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三年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强力推荐14400字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6.49KB
约35页
文档ID:264123078
初中三年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强力推荐14400字_第1页
1/35

    初中三年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强力推荐免费14400字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 有理数1正数、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科学记数法、近似数2数轴:用数轴来表示数3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4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值反而小 5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减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为零;一个数加上零,仍得这个数6有理数的减法(把减法转换为加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7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乘积是一的两个数互为倒数8有理数的除法(转换为乘法)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9有理数的乘方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负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10混合运算顺序(1)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 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照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1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2整式的加减(1) 合并同类项(2) 去括号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2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者式子,结果仍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3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1 几何图形:平面图和立体图2 点、线、面、体3 直线、射线、线段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 角角的度量度数角的比较和运算补角和余角:等角的补角和余角相等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 ,(a≠0).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意:ab>0 ?ab<0 ? a?a?0?a?0或?; ?0? ?b?0b?0b??a?a?0?a?0?a?m或?; ab=0 ? a=0或b=0; ?? a=m . ?0 ? ?b?b?0?b?0?a?m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 a>b9.几个重要的判断: x?y?0?x?y?0??x、y是正数, ?x、y是负数, ?xy?0?xy?0??x?y?0??x、y异号且正数绝对值大,xy?0??x?y?0??x、y异号且负数绝对值大. xy?0??整式的乘除1.同底数幂的乘法:a?a=a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a)=a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ab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3.单项式的乘法: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指数写在积里.4.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m(a+b+c)=ma+mb+mc ,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5.多项式的乘法:(a+b)?(c+d)=ac+ad+bc+bd ,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mnmnnnnmnm+n6.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a+b)(a-b)= a-b,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2)完全平方公式:① (a+b)=a+2ab+b, 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② (a-b)=a-2ab+b , 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 ③ (a+b-c)=a+b+c+2ab-2ac-2bc,略.7.配方:?p?(1)若二次三项式x+px+q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q; ?2?22222222222222? (2)二次三项式ax+b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x-h)+k的形式,利用a(x-h)+k ①可以判断ax+bx+c值的符号; ②当x=h时,可求出ax+bx+c的最大(或最小)值k.1???(3)注意:x?2??x???2. x?x?222222128.同底数幂的除法:a÷a=a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9.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1)a=1 (a≠0); a=0-nmnm-n1an,(a≠0). 注意:0,0无意义;-50-2(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0.0000201=2.01?10 .1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系数相除,相同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12.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先因式分解后约分或竖式相除;注意:被除式-余式=除式?商式.13.整式混合运算: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 一 基本概念:直线、射线、线段、角、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互为补角、互为余角、邻补角、两点间的距离、相交线、平行线、垂线段、垂足、对顶角、延长线与反向延长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义、公理、定理、推论、证明.二 定理:1.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有关垂线的定理:(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三 公式:直角=90°,平角=180°,周角=360°,1°=60′,1′=60″.四 常识:1.定义有双向性,定理没有.2.直线不能延长;射线不能正向延长,但能反向延长;线段能双向延长.3.命题可以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是命题的条件,“那么???” 是命题的结论.4.几何画图要画一般图形,以免给题目附加没有的条件,造成误解.5.数射线、线段、角的个数时,应该按顺序数,或分类数.6.几何论证题可以运用“分析综合法”、“方程分析法”、“代入分析法”、“图形观察法”四种方法分析.7.方向角:西北东北偏西30°(1)(2) 北北西西南东南东南偏东60°南8.比例尺:比例尺1:m中,1表示图上距离,m表示实际距离,若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m厘米.9.几何题的证明要用“论证法”,论证要求规范、严密、有依据;证明的依据是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和推论.初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 一次函数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第二章 数据的描述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条形图特点:(1)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2)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扇形图的特点:(1)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折线图的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直方图的特点:(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2 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3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四章 轴对称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2 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4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第五章 整式1 整式定义、同类项及其合并2 整式的加减3 整式的乘法(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3)积的乘方(4)整式的乘法4 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完全平方公式5 整式的除法(1)同底数幂的除法(2)整式的除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