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范文

贵13****忠志高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45KB
约27页
文档ID:205873994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范文_第1页
1/27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篇一:2022年一模前名著阅读汇编(教师版)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1.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解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4.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普遍照顾百姓又能确实济助众人,这样如何呢?可以称得上行仁吗?”孔子说:“这样何止于行仁,一定要说的话,已经算是成圣了!连尧舜都会觉得难以做到 啊!所谓行仁,就是在自己想要安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安稳立足,在自己想要进展通达时,也帮助别人进展通达。

能够从自己的情况来设想如何与人相处,可以说是行仁的方法了 5.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7.论语原文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原文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原文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原文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4.原文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5. 原文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6. 原文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译文孔子说:“真正的通达是:品质正直,懂礼义;善于观察别人讲话的脸色;常考虑如何谦恭待人 1.原文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孔子说:“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2.原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文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3.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4.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解析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5. 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处于上位却不宽容,向人行礼没有敬意,面对丧事毫不悲伤,我还有什么期待呢?” 6.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7. 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8.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原文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

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3.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原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6.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zh)?” 译文孔子说:“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是一件美事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2.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

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3.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 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4.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5.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6.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7. 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8. 原文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9. 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10.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文学名著推荐与阅读复习梳理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朝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阅读感受: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本领高强、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忠心耿耿、敢作敢当、敢于反抗 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爱搞恶作剧 特殊本领:筋斗云七十二变 火眼金睛 武器:金箍棒 猪八戒: 高老庄招亲、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女儿国遇难 一方面好吃懒做、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僧:三打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