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过河-北师大版秋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教学内容为数学中的过河问题此次教学旨在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过河问题的解题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材采用北师大版秋教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对简单的过河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2. 学生能够发挥逻辑思维,解决较为复杂的过河问题;3. 学生能够欣赏数学美,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学重难点重难点:1. 学生对过河问题的理解;2. 学生能否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概念(如岛、船等);2. 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推理出方案难点:1. 学生能否设计出合理的方案解决过河问题;2. 学生能否利用学过的知识点来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5分钟)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教学PPT,准备好板书工具、沙盘、纸和笔等教学用具2. 导入(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经常在哪些地方看到河流?是否有过类似的过河经历?这样的经历是否有困难或危险?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介绍几个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3. 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分析例题,让学生了解过河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详细阐述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提出针对性的解题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逆向思维在解决过河问题中的重要性。
4. 练习(40分钟)教师通过PPT放映实例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每道题目的时间可以适当安排,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解答其中,难度适中的题目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分组解决,较难的题目可以在课后布置,让学生在家里思考和解决5. 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总结,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简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的过河问题练习,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讲解和练习两个部分,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河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总结环节对本课程进行简单评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思考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问题:1. 过河问题中的典型概念有哪些?2. 对于不同类型的过河问题,有没有一些通用的解题方法?3. 如何利用逆向思维解决过河问题?4. 如何发掘数学中的美和实用价值?参考资料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3. 《小学数学教师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