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物理因子疗法一

g****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49MB
约68页
文档ID:53558760
物理因子疗法一_第1页
1/68

物理因子疗法一,概述,定义:在现代医学中,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 、磁、冷、热、水、机械和放射能等因素作用于机体,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常用物理因子,,,,,常用物理因子,电疗法 应用电流,电磁波或者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电疗法 直流电疗法 低频电疗0-1000Hz 中频电疗法(1KHz-100KHz) 高频电疗法(100KHz-300GHz) 光疗法 红外线疗法 可见光疗法 紫外线疗法 激光疗法 超声波疗法 水疗法 传导热疗法 磁疗法 冷疗法和冷冻疗法 压力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高频电疗法,应用频率为lOOkHz-300 000MHz(兆赫兹),波长为3000m-1mm的高频电流或其所形成的电场、磁场或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分 类,医用高频电按照波长,频率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五个波段 波段 波长 频率 疗法 波长 频率长波 3000~300m 100~1000kHz 共鸣火花 2000~300m 50~1000kHz中波 300~100m 1~3MHz 中波疗法 184m 1.63MHz 短波 100~10m 3~30MHz 短波疗法 22.12 m 13.56MHz11.06 m 27.12MHz超短波 1~10m 30~300MHz 超短波疗法 7.3m 40.68MHz 分米波 100~10cm 300~3 0000MHz 分米波疗法 69cm 433.92MHz厘米波 10~1cm 3 000~30 000MHz 厘米波疗法 2.4cm 2450MHz毫米波 10~1mm 30~300GHz 毫米波 疗法8mm 37.5GHz,物理特性,100kHz以上的高频电的脉冲持续时间<0.01ms,所以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治疗时电极可不接触皮肤 因频率高,不出现电解、 电泳、电渗现象,对皮肤无刺激 温热效应明显,因欧姆损耗或介质损耗而产热 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离子高速振荡产生传导电流,偶极子高速旋转产生位移电流 对神经肌肉的作用是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生理作用与治疗作用,温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外效应) 主要是温热效应,由于高频电流通过机体时,体内的各种组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热效应为此,又称为透热疗法温热效应,为“内源”热,即为组织吸收电能后转变的“内生”热,而非体外热辐射的加热; 热作用较深,可达体内深部组织,其深度依高频电的频率而别; 热作用较均匀,包括皮肤、深部组织及体内脏器; 热作用的选择性分布,高频电疗的波长频率,治疗方法不同热作用分布不同温热效应的特点,作用均匀 皮肤、深部组织、体内脏器 选择性分布 短波 浅层肌肉产电最多,电场法 皮下脂肪产热多超短波 在各种组织中产热比较均匀微波 辐射在含水分中产热多温热效应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 中小剂量高频电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液循环改善 镇痛作用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通过以下途径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对各种神经痛,肌肉痉挛性疼痛,因肿胀引起的张力性疼痛,缺血性疼痛,炎症疼痛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消炎作用 降低肌肉张力 加速组织生长修复 提高免疫力 治癌作用﹥420c.,非热效应,小剂量高频电作用于人体时,组织温度不高、没有温热感觉的前提下,却有较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些现象不能用温热效应加以解释,故被人们称之为非热效应 如:白细胞吞噬活动加强,急性化脓性炎症发展受阻,以控制早期急性炎症;神经纤维、肉芽组织再生加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变化,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条件反射活动受到限制等安全与防护,设备的安全措施 操作的安全要求,设备的安全措施,建筑要求 地面要求是木板或是橡皮板,保持干燥避免潮湿,治疗桌、椅子、及其附件必须是木制品或是非金属制品 电源要求 有专门的总电闸 机器要求 在应用新机器前应先进行安全检查,电极、电缆、开关调节器是否正常 维修 故障的维修应由专门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检修、安装操作的安全要求,患者的衣服和皮肤一定要保持干燥 湿敷料应及时撤换 昏迷或感觉障碍的患者治疗时应防止烫伤 治疗部位附近的金属物品(手表、助听器、别针、金属环、骨折的内固定、气管金属插管等) 心脏起搏器患者 治疗时电缆之间不得直接接触、交叉,以免接触交叉处形成短路而减弱器远端输出,或使电缆烧毁,电缆不能直接搭在患者身上。

治疗时输出电缆不得打圈,以免由于电磁感应圈内产生反向感应电流而抵消电缆内原有的输出电流而减弱治疗剂量 打雷时应立即停止治疗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素,辐射源 频率 频率越高影响越大,其中以分米波、厘米波的影响较为突出波形 脉冲波的功率峰值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于连续波功率 输出功率越大对人体的健康影响越大距离 距辐射源越近所受的影响越大操作方法 非接触式的较接触式的辐射影响大有关的辐射标准,各国标准有一定差异:各国对环境中高频电辐射的强度都作了限制 我国于1989年起实行由卫生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775-88)、(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l0436-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l0437-89)辐射的防护措施,环境设施的防护高频电辐射源的防护操作人员的防护,环境设施的防护,高频室独立设置 木或橡胶地板 室内尽量少暖气管以及金属物品 工作人员办公桌尽量不要设在高频室内 高频电疗机布局不要过密 室内温度适中,,高频电辐射源的防护,治疗机应注意其泄漏情况,泄漏强度应在国家标准以内 输出电缆应为屏蔽电缆 必须正确操作,减少电磁波向空间辐射,治疗机必须在谐振状态下工作。

铜网屏蔽,操作人员的防护,学习有关高频电的防护知识,不必过分紧张 不要直视正在辐射的微波辐射出口、必要时戴防护眼镜 完成高频电治疗操作后即离开 定期转换疗室短 波 疗 法,概 念 应用短波电流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短波疗法(short wave therapy) 因短波治疗主要产生温热效应,又被称为短波透热疗法 因短波疗法主要采用电感场法进行治疗,人体组织处于短波电流的磁场中感应产生涡电流而产热,故又称为感应热疗法物理特性,短波电流的波长范围为100~10m,频率范围为3~30MHz目前医疗上短波疗法通常采用频率为13.56MHz、波长为22.12m或频率为27.12MHz,波长为11.06m的电流,功率为250~300W的短波治疗仪治疗多采用连续波治疗作用,消炎、消肿的作用; 镇静、解痉、止痛的作用 ; 对内脏器官的作用; 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 中小剂量治疗时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增强,可促使组织修复愈合; 对恶性肿瘤的作用治 疗 技 术,短波治疗机有台式和落地式两种,输出的短波电流有两种:一种波长22.12m、频率13.56MHz,另一种波长11.06m、频率27.12MHz。

物理治疗用的治疗机输出连续波,电压100~150V,功率250~300W有的治疗机输出连续波和脉冲波,也有的单输出脉冲波操作方法与程序,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不必裸露治疗部位 将电缆或电极的插头插入治疗机的输出插孔内,接通电源,预热3分钟后,接通高压,调节调谐钮 同时询问患者的感觉,使之符合治疗需要 调节定时器 治疗结束时,逆上述顺序,依次关闭输出、高压及电源取下患者身上的电缆或电极和衬垫物治疗剂量及疗程,治疗剂量按病人的温热感觉程度分为四级 I级剂量:为无热量,在温热感觉阈下,无温热感,适用于急性疾病 II级剂量:为微热量,有刚能感觉的温热感,适用于亚急性、慢性疾病 III级剂量:为温热量,有明显而舒适的温热感,适用于慢性 IV级剂量:为热量,有刚能耐受的强烈热感,适用于肿瘤,治疗剂量与疗程,短波疗法一般每次治疗10~20min 急性——无热量,5~10min,每日1~2次,7~10次为1疗程 亚急性——微热量,10~20min,每日1次,10~20次为1疗程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采用温热量,30~60min,每日1~2次,5~8次为1疗程治疗恶性肿瘤时必须与放疗或化疗综合应用,每次30~60min,每周1~2次,5~15为1疗程,与放疗、化疗同步.,临 床 应 用,适应证主要适用于亚急性、 慢性炎症与疾病;妇科疾病;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神经根炎、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

短波高热疗法配合放疗、化疗可用于较深部肿瘤的治疗 禁忌证恶性肿瘤(一般剂量时)、出血倾向、结核病、妊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局部金属异物、植入心脏起搏器者电极与治疗部位皮肤之间距离1~2cm,可为空气距离,亦可垫以隔垫物超短波疗法,频率为30~300MHz、波长为10~1m的电流为超短波电流应用超短波电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疗法(ultrashort wave therapy)治疗技术,国内外超短波治疗机通常采用波长7.37m~6m,其相应频率为40.68MHz~ 50MHz的电流超短波治疗机有50W、200~300W、1~2KW(治癌用)三类 常用治疗机的输出功率分为两种:小功率50~80W(又称为五官科超短波治疗机),用于五官或较小、较浅表部位伤病的治疗;大功率250~300W(分为台式和落地式两种),用于较大、较深部位伤病的治疗操作方法与程序1,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不必裸露治疗部位 选择电极,务必使电极的面积稍大于病变的面积,以免电极周缘的电力线向外扩散,病变周缘部位的治疗作用减弱,而且治疗范围包括了病灶周围的健康组织时将有利于动员健康组织的免疫力操作方法与程序2,电容电场法:治疗时的操作、电极的放置方法有对置法、并置法、交叉法、单极法,其中以对置法、并置法最常用 对置法:两个电极相对放置,电力线集中于两极之间,横贯治疗部位,作用较深 。

并置法:两个电极并列放置,电力线分散,只通过表浅组织,作用较浅并置法,对置法,,,操作方法与程序3,将电极的电缆插头插入治疗机的输出插孔内,接通电源,治疗机预热3分钟后,接通高压, 调节调谐钮,同时询问患者的感觉,使之符合治疗需要 调节定时器 治疗结束时,逆上述顺序,依次关闭输出、高压及电源 取下患者身上的电极和衬垫物治疗剂量,超短波疗法的治疗剂量分级与调节方法与短波疗法相同超短波疗法一般每次治疗10~15min,急性炎症5~10min,急性肾功能衰竭30~60min,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与短波疗法相同一般采用四级剂量分级法,I级剂量:又称无热量,在温热感觉阈下,无温热感(适用于急性炎症、水肿显著、 血液循环障碍者) Ⅱ级剂量:又称微热量,有刚能感觉的温热感(适用于亚急性、慢性炎症) Ⅲ级剂量:又称温热量,有明显的、舒适的温热感(适用于慢性炎症、慢性疾病) Ⅳ级剂量:又称热量,有刚能忍受的强烈热感(适用于恶性肿瘤)急性期,亚急性期,,临床应用,适应证 超短波疗法主要适用于急性与亚急性炎症、损伤疾病神经科疾病:眼耳鼻咽喉口腔感染、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 超短波高热疗法配合放疗、化疗用于较深部肿瘤的治疗。

禁忌证恶性肿瘤(一般剂量时) 出血倾向活动性结核,妊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局部金属异物,植人心脏起搏器者,颅内压增高,青光眼微波疗法,波长范围为lm~lmm,频率范围为300~300000MHz的电磁波为微波微波分为分米波(波长lm~l0cm,频率300~3 000MHz);厘米波(波长l0~lcm,频率3000~30000MHz);毫米波(波长l0~lmm,频率30 000~300 000MHz)三个波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