学生分析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原因4.增强表述科学性、系统性的内容(1)强化文题对应、密切文图配合的部分这次修订还根据实验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建议,订正了原教材文不对题、图不配文的内容例如,原教材第八章第三节第一目“黑种人的故乡”仅有两行文字阐述黑种人,其他均是生态景观描述和社会发展历史概说,文不符题;几幅展示艺术天赋的图片附在“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的宗教”之后,亦牵强附会。

修订教材订正了表述,强化了文题对应,密切了文图配合2)增强表述的地理科学性和语言逻辑性的部分为了提高教材质量,此次修订进行了三次集中讨论、三次集体通稿,两次学科专家审阅、一次校对专家审读经过细致的打磨,订正了各种地理或语言表述错误,增强了语言文字表述的地理科学性和语言逻辑性例如,原教材第十章“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第一句“南极周围海域生活着大量的鲸” ,存在明显的地理科学错误,修订教材改为“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生活着大量的鲸” 再如,原教材第九章第二节巴西图 9.20 注释文“在我的家族中,有黑种人和白种人的血统”,有语言逻辑错误,修订教材改为“我的家族有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的血统” 2、需要重点说明的具体内容1.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修订教材图 6.6 选取原教材图 6.17 中四幅图,举例说明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巨大,印证“亚洲为世界第一大州,地域范围广大” 2)按照最初的修订思路,修订教材第一节活动 2 应让学生描述“北美洲为世界第三大洲” ,但考虑除了面积之外,其他方面无法论证说明,故折中选择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3)修订教材图 6.9 删除了原教材图 6.7 中苏伊士运河、死海、阿拉伯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珠穆朗玛峰、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小游平原等在亚洲地形图上没有标示的地理单元,保证了两图的协调一致。

2.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1)修订教材第一节第一目“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叙述式课文将原教材内容条理化后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多火山和地震、火山和地震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几部分给出活动设计三个问题,集中探讨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减灾措施2)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日本经济为加工贸易经济,进口工业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但是,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开始输出技术和资金,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经济走向全球化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日本的技术创新能力减弱,在全球化经济中以输出资金为主所以,修订教材将原教材“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改为“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应该理解这种密切是有限度的,以单向输出资金为主,技术和人才输出不占优势,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非常少3)在人稠地窄、寸土寸金的地方,农业耕地和生态用地往往此长彼消,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变得非常必要修订教材第二节“活动”2 以东南亚发展油棕种植和保护红猩猩的热带雨林栖息地为例,探讨如何协调农业生产与热带雨林保护的关系,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人地协调的必要性4)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全球产业转移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

印度牢牢抓住了发达国家向外承包服务业务的机会,利用本国人才、语言、技术等优势积极承接服务业务,发展了服务外包产业,成为“世界办公室” 这与积极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加工、组装、制造产业,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也是印度的优势和特色因此,修订教材增加“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一目,介绍了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5)20 世纪 90 年代,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近些年,尽管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俄罗斯经济依然无法摆脱依靠卖石油、充当“世界加油站”的尴尬角色为了让学生认识俄罗斯的重工业发展“重中有重” ,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修订教材在“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一目补充了“阅读材料” “世界加油站” 3.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1)与原教材图 8.6 相比,修订教材图 8.6 绘制的航线 C 显著增粗,原因是随着我国对世界石油市场依赖程度的增加,我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数量急剧增多2)修订教材图 8.11 增加了土耳其人的宗教信仰3)修订教材第二节将原教材“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和“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合并为“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删除了原教材关于欧盟的表述。

4)近年来,非洲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很多特色产业,如肯尼亚的花卉产业和旅游业,安哥拉的石油化工工业为了展示非洲经济蓬勃向上的积极一面,修订教材将原教材“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改为“快速发展的经济” 5)修订教材第四节“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强化了牧羊带分带及各带特点的表述,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限定表述对象——采矿业和冶金业,增加了采矿业特点的表述4.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1)尽管美国的跨国公司将加工、组装、制造产业和服务产业的下游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但是,他们依然控制着工业的核心技术和服务业的上游产业美国依然是世界上工业体系完整、技术先进的最发达国家近些年,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缓慢,高新技术一枝独秀,担当着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但是,不能因此认为美国的其他工业产业已经停滞不前,否认美国的工业发达为此,修订教材将“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改为“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在阐述高新技术产业之前,系统阐述了美国发达的工业体系2)修订教材第二节巴西图 9.26 中心饼状图展示了巴西热带雨林开发的几种途径及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饼状图可以看出,雨林多半被开发为牧场,其次被烧荒垦植,再次为采矿、办工厂、建城镇,最后为建伐木场和大型农场。

铝钒土加工场图片直观展示了采矿、办工厂和建城镇,焚烧垦荒照片对应展示烧荒垦植,大豆收割运输图片形象展示建大型农场,牧牛场照片对应展示建大型牧场5.第十章极地地区(1)原教材“冰雪覆盖的地区”只对应气候寒冷、气温低,冰雪茫茫,并不能涵盖降水少、风速大和生物耐寒等地理内容,为此,修订教材将该目改为“独特的自然环境” 2) “阅读材料”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增加了黄河站和昆仑站这两个站都是我国于 21世纪初兴建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