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心理调控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1.50KB
约3页
文档ID:204099125
浅谈心理调控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1/3

浅谈心理调控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音乐欣赏课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占有丁分重要的地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聆听 音乐作品,培养审美情趣,领略世界优秀音怎作品的深刻内涵,从中获得美的 教育•然而,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音乐欣赏课表现得不是太感兴趣, 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学目的的不能充分实现•这一状况的存在,是诸多原因造成 的.首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固定,教师摆脱不了传统欣赏课教学的 一般程序:组织教学;导入新课;介绍作品(包括体裁形式,创作背景,作者生 平);分析作品(包括调式调性);反复聆听作品,并分段讲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演唱或演奏主题音乐•当这一程序结束后,一节课也该结束了 •教师在这一过 程中扮演的"教".;的形象,而学生所能做的就是"接受". 既然如此,干脆把要讲的内容都印成讲义,发给学生看不就成了由此看來如 此单一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比较"IH".尽管教材也在不断更新,但更 新的速度是不可能赶上现代学生对音乐流行潮流的追赶•这一说法或许有一 些牵强,但在现在大部分学生的眼中,音乐的范畴也许只缩小到了流行音乐这 一小部分内容,而上音乐欣赏课,就是接触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流行音乐. 再次,虽然在大力提倡索质教育的今天,音乐作为构成索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 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副科中的副科 "仍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在人们和学生的意识中,音乐的重要性还是不那 么明显.综上所述,这一系列的原因,使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从主观上寻找 原因,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音兀欣赏教学的 欣赏主体是学生,应该从学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掌握好学生的心理,如何运用心理调控,成了关键.欣赏心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 问题•因为它真正影响音乐教学的质量,牵扯到欣赏主体——学牛•头脑中那根 深蒂固的感觉意识和心理因素.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思想情趣,欣赏习惯各 不相同,加上环境,情绪,吋间等方而的影响,其欣赏结果会有较大程度的随意 性及不确定性•尽管这样是正常的,但止确的音怎欣赏要求这种随意性是自 由的,却不是任意;是能动的,而不是无根据的•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耍任务就是 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因素控制在有效,正确的理解范围内,使学生在欣赏音乐 时,对自己的感受因索具有调控能力.那么,具体教师该如何掌握好音斥欣赏中心理调控的度,这是值得思考的,我 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曲来具体实施.根据教材,对学生加以引导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调控,首先应立足与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 中具体作品的不同类型,风格特征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心理调控,让学生有 准备地,以合理的心理进入教材•女n:讲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作品,要让学牛充 分认识到这种作品不仅具有在形式上追求严谨,在内容表现上力求理智与情 感,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的特点,还具有较深刻的抒惜性,戏剧性与哲理性; 对于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我们就要根据音乐的主要特征一一木能超越理智, 想象超越形式,感情统帅一切的特点来进行引导•因为浪漫主义的口号就是把 艺术& q u o t;从理性中解放出來&q u o t;,所以对浪漫主义音乐的欣赏应以感情 体验为多,理性的认识较少;近现代音怎的主义繁多,流派纷呈,风格复杂,对 待这一类音乐作品,必须在强调音响感知的同时,将想象联想提到一定的地位; 又如对民族传统音乐的欣赏,(这是大多数学生不太感兴趣的内容)在结 合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同时,不一定耍从古到今,让学生去回味历史,也可 尽量从一些现代流行音乐的优秀作品中找寻民族音乐的精华,换个角度來培 养学生对本民族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来欣赏和领会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美. 这样的"投其所好"又未尝不可呢 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进行调控学生的个性是因其生活环境,习惯性格,思想情感以及具体需要的不同所形 成的•大多数性格活泼,开朗,反应快,感情外露,兴趣广泛但不稳定的学生,一 般比较倾向于欢快,跳跃类型的音乐•人多数性格内向,稳重,感情细腻但行为 较孤僻的学生,一般比较倾向于深沉,缓慢,细腻类型的音乐•而在欣赏过程中, 大多数学生一般比较注意音乐作品对他们所引起的联想,并努力去体验他们 生活中种种表象,如某种情景,某种事件或各类人物等•还有一部分学生比较 注重音乐作品对自己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在欣赏音乐时,他们会把音乐单纯地 分为平静的,愉快的,激动的,悲哀的,神秘的等•也有学生会注意音乐在表现 中的形式技巧.针对学牛的不同个性,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调控,在不同的欣赏阶 段,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如在感性阶段,兴趣是第一位的,它是音怎审美 教育的主要动力因素Z—•一口培养起一定的兴趣Z后,就需要音乐教师加以 正确的引导,因为"正确的感觉比深刻的思考更重要ftquot;;而当理性阶 段参与到了欣赏过程中来,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就更为重要,它是建立在感性认 识的基础之上,在准确,生动的把握总体内容的前提下,让学生展开自由的联 想与想象,从而使学生对音乐的各种感受因素向更深刻,更明晰,更协调,更统 一的高阶段发展,音乐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比不可少的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自觉接受欣赏过程中,主体对美的感受易受情绪的影响,而情绪乂受心境的制约•所以, 音乐欣赏教学中有准备的,恰当的环境氛围的营造是比不可少的•环境氛围的 营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主要依据应该是教学的内容•例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咅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可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有代表性,学生熟悉 的音乐作为课前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中来;又如,本课的内容是 介绍影视音乐,视觉部分就不容忽略,多媒体教学就很自然进入课堂•当然,音 乐的重点还是在于听觉,视觉效果的加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如果视觉效果占 了主要位置而淡化了听觉,就有些适得其反,本末倒置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