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安全因素辨识与评价知识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KB
约9页
文档ID:471879828
不安全因素辨识与评价知识_第1页
1/9

...wd...不安全、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1.不安全: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不安全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不安全的概念可以看出,不安全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不安全环境、不安全条件、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物质、不安全场所、不安全人员、不安全因素等一般用不安全度来表示不安全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不安全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 R———不安全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不安全因素: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从安全生产角度,不安全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安全因素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企业中的不安全因素〔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不安全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

不安全因素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不安全因素〔点〕,另一种是转化型不安全因素〔点〕本质型不安全因素〔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不安全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不安全属性转化型不安全因素〔点〕是指原来不是不安全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不安全、有害因素就是不安全因素不安全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安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3.不安全因素辨识:是识别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不安全因素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4.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因素评价:不安全因素是某一特定不安全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是评估不安全因素大小以及确定不安全因素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5.可容许不安全因素与安全:可容许不安全因素是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康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承受程度的不安全因素6.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承受的损害不安全因素的状态二、不安全因素辨识的意义〔一〕、进展不安全因素辨识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  ?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 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长期经历的总结,可以说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安康开展实践证明,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决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1、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那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经营目标2、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中,把预防措施置于主导地位,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事故和事故险兆发生之前〔1〕新建、改建、扩建工作及进展企业技术改造时,要全面考虑其技术条件符合劳动安全卫生的各项要求,劳动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有方案地不断更新工艺设备,尽量采用符合劳动安全卫生要求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安全卫生的本质条件水平〔3〕采用系统工程等现代管理方法加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4〕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防灾消灾能力〔5〕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方案、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把安全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同时方案、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并加强监视检查3、综合治理:只有认真治理隐患,有效防范事故,才能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事故源于隐患,防范事故的有效方法,就是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石,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所在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标本兼治,探寻和采取治本之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开展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经济政策、教育培训、安全立法、鼓励约束、企业管理、监管体制、社会监视以及追究事故责任、查处违法违纪等方面着手,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进展不安全因素辨识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要求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实际就是不安全因素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不安全因素辨识、不安全因素评价、不安全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不安全因素控制管理及应急管理。

企业为实现自己的生产经营目标,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辨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有害因素、评价不安全因素、制定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三〕进展不安全因素辨识是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有害因素,从业人员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康与安全,必须要及时辨识出各种不安全,提前做好预防和控制这些不安全的措施,以此来躲避事故不安全因素,保护自己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与安康〔四〕进展不安全因素辨识是生产经营单位建设与运行职业安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建设与运行职业安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实现事故预防,而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所以不安全因素是职业安康安全的核心问题,而不安全因素辨识那么是不安全因素控制的起点不安全因素的辨识是企业建设职业安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初始评审阶段的一项主要工作,同时也是体系的核心要素因此不安全因素的辨识格外重要三、不安全因素辨识的 基本要求(1)不安全因素辨识范围: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人员,所有设备设施〔包括可能接触的外单位的作业设备设施〕2)不安全因素区分内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

3)针对具体作业活动进展不安全因素识别时,要从作业活动必需的防护用品,使用的工具器,全员作业行为,接触和使用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相关方〔人员)、作业环境6个方面的内容和顺序进展辨识4)不安全因素辨识应全面分析设备、材料性质、生产工艺、作业条件、生产经历、组织管理措施等方面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问题〔5〕不安全因素辨识应考虑“三、三、三、七〞的要求所谓“三、三、三、七〞,是指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三个全面,七个方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个全部:全部活动、全部人员、全部设备;七种类型〔安全〕: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四、 不安全因素的分类 〔一〕 根据不安全因素在事故发生开展过程中的作用,把不安全因素划分为两大类 1、第一类不安全因素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不安全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因此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不安全物质称作第一类不安全因素〔包括各种能量源和能量载体〕为了防止第一类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不安全物质,控制不安全因素例如:焦化分厂化产区中的储罐、油罐、脱苯塔、洗苯塔等,动力分厂煤气柜、氧气、氩气、氮气球罐、储存输送不安全介质气体的管道、氧气瓶、乙炔瓶等,那么是第一类不安全因素。

2、第二类不安全因素正常情况下,系统中能量或不安全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不安全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那么将发生事故因此把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不安全因素〔人-物-环境〕第二类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对第一类不安全因素,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制定的相关管理方法或其他管理制度,标准人的行为、物的状态和环境因素,控制事故的发生,这些方法或制度那么是限制措施但如果设备存在不安全状态、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违规作业、作业场所环境中有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就是第二类不安全因素3、事故起因分析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不安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不安全因素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不安全因素是第一类不安全因素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不安全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是第二类不安全出现的前提,第二类不安全因素的出现是第一类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安全因素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不安全因素,在此根基上再辨识第二类不安全因素。

〔二〕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展分类根据?生产过程不安全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68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和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1、物理性不安全、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 2防护缺陷 3电危害 4噪声5振动危害 6电磁危害 7运动物危害 8明火9高温物质 10低温物质 11粉尘和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不安全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不安全、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它化学性不安全有害因素3、生物性不安全、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 5其它生物性不安全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不安全、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 2安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 6其它心理生理不安全有害因素5、行为性不安全、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 3监护错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不安全有害因素6、其他不安全、危害因素 〔三〕参照事故类别分类 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的根源,不安全因素辨识既要识别不安全、有害因素,又要判定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

事故在GB/T28001-2001-3.1中被定义为“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职业安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关注的是活动和过程的非预期结果,这些非预期的结果可能是负面的、不良的,甚至是恶性的对于人员来说,这种不良结果可能是死亡、疾病和伤害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不安全因素分为20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被物体绞、碾、挂、割、挤、撞击等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伤;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