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教育管理学专题,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曲正伟,主要内容,教育管理概述,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组织,治理与教育治理,教育政策与法律,第一章 教育管理概述,问题提示,管理与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的学科定位与特性,教育管理的研究方法,一、管理与教育管理,什么是管理,迄今为止人们没有统一的认识,以下是关于管理的几种不同解释:,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管理是经由员工使工作做好的程序管理是一种包括计划、组织、激励及管制的程序,经由此种程序,运用可用人力与其他资源,以决定及完成所定的目标管理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泰勒的定义: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法约尔的定义: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西蒙的定义:管理就是决策马克斯韦伯定义:管理就是协调活动美国管理协会的定义:管理是通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目标管理特征的归纳,第一,管理主要不是通过自己、而是通过别人去做某些具体的事务。
People,),第二,管理通常具有一套工作程序,其中最主要的程序是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协调、分配资源等Process,),第三,管理总是朝向某个预定目标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找不到没有任何目标的管理活动,实现目标是一切管理工作最根本的任务Purpose,),第四,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也就是说,检验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志就是看通过管理,工作效率是否有了明显提高Effective and efficient,),自我评估,Efficiency?,(效率),Effectiveness?,(效能,=,效率,+,效果),Successful?,优秀的管理者做事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有效果就是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率就是通过最小的资源投入实现目标,也就是最优化利用金钱、时间、材料和人一些管理者两个标准都达不到,有些为获得其中一个而牺牲另一个最好的管理者是保持对效率和效果的关注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程序,组织和领导他人去有效工作,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教育管理,是有权管理教育的部门为实现教育目的、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活动过程教育管理的基本内涵,第一,教育管理既包括教育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管理,也包括非教育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教育事业的管理。
第二,教育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第三,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这种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第四,教育管理需要在社会系统中协调宏观、中观与微观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管理有以下特性:,(,1,)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以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术氛围等由于对这些东西缺少定论,致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有时感到很难将它们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这一点和工厂企业有明显不同工厂企业的目标一般都是确定的、明确的,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方案也是做得到的2,)教育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难怪教育理论家们长期以来为教育有没有可能制定出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而争执不休3,)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因此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涉及其他管理活动不常碰见的伦理、道德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国外有的研究者就断言,学校是社会上各种冲突的价值观念的中心教育的这一特性,决定了教育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举例来说,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分配教育资源,但这种分配不能象企业那样主要依据效率原则行事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多的是依据统一标准和公平法则。
为体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我们常常把有效的教育资源更多地分配给一些薄弱学校,而不是分配给条件好的学校,尽管前者的升学率比不上后者4,)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教学人员往往希望在自己的领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故教育管理者是在与一群并非十分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专业人员打交道教育专业的这一特点,导致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学专业人员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冲突事实上,凡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都会发生这种被管理学家称之为的“科层组织”和“专业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5,)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的评价,与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相比要复杂得多例如,你可以根据工厂一年的产值和利润判断其管理业绩,但你却很难根据某中学当年的高考升学率来评价一所学校的管理是否成功,因为这其中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很多因素管理者主观上是无法控制的这种业绩评价的困难,为圆满履行教育管理职能增加了难度6,)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项教育政策的出台,有时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教育的这一特点常常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二、教育管理的学科定位与特性,(一)学科体系,(二)特性,(一)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诸多争论,一是矩阵结构模式,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可以分为要素体系、经验体系、板块体系、职能体系、工作体系、系统体系和综合体系等若干类别。
我们可以把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整合为教育管理基础、教育组织管理、教育资源管理、教育管理过程和教育管理环境等部分黄葳,),二是职能结构模式,三是由“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构成的二元结构模式,四是以教育管理为逻辑起点的一元结构模式,由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这,4,个范畴所组成的体系孙绵涛,),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宏观与微观的教育管理现象与规律分别进行研究,形成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学二是对宏观与微观的教育管理现象与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形成教育管理学美国教育学研究方向,从研究方向上看,教育学分为:(,1,)宏观研究方向(,2,)学校管理方向(,3,)教学方向(,4,)语言学方向(,5,)心理学方向(,6,)教育技术方向,宏观研究方向,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教育人类学)申请者最好具有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的背景没有工作经验要求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比较教育学)申请者专业不限,但是最好有教育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宗教学等相关背景至于相关工作经验没有硬性规定,但有则更好。
Economics of Education,(教育经济学)申请者需要有经济学相关背景,以及较强的数学及统计学能力,若没有相关学术背景,则需要有相关工作经验History of Education,(教育史学)对申请者的专业背景没有要求,也不需要工作经验Education Policy Studies(,教育政策研究,),申请者需要有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背景,或者有教育行业相关工作经验专业没有一一列出,因为很多可以归入其中的大类里例如,Genders and Education,属于教育人类学;,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等属于教育政策或比较教育学学校管理方向,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Leadership,(教育管理及领导)申请者需要有学士学位,以及至少三年管理层的工作经验(不包括教学经验),美国还要求申请者具有教师资格Curriculum Studies,(课程设置研究)由于该专业属于管理层次,需要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二)教育管理学的特性,第一,政策性与科学性。
第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第三,边缘性与综合性三、如何进行教育管理问题研究,什么是研究?,问题选择的建议,如何研读文献?,文献综述,研究设计与方法,如何研究问题?,(一)什么是研究?,研究就是一个确认未知,并通过搜集资料、整理、统计和分析资料等步骤,使未知变成已知的过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章,),按照研究成果的性质,研究可分为两大类:,创新性的研究,重复或拓展他人的研究,(二)问题选择的建议,感兴趣的问题,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所学专业的问题,自己能把握的问题,初次研究者适合选择较小、较具体的应用性问题,陈向明:,质的教育研究中研究问题的界定,,载,教育评论,1999,年第,1,期;,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载,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三)研,读,文献,人们对该问题进行过研究吗?,如果有研究,他们研究到何种程度?如何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是否契合?取样是否合理?结果解释是否正确?结论是否恰当?,自己能在此方面做出什么贡献?,与其他人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相比,我意欲采用哪些研究方法、研究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是否比他们的更恰当?,在研读文献中最后确立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文 献 综 述,介绍该研究领域所发表的每一项关键成果;,介绍与该研究项目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结果;,评述前人研究的方法;,分析前期研究成果在已经应用于教育实践的情况下取得了哪些实际应用成果;,综合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选题,内容,方法,综述点,1,有没有人在研究?,谁在研究?,得出了什么观点?,用什么方法在研究?,综述点,述评,优劣得失在哪里?,文献综述呈现,(四)研究设计与方法,如何开展研究,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还是两者结合?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及研究对象、研究假设、研究的概念框架(变量的定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工具、实验设计方案或抽样方案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传统的科学分类中划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标准定性研究着眼于事物整体性、本原性、发展性问题研究,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探索定量研究是与定性研究相对应的一种研究,重在现存状态与客观事实,用数量关系来表示问题与现象,从而把握事物的性质与变化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数学建模法、运筹学方法、统计分析法等,定性研究方法:实地观察(,field,observation,)、个案研究(,Case study,)、话语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理论分析法、人类学方法、阐释学方法、质的研究方法等。
两者理论基础不同,两者研究对象不同,两者研究方法不同,两者研究目的不同,理论基础,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西方哲学史上发展了一百多年的实证主义哲学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则包括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解释学、现象学等各种理论流派研究对象,定量研究研究个人或代表人群的样本,研究行为和其他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研究自然环境中或虚拟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定性研究研究个案,研究个人创造的意思及其他内部现象,研究自然环境中的人的行为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现象学、阐释学、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等与定量研究相反,定性研究是基于“有根据的理论”为基础的这种方式形成的理论,是从收集到的许多不同的证据之间相互联系中产生的,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研究目的,定量研究是通过对社会事实的测量,从中发现教育规律,旨在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解释变化的原因,以指导教育实践。
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观点,旨在理解社会的现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以揭示各种教育情境的内部动力和定量研究所忽视或舍弃了的人类经验中那。