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暴露了传统资本主义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弊端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它的成功,也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提供了借鉴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以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但这种调整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1973年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考点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调整,,,,,,“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滞胀”时期(70年代以来),国家干预经济,企业自我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1.根原—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2.工人阶段长期不懈的斗争 3.实践:罗斯福新政及战争时期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4.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5.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吸收 6.吸取不断出现的社会危机的教训 7.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调整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背 景,表现 结果,(一)国家干预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方式,英、法,日本,美国,英国,新特点,影响:,积极: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消极: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工作积极性,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表现,变化:从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实质:,特点:,内容:,资金来源: 福利种类:,福利国家的出现,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养老保险,,,(二)企业自我调整,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方式,思考: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与战前的调整有何不同?,表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以1950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基础,年平均增长率%),表二 主要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速度(以1950 年的工业产值为基础,年平均增长率%),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历届政府继续进行 改革,推动持续增长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抛弃美国的传统经济政策,采用新对策, 使美国成国西方世界第一个走出“滞胀”困境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经济 政策把美国领入“新经济”时代,保持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西欧国家和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发展之路虽然各具特色,但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促进经济的复兴和持续增长。
请回答(1)材料一的中两张表格的数据反映出了哪些经济现象?(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3)对比两张表格,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1. 现象:⑴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调整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⑵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和联邦德国的增长速度最快⑶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滞胀”时期2.原因:现象一:资本主义各国在战后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力发 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现象二:日本和联邦德国都是战败国,不允许他们发展军事,他们 专心致力于发展经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都得到美国的支持和援助现象三:1973年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失灵3.大多数国家工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说明工业化国家工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很明显英国工业增长率较高,但经济增长率较低,说明战后英国的国有企业普通效率低下,因而工业增长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材料一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 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实践并为 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政府建立检查员制度,并制订有关通风、温 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
根据1920年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 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 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 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的权利,而不需要支付任何税款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通过立法保障民众的福利待遇;重视对儿童、 低收入者和老人的保护;涉及范围广泛,涉及教育、生产条件、失业、养老、生活 等领域;受益人口大量增加综合题: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的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一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我看到数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 (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哪些问题?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之中;美国社会矛盾尖锐 措施:实施社会救济,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 业机会;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材料三 “(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 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 目的是什么?,目的: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材料四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重,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 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 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 约需投资4万亿元《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 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有何共同特点?,相似之处: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或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共同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材料五 2010年6月,德国柏林和斯固加特多达3万名示威者响应在野党、工会和社会组织的号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撤回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计划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计划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背景背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趋缓;全球化造成资本外流,税源减少;老年人比例加大;欧洲一体化的挑战等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认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经济增长(生产力的发展)为福利政策提供物质保障;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应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应努力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