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树菇优美散文篇1:枞树菇美丽散文枞树菇美丽散文我始终信任,人是有前世的而我的前世,是不是一棵什么植物,像家乡山丘松树下的枞树菇,开着或淡、或浓、或质朴的淡红色花儿无论我身处何处,我时常会有意或无意地想起这样一棵植物,这种植物会牵绊着我的神经、情感我有时就是因犯难以割舍,就会试图通过一朵菇花,踏上回家的曲径乡道走在道上,尽是满满的回忆,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涌出泪水微雨深秋,开车回家,行至弯曲的山路,突然在山坡枞树阴凉潮湿的地方望见了那样的一枞菇花,像把小雨伞盖在一根小茎枝上,擎着玲珑的、淡红相间的乳白色小花,它的上面有深厚的树阴我的眼前忽然一亮,那浓而不艳的色调不正是我盼望已久的枞树菇吗?这秋山上的匆忙一瞥,于那几簇淡红淡紫的枞树菇花上,我仿佛突然望见了那一个曾经的自己,始终隐在时间的裂缝里,述说着那牵扯不断的浓情!有句民谣这么说:四月八,枞菇发;六月九,枞菇有在老家大别山起伏的山峦中,松林叠嶂,绵雨之后,枞菌飘香雨后潮湿,是枞菇生长最佳环境,每逢此时,我们就会甩着一袖管薄凉的风,与童年的伙伴相约着到山间上采枞菇,大有《诗经》里采葛古风。
春末或深秋的山,经雨水潮湿,那些枞树菇就从山地里拱出来,头顶着帽,寸把长,捏在手里,有种潮湿润的感觉老人说,枞树菇与有些人是有缘分的,为什么同时上山采挖,有的人能采许多,而有的可能一棵都采不到呢?就是差缘分,哪怕这缘分极短极浅所以,每次拿了铲或锹,上山采枞菇,时时常会有一种惊喜,这种惊喜来自发觉,也来自缘分的意会采枞菇,不用很大的力,有时发觉枞菇后,会贴着地面动铲子,按下去,铲尖只轻轻一撬,无声无息,菇根断了仿佛是多情女伸过玉手来,只盈盈一握,就笑纳了,这样的初高兴!弯腰拣起来,细细端详,那枞菇像一把小小童伞,淡红或淡白,极嫩极脆,不忍心掐,一掐,就会破裂小时候,身体瘦弱,时常感冒发烧,赤脚医生那里经常是短医缺药有一次,我烧得说糊话,母亲情急之下马上到屋后山的枞树下找寻枞树菇那是个枞树菇的生长淡季,又是粮食短缺的时期,能吃的山间野食不易寻见为了给我治病,母亲硬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坎坷的山上,寻遍全部的松树脚下,用脚扫过成片的青草之间,寻来了十几颗小小的枞树菇母亲选择未打开伞的嫩枞菇,去掉蒂节,用盐水稍泡了一下,洗净泥沙,放置一边沥干然后,佐以生姜,辣椒,小葱等,在锅中放油,将这些香料放在油锅中炸香。
稍后在锅里加水烧开,又点几滴芝麻香油,打入一个鸡蛋花,散布在枞树菇汤中不一会儿功夫,一碗香喷喷的枞树菇汤就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没有太多的作料,没有太烦琐的工序,这一场姻缘,是平民的,不显赫,不盛大母亲并不急于让我一口喝下,而是让我细嚼慢咽,她说:“这样可以让枞树菇和生姜,辣椒,小葱的发性散发出来,病才好的快我依母亲的方法,喝下了这碗枞树菇汤母亲又让我睡下,盖好被子,大约个把小时的时间,我出了一身的汗,人忽然轻松了很多不到一天的功夫,我又能活蹦乱跳地与邻居同伴玩耍看着无病一身轻的我,母亲笑了笑得如那枞树菇一样的纯厚枞树菇治感冒是什么原理,母亲并不知道,只是老辈人留下的秘方,而且屡试有效后来,我翻看了一些相关资料才发觉,枞树菇学名叫雁来蕈,是世界上唯一不能人工培育的`菌种,对产地环境要求极高,生长过程也很缓慢,所以产量也特别的有限这种菇生于农历二月叫“桃花菌”,九月叫“雁来菌”,养分价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多种氨基酸,还含有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PP等元素,能强身益气,理气化痰,适合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食用,又被称为“菌中王子”鲜蕈与蘑菇同类,虽然外貌并不很美,许多人甚至都不相识,但它含有大量于人体有益的物质,能调整人体新陈代谢,帮助消化,降低血压,削减胆固醇。
除此之外,它还是世上最鲜美的食物之一,且以寒露时松花落地所生为最佳,味鲜美,有异香两百多年前的食用菌专著《吴菌谱》一书就生动描述了松林中食用菌的风味之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住黄州时,时常会到赤壁山间采来“雁来蕈”,每每食后会赞叹不已用枞树菇炒肉味道特别鲜美,假如拌葱爆炒,满屋飘香,引人垂涎假如用来做汤,鲜香美味更是食中一绝有这样一句民谣:“三月松菇四月鸡,九月松菇当老鸡”后来,我走遍了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望见了更多的各类菌菇花蕾有的在乡间荒芜的田角;有的夹在茂密的蒲草枞里;有的培育在温室的苗圃中可以说,有多少荒僻的角落,就有多少种菇花;有人食物的地方,就有菇花盛开的地方但像家乡的枞树菇却极为少见,以致我在外从军多年,未能尝到枞树菇的味道家乡的枞树菇,花蕾是碎小的,小到经常忽视在眼角,像质朴的纽扣;也有较大且较厚的,但大与厚都超不过婴儿的手掌无论大小厚薄,它都不绮丽,不招眼浓艳与它不沾边,娇媚与它不相干它全部的,就是一般的一小朵儿、一小朵儿它的盛开注定不是辞藻堆砌的宏篇,是流水日记,细细碎碎,在幽静处低回吟唱,是人们病害时的福星它的价值是,在幽暗阴冷的淤泥里不声不响地生长,待自然成熟之后,它便会奉献出一碗温润淳厚、香泽可口的美食,安慰人间冷暖。
素淡,质朴,低调,直抵人间烟火我想,这就是家乡枞树菇的品质与内涵相对于它的学名“雁来蕈”,家乡“枞树菇”的称谓显得很“土气”但是,我却喜爱枞树菇的叫法,而不习惯于称呼雁来蕈就像小时候的玩伴,我会习惯叫他们狗蛋、细牛,一旦叫其学名倒不顺耳了因为,家乡的土名字里具有浓郁的“乡味”,有很浓的乡情,能安慰我心之冷暖无论是在我的眼里,在家乡人的眼里,亦或是在植物群里,枞树菇就是一个行走在民间、关怀众生疾苦、体恤怜悯人间的观音篇2:菇娘的散文菇娘的散文菇娘,又叫酸浆果,英文常称黄金莓,也叫秘鲁酸浆,据说,原生于安地斯山脉,何时传入中国就不知道了我们东北人管它叫洋菇娘,也叫甜菇娘、黄菇娘就像一个不起眼的小姑娘,父母总是珍宝似地给起了一个大名之外,还会有若干个小名一样,让人觉得,名儿是个有生命的代号,是个带着一腔爱的称呼,不信,你叫谁,谁能不应答一声呢?这一应答,就把名儿给叫活了不是?菇娘这小东西,在它还是一枚青涩的果子的时候,不能说就是水果了,而是小女孩们一样温婉的玩具:取一根笤帚蘼,轻轻地捅向那小小的圆圆的根部,一小滴凉爽的汁水就会冒出来,用嘴一嘬,再捅,再一嘬,几个回合后,就会有白色的如小米大小的扁扁的籽现身了:它们一枚枚地随着果浆在小女孩的食指与拇指肚的揉捏之下接连涌出,当然,时而,会连带着果肉:一丝丝的,有的裹着一两粒籽,呈绿色的絮状从洞孔中被挤压而出。
女孩子的嘴巴一次次地亲吻着,吸吮着,技术好点的,会在五分钟内,技术差点的也能在非常钟后,脱颖出一个玲珑小巧的半透亮的绿色小灯笼,接着,它就作为微型的乐器被女孩子放入口腔,以上下门齿轻轻咬动,加上舌头的娴熟承接和送递,一种单调却清亮的音乐就洪亮起来了!青菇娘再长一长,果实外的那层外皮就由原来有如绿色多角灯笼形变成柠檬黄的小灯笼了,一盏盏的,照亮了多少女孩儿童年的天空啊!由于吸食了充足的阳光、雨露,眼看着一每天地改变:那小巧的果身由扁瘦变得浑圆,颜色也由青绿变得暖黄,这时,就会散发出一股特有的甜香气了,仿佛一个不大的姑娘竟然还喷了几喷淡淡的香水,让人觉得原来就很可爱的东西,经香气这么一缭绕,美得都有点虚幻了簇新的菇娘,经阳光晒上那么几天,外皮就形如草纸样薄脆了,这简直就像一个正在发育的女孩儿,在美食与父母的疼爱中,一每天地长大起来,美丽起来,而心儿就要飞扬起来一样了这小小的可爱的果实,曾是我儿时特殊宠爱的玩意儿,在我眼睛里,每一枚菇娘都是一个小小的精灵,特殊是品相好的,刚刚摘下来的,简直都不忍心吃它们好吃的菇娘是那种体形玲珑小巧、半透亮的黄灿灿的,半软不软、富有弹性的,投入口中,轻轻一咬,“嘭”一声,果汁四溅,唇齿生香,像引爆了一枚甜蜜的爆竹,让女孩子的心空留下多少绚丽的回忆呀!难得每一颗小小的果实都穿了一件风光的衣裳,就像它们的名字一样,跟人类的小姑娘有许多相同的可爱和天生的文明。
一筐刚刚采摘下来的菇娘,远望去就像一片固体的阳光,闪着迷人的光辉,簇新得仿佛要一颗一颗地蹦跳起来这玲珑的小天使,看在眼里,就已经膨胀了喜悦的心情有一年夏天,学龄前的我去农村姨姥家我离开的那天,一个比我还小的村里的小男孩和几个亲属、乡邻送我那小男孩和我并肩走在村路上,一脸的不舍突然,他跟我说:“等我一会儿,我回去给你摘几个毛菇娘(也叫紫菇娘)!”也许这句话没有谁听了进去,我却不走了,大家就陪着我等有非常钟的光景吧,小男孩飞跑回来,绽开他那件小背心的前襟:里面兜着十多个犹如小洋葱一样的紫绿色的毛菇娘!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感动,也不习惯说感谢,就觉得我是那么兴奋、那么幸运,大白天走到梦里来了,收到这么多我所宠爱的东西在这之前,我也吃过这种菇娘,但是肯定没有这么多,这么大这种菇娘的个头比较大,在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皮与果实之间好像是粘连着的,有层胶一样的东西,很难剥开,犹如没有成熟的绿色略小的番茄,吃到嘴里,舌头会有一点点麻麻的感觉,而且味道不佳成熟了的,就不同了:皮是皮,果是果,很简单就可以把它们分开,多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呀!不过,这种菇娘很难做成菇娘皮,因为皮太薄太脆,用笤帚糜扎进那圆圆大大的口里,没几个回合就开裂了。
回忆一下它的味道,和山竹的果肉有点接近,咬上去,甚至可以听到脆响这是我第一次收到一个男孩子的礼物,也是我直到今日的一份感动我记不清那个小男孩的容貌了,但是我记住了他的表情:那肯定是一个孩子最为庄重而且深厚的神情,一点不比成年男子在向自己衷爱的女性表达爱情时逊色一点点!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并没有真正的'无趣,他们在自己的范围和王国里表达着一份心迹与成熟,那一刻,我就朦胧感受到像爱情样的一缕浅淡光辉了从今以后,这种在菇娘王国里不太受重视的毛菇娘不知躲藏到哪个深山密林里孤独修行去了,再没见过它的踪影我想,肯定是这种菇娘一不美丽,味道不好,二没有药用价值,在讲究好用与经济效益的人类中就不受欢迎,而自行选择了逃离和隐遁不过,我始终记着我吃过的毛菇娘的味道,还有那个如今不知身在何处的小男孩九岁那年的一天,是个晚上,父亲花五分钱买回十个青菇娘记得我当时刚刚洗完全家人的碗,正在擦手,就见父亲孩子样地在床上摊开那十个绿皮的菇娘,他一边逗引着我,一边一颗一颗地剥着吃我很焦急,又不敢像如今的孩子那样尖声地喊闹,我那般年龄就已经觉着自己是个很成熟的大人或是妇人了,因为在我后面还有更小的弟弟和妹妹虽然当我的小手按往菇娘时,只剩下五颗了,可我还是欣喜得像撞上了一个小小的春天,捉住了几只活泼泼的鸟儿。
这也是父亲在我童年记忆中最充溢温馨情调的一段插曲直到长大成人后,我曾一度揣测父亲的心里原委把我放在了什么位置?沉重的封建色调始终充满在我们这个并不古老的家庭,我剧烈地感受到身陷男权威势中的拘禁,感觉在父亲的视野中,我从来没有得到过他暖和的光照,唯这五枚小小的青涩的菇娘让我信任了年轻的父亲也是在心里装着我这个女儿的有一次,在我诞生的那个大院里,邻家的一个比我大两三岁的姑娘,我还记得那姑娘的嘴唇特殊肥厚,差不多占居了三分之一张脸,她在扎玩着手指中的一枚菇娘我问她是在哪买的?她说在道里菜市场,“排了可长的队了,人比菇娘还多呢我就想去买,同时想像着一座由菇娘堆成的黄色小山,四周是一圈密不透风的人排成一条长长的看不到尾的队伍,他们在耐性地等待着一个希望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菇娘价格是每市斤两毛五,即使这么便宜,假如是寻常人家,也不会一次性买五斤六斤的,不过是二斤三斤,更多的人家只买一斤八十年头以后,菇娘就不再稀有得迷人排起长长的队伍了每年仲夏或是初秋,一筐筐的黄菇娘被农夫挑到城里来,蹲到路边守着,也不叫卖,只是在静静地等,像是等什么人似的是啊,那黄灿灿的菇娘就是缄默而亮丽的广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