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2 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含解析)试题

不***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KB
约8页
文档ID:376098749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2 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含解析)试题_第1页
1/8

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晚归山居 刘 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 崔 融① 杜审言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注①崔融:杜审言的朋友,时任节度使书记官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③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 合①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注①姚合: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望 行 人 王 建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梦见离珠浦①,书来在桂州。

不同鱼比目②,终恨水分流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注①珠浦:即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②鱼比目:比目鱼双眼在一侧,常喻形影不离的夫妻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了女主人公哪些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杂诗十首(其四) 张 协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①卜注①季主:即司马季主,他是汉初长安著名的卜者《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宋忠和贾谊曾问他:“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他答道:“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最后四句意蕴丰富,请简析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扬州访汪辰初 钱澄之①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我过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注①钱澄之:在明末曾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田园这首诗写诗人自家乡安徽桐城往扬州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汪辰初,此时汪辰初也过着隐居生活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诗人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请结合首联、尾联的内容进行分析二、仿真练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 淘 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① 赵 鼎②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  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③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注①九日会饮分得雁字: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雁”的题目②赵鼎(1085—1147):字元镇,南宋中兴贤相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所作③舣:停船靠岸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的首句“霜露日凄凉”交代了时间与地点凄凉”二字,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B.这首词的上片写北雁南飞、惊风吹起、雁阵不成行列,处境苍凉,是对“雁”的直接描写C.上片运用了反衬手法,用“霜露”“惊风”“日暮天长”等反衬出大雁的孤寂、凄凉的处境D.“吊影苍波何限恨”运用了拟人手法,说雁“何限恨”,把雁人格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E.下片中的“还是重阳”一句,与题目中的“九日”相照应,点明了此词的主题和情感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采 樵 作 孟浩然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的首联,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写友人到深山中采樵,山深树密,枝丫重叠。

B.颔联写采樵的艰辛,桥面崩塌,靠横卧树枝才能通过;道路艰险,时常靠藤条攀爬C.前两联通过对山深、树重、桥崩、路险的描写,表现了采樵的艰辛,为下文抒情做铺垫D.这首诗前两联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抓住了景物的艰险的特点,描写了采樵的艰辛E.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样,都是写农人生活的艰苦,表达对人民同情的诗歌2)颈联和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 江 仙① 辛弃疾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小渠春浪细无声井床②听夜雨,出藓辘轳青  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③重记《兰亭》强扶残醉绕云屏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注①作者罢官闲居时,与友人一起游园后写下本词②井床:井边的栏杆③乌丝:印有墨线的纸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分别从听觉角度和视觉角度写春天的景色B.“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两句,写景细腻,写出了春雨过后的郁郁青青C.“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两句借用“金谷”“兰亭”典故,借古讽今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物描写细腻、清新,很好地衬托了词人情感2)本词最后三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 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③非我乡注①南海:今广州②上国:指京城③十二玉楼:在昆仑山,通常指世外山林隐居之处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朋友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练案三十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1.参考答案 ①孤独惆怅之情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诗人“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②思念故乡之情深秋时节,诗人独行郊外,“频忆”故乡往事,一个“频”字流露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③喜爱山居之情诗人虽独处郊野,却见美好的山月,不吝惜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娟娟”“不惜”表现出了诗人对山居恬淡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 从诗歌的题目看,写的是山居生活,首联和颔联直接入题,写山居生活的凄清孤寂,在凄清孤寂中诗人产生思念故乡之情;诗歌的第三联是“转”联,诗人转入对山居美好景色的描写,又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参考答案 表达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和祝愿或: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对友人军事才华的赞美)颔联描绘饯行的隆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颈联想象军营行军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示战斗必将胜利,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展望荡平敌寇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解析 此诗是杜审言为好友崔融而作,崔融时任唐代节度使掌书记之官一、二两句以叙事的方式,写友人奉命随行远征,交代送别的原因三、四两句写送别的场面气魄宏大、阵势壮观后四句写作者设想大军到达边境后的情境,并推想此去必然扫平叛军,表达了作者对崔融的鼓励与祝愿3.参考答案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②首联写没有徭役的烦忧,实则突出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盘剥百姓的厌恶之情。

③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其实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解析 分析作者的情感,要关注诗词之后的注释由注释可知作者历任各种官职,是一个长期处于官场的人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写自己内心闲暇,没有徭役缠身,同时也可以表达对百姓深受徭役之苦的同情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写自己居住的环境清幽雅致,表达的是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喜爱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再次印证了对官场往来的厌恶,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4.参考答案 一、二两联通过对日日登楼远眺和梦中见到丈夫的描写,表现其对丈夫强烈的思念、牵挂之情;三、四两联通过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表现其对夫妻长期分离的怨恨及愁苦之情解析 从首联看,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从颔联看,表达了对丈夫奔走在外的牵挂;“终恨水分流”,表达了对夫妻天各一方的怨恨;最后一联写自己“久不开明镜”,是无心梳妆,“多应是白头”表现了愁思之深5.参考答案 ①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遂的感叹;②对高洁情操、君子之风的追求解析 这道题考查诗歌中蕴含的诗人情感最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感慨,可结合“叹时迟”“悲年促”“怀百忧”等和季主的典故进行分析6.参考答案 ①寻访好友的急切。

一靠岸,诗人就马上寻访汪辰初,可见其心情迫切②寻访不着的失落汪辰初隐姓埋名,识者稀少,一时寻访不着,因而有了失落之情③老友重逢的悲喜交加七八十岁的老友重逢,值得高兴,因而“笑”;但故国已亡,难免“啼”解析 本题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首联写停舟“旋相访”,可见心情之急;结果是“问遍扬州识者疏”,失落惆怅;之后是寻到草深的巷陌,发现了隐居的老友,“惊”是情感的最恰切表述;最后两个老翁相见,悲喜交加,“笑啼”二字,十分形象7.(1)BD 解析 A项,“地点”在诗中没有交代C项,不是“反衬”,是“正衬”或“烘托”E项,“重阳”和“九日”只是暗示了主题或情感,不是“点明”,点明情感的语句是“寄我相思千点泪”2)参考答案 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亲友团聚的思念,对国家残破的痛惜光阴逝去,佳节又至,故人不知在何处漂泊,请大雁给漂泊在潇湘的故人们带去“我”无尽的思念解析 下片中有明显表露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如“为尔惜流光”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故人何处”是佳节时对友人的牵挂,“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言相思之深联系这首词写作的时间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因此思亲怀人的情感不难把握8.(1)BC 解析 A项,“友人到深山中采樵”不当,从诗中看不出是“友人”。

D项,“白描手法”不当,应为“烘托渲染”E项,这首诗从整体看,不是写农人生活的艰苦,也没有表达同情之情2)参考答案 抒发了获得劳动果实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情太阳落山了,采樵的同伴渐渐变得稀少,山风吹拂,采樵人拄着手杖,放声歌唱,向着炊烟袅袅的村落满载而归,获得劳动成果之后的愉快心情溢于言表解析 前两联极言采樵的艰辛,后两联侧重写采樵人一天劳作后返回居所的愉悦之情山风吹拂、长歌而归,平野千里、炊烟袅袅,无不给人以愉快、温馨之感9.(1)C 解析 C项,“借古讽今”错,此处借金谷、兰亭写景色之美2)参考答案 ①表现了作者去职闲居、壮志难酬的烦躁和无奈②诗人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方法表现了烦躁与无奈诗人借酒消愁之后,似醒未醒之中,围着室内的屏风转个不停,表明其心绪不宁,烦躁不安正在此时,窗外一枝鲜花映入眼帘,花蕊上还带有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