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析:路遥与他的《平 凡的世界》 一,路遥其人其作 l路遥(1949—1992) 原名王卫国,1949年 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 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 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 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 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 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 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 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 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 教过一年书 l1973年进入延安大 学中文系学习,其 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 陕西文艺》(今为 《延河》)编辑 l1980年发表《 惊心动魄的一 幕》,1982年 发表中篇小说 《人生》,此 二作分获第一 届、第二届全 国中篇小说奖 《人生》后 被改编为电影 (1984,导演 吴天明,主要 演员,周里京 ,吴玉芳)轰 动全国 l1991年完成百万字 的长篇巨著《平凡 的世界》此小说 还未完成即在中央 人民电台广播路 遥因此而荣获第三 届茅盾文学奖 l1992年11月17日上 午8时20分,路遥 在西安西京医院因 病医治无效离世, 年仅42岁 家庭 l王天乐在《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一文中的片 断: l我的家庭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大群体,该有的都 有父母亲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在陕北清涧县 石咀驿镇王家堡村务家。
父亲在身高大约在1.5 米左右,这完全是由于沉重的劳动使他在土地 上弯曲了他不该弯曲的身躯他就是用这么一 副侏儒般的钢铁双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 存重担他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为了活命 ,他在路遥七岁时,就决定将这个长子过继给 他的哥哥王玉德 l我的姐姐为了挖野菜而从悬崖上摔下来, 成了心脏病路遥在这个时候才回过几次 家,目的是想救活我的姐姐,他多次跑到 西安,给我的姐姐买药,想办法救活这个 善良的生命,但姐姐还是在27岁的时候走 了我和我的父亲把她送上山路遥对我 说,一定要写出姐姐壮丽的人生悲剧,但 这部作品必须得到了五十岁以后才能写, 否则,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悲伤 路遥的养父养母 l邢仪随老人回到家中家中三孔土窑,是几十年前掏 掘的,岁月的风雨早已使土窑破败不堪:没有院墙, 窑内窑外的泥皮大片驳落,从来就没有刷过油漆的门 窗更显粗糙破旧,不知是哪个年节贴在窑门上的对联 ,残片仅存,字隐色褪老人怕孤独,一孔窑洞里招 了一户远门亲戚住着,好赖算是个伴儿,一孔窑洞堆 放杂物,一孔窑洞留给自己住与老人为伴的还有家 中饲养的十只鸡,每天拂晓,雄鸡用高亢的啼声向度 过七十五度风雨春秋的老人报告,她年迈的生命又迎 来一次新的日出;白日里,母鸡下蛋后,声声急切地 向老人炫示它们对这个家庭新的奉献,给老人呆滞而 空洞的目光增添了些许欣喜,给空寥寂寞的小院增加 了些许生气。
本来是有十一只鸡的,可黄鼠狼竟在夏 末一个月色朗朗的夜晚叼走一只,心疼得老人第二天 整整躺了一天1997年,一位画家眼中的路遥养母 ) l路遥去世后,延川老母的命运和生活状况引起了人 们的关心,陕西作协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除一次性 抚恤金外,每月定期还给老人以经济补助,有时还 派人去陕北看望老人;西安一家杂志社向社会发起 募捐活动,募集到资金15000元考虑到老人家庭中 的实际情况,这些钱没有全部交到老人手里,而是 由县民政局设账管理,并规定了严格的领取办法 原则上,募集到的钱作为基金存了起来,以利息补 贴老人生活所需,这笔利息加上作协的补助,老人 每月可以领到250元这250元钱,除老人外,任何 人都不能代领,而家中如遇急需花钱的事情,必须 由乡上出具证明,而家中如遇急需花钱的事情,必 须由乡上出具证明,县民政局和银行共同研究,才 能在固定的生活费之外列支,这钱同样必须亲手交 与老人白描:《为作家母亲画象》) 贫困 l王天乐:他告诉我,《平凡的世界》获了茅 盾文学奖,而且是排在第一位……路遥在 上告诉我,领奖去还是没有钱,路费是 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 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一下办法。
我 一个人放下在田野里走了很长时间,望 着头顶上的明月,我感慨万千是啊,一个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因为没有路费去领奖 ,更没有钱去买自己写的书,这是何等的不 可思议 失败的婚姻 l路遥的妻子林达是插队陕北的北京知青,70 年代中期路、林相恋并结婚,但后来两人矛 盾不断,92年林提出了离婚 l一些人对这桩婚姻的看法 l养母:老人和邢仪自然要谈到林达,婆婆对这 位儿媳妇至今怀有一种感念的心情老人对邢 仪说,儿子上大学前靠家里,上大学后靠的是 林达,林达是北京人,家里境况好,在经济上 给了儿子很多接济,就连背到学校里去的被子 和褥子,都是林达给准备的,没有林达,儿子 在延安城里念书,肯定要受牺惶儿子生前两 人闹矛盾,后来有人在她面前对林达说长道短 ,她不愿往耳朵里听老人对邢仪说:“林达 棒价棒价”是陕北土话,意思是不错、挺 好老人还感叹地说,前阵子,林达从北京还 托人给她捎来八百块钱,“人嘛,还贪求啥哩 ,人家的好处咱要记住 l王天乐:1992年初,我嫂子林达正式提出了和路遥 协议离婚的,对此,我无话可说,我也十分理解林 达,她不知提出过多少次要离婚了作为一个女人 ,当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
天下女子就 是找一个农民也不要找作家为丈夫当作家可能献 出生命,但当作家的夫人同样要经受普通女人无法 容忍的各种心灵灾难在这一点上我不恨林达,也 不恨路遥此时,路遥正在写《早晨从中午开始》 的绝笔文章他把离婚一事的工作交给了我,实际 上路遥只把这件事当了“工作”,不存在任何情感 林达是开通的,她不要任何东西,准备一个人到北 京成家立业因为她是北京知青,回故乡也一直是 她的梦想就在准备很简单的了结这桩悲剧之时, 路遥住进了医院 l白描:在十多年的家庭生活中,路遥和林达后来闹 起了矛盾,对此外界多有评论,特别在路遥去世后 ,一段时间林达在道德舆论上面临如山的压力,其 实最接近他们夫妇的人,一般都保持沉默两人都 是强性子,路遥以生命作抵押投入文学创作,无论 对于自身还是对于家庭都很难顾及,而林达也是一 个事业心极强的女性,让她放弃事业心甘情愿地去 做一个家庭妇女,那万万是不可能的特别要命的 是,林达又时时事事极为敏感地保护着她的自尊心 和独立人格意识,比如单位派她出门办什么事,别 人介绍她“这是路遥夫人,关照点吧”,她就特别反 感,似乎她办事必须凭借路遥的面子,而不是凭借 自己的能力两强相遇,日常磕磕碰碰的事自然难 免,其实早在路遥去世前十年,两人的矛盾就曾闹 得很厉害,甚至考虑过是否分手,这实在是他们性 格的悲剧。
早逝之谜 l有人说路遥是累死的,证据是他 写过《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书 但路遥不是累死的,他昼伏夜 出,是职业的习惯,也是一头猛 兽的秉性有人说路遥是穷死的 ,因为他死时还欠人万元,但那 个年代都穷呀而路遥在陕西作家 里一直抽高档烟,喝咖啡,为给 女儿吃西餐曾满城跑遍 l扼杀他的是遗传基因在他死后,他的四个 弟弟都患上了与他同样的肝硬化腹水病,而 且又在几乎相同的年龄段,已去世了两个, 另两个现正病得厉害这是一个悲苦的家族 !一个瓷杯和一个木杯在一做出来就决定了 它的寿命长短,但也就在这种基因的命运下 ,路遥暂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 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长寿的 (贾平凹:《怀 念路遥》) 二、《平凡的世界》及其相关问题 l《平凡的世界》共三部,从准备到写作共 六年时间,于1988年5月完稿 l1991年3月,此书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 遥很激动 l1991年初冬-1992年初春,路遥完成《早 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 笔》这是对《平凡》一书的说明与阐释 ,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自我形象的一种塑 造 l茅盾文学奖从1982年创办,至今已评出六届 此奖从第三届开始受到争议,主要体现在 作家创作趋新和评委观念滞后的矛盾。
l如今,此奖已遭人诟病,更被年轻作家所鄙 视 l韩寒07年接受访谈时的话:如果哪天我拿了 茅盾文学奖,我会哭的我觉得我堕落了, 太过分了,我怎么可以拿茅盾文学奖?好比 主流电影审查一样,能公映的很难是好电影 ,好的电影能公映吗?我得了金鸡奖、百花 奖,我就会怀疑自己,我可能一辈子就结束 了,我觉得我错了 《平凡》一书问世后的两极情况 l一些专业人士评价不高,当代文学史几乎不 提 l如李敬泽在07北京文艺论坛的发言 l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1999年版) 对《人生》一笔带过,《平凡》没有提到 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1999年 版)专门讨论了《人生》,但只有一句话提 到了《平凡》 l但此书在读者中很有影响 l“1978-1998年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 l1985-1989:《平凡》位居第17 l1990-1992:《平凡》位居第13 l1993-1998:《平凡》位居第7 l1998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 l在20部作品中,作者购买最多和最喜欢的 作品都是《平凡》 l路遥去世十五周年,我曾写短文《今天我们 怎样怀念路遥》,后放至博客,短短几天内 ,此帖被点击11000多次,跟帖160多个。
l有网友谈到读路遥的体会: l评论人:thrall1976 评论日期:2007-11-23 11:57 l 路遥是中国文革以后到现在为止唯一值 得一提的作家,其余的所谓作家,不是文人 ,就是奴才,要么就是自恋狂,要么就是身 体写作只有在路遥的书里面,你才可以看 到知识分子对于中国这几十年巨大变革下的 普通人的遭遇,他们的思想道德遭遇的挑战 和崩溃路遥在中国的地位接近于Charles Dickens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个评价 不包括诗人 l评论人:五彩斑斓的竹 评论日期:2007-11-23 12:54 l 怀念路遥,《平凡的世界》我看了3遍,具一 哥们说他一哥们看了7遍,是我知道的最牛的 l评论人:edifiertree 评论日期:2007-11-23 19:41 l 无论路遥是人或是神,这对读者并不是最重要 的,重要的是他给我们奉献了一本值得我们反复阅 读的好书.这本书所说的故事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就 是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人所发生的平凡的事.可正 是这平凡才打动了包括我在内的许许多多的平凡人 . 这本书不仅本人多次阅读,还推荐给好友.那时还是 学生的我用十元买过这本书送给我学生时代的一个 好友,那天他过生日. 感谢路遥. l评论人:川眉 评论日期:2007-11-23 20:10 l 大一初读《平凡的世界》,颠覆了我 对以往所读全部小说的理解! l 当时年少的我,掩卷道:我一定要去 拜访路遥,同舍的兄弟说:“路遥已经病故 ,穷困而死!” 这些年来,几乎过每一、两年都会利 用休假的时间读一遍《平凡的世界》, 人生的阅历越深,越觉此著作不朽! l评论人:kerbin 评论日期:2007-11-23 21:01 l 进来,只因为路遥两字,平凡的世界这本书。
早在初中的时候,以前买了《平凡的世界》, 自己看了一遍,看的时候的感觉很深,印象比较深 的是田晓霞的死,田润叶和他丈夫的故事但看完 之后,记忆就慢慢模糊 但没想到老三看了这本书,竟然爱不释手,他 好像看了三遍后来自豪的跟我说,随便我说一段 ,他都知道是哪个情节而且联系我家的实际,说 我大哥的人生象孙少安,我的境遇象孙少平,而他 的象孙兰香 这么多年过去,还是一往情深,对这本书 l评论人:我哥黑社会 评论日期:2007-11-25 22:41 l 这是一个闲适幸福的周末,回家的地铁里都是休息的 轻松半夜,我在被美国大片看到昏昏欲睡的时候突然收 到迅雷的提示,终于下载了路遥纪录片,一个十四年前的 纪录片 我只看过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最早看 人生的时候,懵懵懂懂的感觉那故事就发生在我周围,我 的父辈中,我的哥哥姐姐们身上他们似乎与外面的世界 很近,高考分数上那短短的几分,但是他们最终没能逾越 在这个贫瘠的土地上,他们是文化的代言人,他们渴望 接触新鲜,高加林把净水剂撒进泉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